1976年毛泽东逝世后,中央决定建纪念堂,而且纪念堂里要用一些实物及摄影、绘画等艺术作品介绍毛泽东的伟大一生。井冈山上指挥战斗的那段时间是毛泽东革命征途中最辉煌的一页,纪念堂决定要有一张描绘井冈山的山水画。甄选来甄选去,创作这幅画的任务便落在了李可染的头上。井冈山被称作“中国革命的摇篮”,李可染琢磨了一下,就打算以“革命摇篮井冈山”为题进行创作。

李可染在井冈山

当时,李可染正在为民族饭店创作布置画。趁着创作间隙,他收集了一些有关井冈山的资料,还构思了一些草图,大大小小画了十几张,都不满意,就随手送人了。他深深知道,五百里井冈气势磅礴、美不胜收,如果单纯靠一些照片、资料进行创作,是绝对画不出那种雄伟气势来的。在民族饭店忙活完后,他决定到井冈山好好深入一下生活,亲身体会一下那种雄伟,这样画出来的东西才不至于概念化。此时,全国各地的画家已经为纪念堂创作了不少作品,他听说广东的关山月、江苏的魏紫熙等人已把作品送到了北京,有的甚至都装裱上墙了。经过简单准备,1977年5月,已是70岁高龄的李可染出发了。这时,他的妻子邹佩珠正患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也还没有好利索,但丈夫需要照顾,她只好随行。李行简是李可染的学生,也想到井冈山写生,就一起前往。有关部门跟江西省提前联系了,南昌方面进行了认真安排,在江西省美协工作的王兆荣负责安排李可染等人的行程,而王兆荣也是李可染的学生。

李可染画作 井冈山

5月21日抵达南昌后,李可染先住了下来。可巧,时任中央美院院长的古元刚刚参观完井冈山,两位中央美院的老同事在南昌偶遇,亲热异常。古元要李可染一定到井冈山好好看看,说那里是个好地方,值得去。第二天,李可染和古元先一起去南昌南郊的青云谱参观了八大山人纪念馆。李可染对八大山人的作品和为人素来景仰,多次在讲课、见客、写文章时提到八大山人。他在纪念馆仔细观看了馆藏的39件八大山人真迹,心头感慨万分。据馆方介绍,这39件真迹能够保存下来实属不易,多亏了当时的一位老馆长。老馆长听说“红卫兵”要来烧砸纪念馆,便急忙派人把这些真迹悄悄拉到八一纪念馆藏了起来,然后在自己的馆里挂起仿制品,“红卫兵”不知内情,烧了这些仿制品后就扬长而去。看了八大山人的那些真迹,李可染说:“八大的山水和书法都学过董其昌,后来又都超过了董。论苍茫,石 第一;论意境,石涛第一。石涛的创新精神受到一致推崇,但是,如果把他的画放在八大山人的画面前,他又显得有些俗了。”在八大山人的衣冠冢前,在纪念馆的竹林、荷塘边,李可染一次次陷入了沉思,心中充满了对这位满怀民族激情、艺术上脱俗不群的艺术家的无限敬仰。

之后,李可染又游览了八一大桥、滕王阁等景点,别过了古元,于24日凌晨向井冈山进发。路上,王兆荣简要介绍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经过,还提到了周恩来,说周恩来当时一直在筹划“南昌起义”,没有到过井冈山。李可染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周恩来逝世后的诸多感人场景,想起了自己抗战时在周恩来身边工作过的日子和后来一次次聆听周恩来的报告的情景,忍不住悲从中来,泪水悄悄地夺眶而出。大家都怕这种悲伤情绪影响到李可染的身体,连忙把话题岔开,说是快到茨坪了,那里有毛泽东、朱德当年居住过的房舍,还有革命烈士纪念碑,有许多值得参观的地方。李可染上井冈山的心情急切,其实沿途的风景非常美,但都没来得及好好欣赏,车子很快便到了茨坪。在井冈山纪念馆参观的时候,李可染听说“文革”中有人曾篡改革命历史,好在如今这种篡改又被改正过来。他便由这个历史真实的回归联想到了自己在传统意识上的回归,而且就如何把这一段真实的历史和留存的场景通过传统手法,融汇到时代的潮流之中,创作出这幅既要有民族特色又要有时代精神的《革命摇篮井冈山》,想了很多很多。

黄洋界是李可染等人参观、写生的重点。5月25日上午,他们参观了大井毛主席故居。在故居门前毛泽东曾经常坐的一块石头上,李可染坐了一会儿,和邹佩珠合影后便赶往黄洋界。没想到,到达目的地后,那里竟大雾弥天,一片模糊,什么都看不见。无奈,他们只好改道去了另一个重要哨口朱砂冲(井冈山有“五大哨口”,即北面的黄洋界、南面的八面山、西南面的双马石、南面的朱砂冲、东西的桐木岭)。26日,天气晴朗,李可染等人决定换一个角度去看黄洋界。谁知好事多磨,几个人刚赶到黄洋界,忽然又是乱云翻滚,大有山雨欲来之势。司机怕暴雨来后路上不安全,提出赶快回去,李可染却想找一个避雨的地方,好好看一看暴雨中的井冈山。司机说那样太危险,还是下山吧,但李可染坚持己见。几个人找了一个避雨的地方,大雨转眼即至,李可染饶有兴致地欣赏了一下雨中的井冈山。

大雨过后,山色清润、爽朗,李可染非常高兴地画了一些速写。隔了一天,夜里又下了大雨,山上全面放晴。一大早,在李可染的催促下,几个人带足了所需之物,又驱车三上黄洋界。到了黄洋界,果然是景色不同一般,李可染心花怒放,连说:“好,好,美,太美了!”欣赏了一会儿后,李可染说自己的落脚处视野不是那么广阔,王兆荣想了想,说黄洋界纪念馆旁边有一个山头,登上去以后,所有的景致都可以看到。李可染听后就毫不犹豫地说:“就上那个山头儿,就上那个山头儿。”到了山下,因为没有路,必须一点一点地爬上去。李可染的两只脚都截了趾,使不上多大劲儿,王兆荣跑在前面拉着,李行简在后面推着,邹佩珠在旁边扶着,一步一步,四个人终于到了山顶。那里真的比刚才更美,李可染兴奋无比地拿起速写本,聚精会神地看着,也不跟别人说话,把自己看到的美景认认真真地留在了画稿里。两个小时过去了,李可染还在认真地画着,没有丝毫去意。邹佩珠和王兆荣等人怕天晚了下山不方便,一再催促,李可染这才依依不舍地收拾东西下山。

上山容易下山难,众人互相搀扶着,费了不少力气才下得山来。但是,只要是看到好景致,不管多高多险,李可染都要坚持爬上去。

在井冈山南山,李可染还碰到了已经76岁高龄的著名摄影家吴印咸,他正在那里拍摄主峰。见面之后,吴印咸为李可染和邹佩珠拍了许多照片。李可染说:“像您这样著名的摄影家为我拍照,我感到光荣啊!”吴印咸则说:“您老的画享誉海内外,我为您拍照,感到荣幸哪!”两位白发老人为了艺术在险峻的井冈山上相逢,而且谈笑风生、惺惺相惜,一点儿也不叫苦叫累,在场的人都感佩不已。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