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远的儿子马麟继承了马远的画风,是“马派”画风的主要传人。他擅画人物、山水、花鸟,用笔圆劲、洒脱,画风秀润处超过其父。

  我们现欣赏的马麟《荷香清夏图》(上图为作品局部)为绢本,设色,纵41厘米,横323厘米,现藏辽宁省博物馆。画家用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绘出平湖柳堤、清夏荷香的西湖美景。此画以宽阔的湖面为主体,林中云雾萦绕,茅庵空落。右侧湖岸,乱石嶙峋,柳荫蔽日,树上群鸟翔集。广阔的湖面上,微波轻荡,碧叶连连。湖的对岸,远山逶迤,柳林如烟,小桥曲折,云雾飘动。画中构景平远、开阔,布置简洁,笔法细秀,物象刻画具体,尤其是柳树用笔变化多端,树叶丝丝勾出。此画以淡墨为主,但又有浓淡变化,着色淡雅,烘托出安静、祥和的景象。此画内容丰富,艺术特色鲜明,是马麟山水画的代表作。

  《荷香清夏图》开卷取堤岸近景:树干苍老屈曲、枝叶茂密的一片柳树,形态挺劲、秀丽;几株杂树横斜于柳树之间,参差错落,枝叶扶疏,顾盼生情。柳枝高昂似弓,柳叶丝丝点画,繁密而不板结。一间草亭隐于柳林之中。几条如练的晨雾飘于柳林之间,每条白雾上都露出高低起伏、形态秀美的柳树枝头。下边是堤岸、土坡,以长线勾皴,加以泼墨渲染。延伸画外的是荷叶,叶片以较浓的墨点画。一座木桥刻画工整、细致,造型精巧。桥上四人分为两组,或凭栏眺望,或相对交谈,神态悠闲、自然。水波荡漾的湖水将小桥与人物衬托得十分醒目。由桥相连,再往左,又是一片柳树与几棵杂树,以及岸石。柳树下部密集,上部左右散开,婆娑多姿,妩媚动人。岸石用斧劈皴画出。远处,湖面与天相接。空中有一群小鸟正在飞翔。画卷左上角是远山堤岸,云雾弥漫,岸柳成行,峰峦连绵起伏,舟船靠岸停泊。下面是一片湖水,波光潋滟,水天空阔;几只画舫来往穿梭,渔歌互答。

  画幅构图采用马、夏山水画的布局方式,取景、布势简括、爽朗。图中不作崇山峻岭、殿阁楼台等繁复、堆叠的全景式布局,而是选择了一些特征明显的西湖景物,如柳树、荷花、小桥、游人、游船等。画家集中刻画近景的岸柳,将人物活动画于其间。湖面笼着薄雾,阵阵清风吹起,让人顿生清凉之意。繁柳浓荫与清新荷花,共同点出“荷香清夏”的主题。近景的岸柳与对岸的山色远景分布在画面的两个边角,遥遥相对;中间大部分是空旷、辽阔的湖水,平远开阔,令人心旷神怡。

  综观全图,岸柳与荷花、小桥与游船、阔水与远山紧密相接,气脉相通。在长达三米多的画卷上,景物参差错落、跌宕起伏,或密集、或疏朗,极富节奏感。此图虽表现的是平远之景,但却是画家从高处取的西湖初夏美景。画家通过对岸柳、木桥、游人、荷花这些典型景物的描绘,营造出西湖夏日葱茏、朝气蓬勃的自然之美。画面的疏密、虚实处理巧妙,疏处愈疏,密处愈密,然密处又有疏、实中又有虚。茂密的柳林中,几块代表雾气的空白给画面增添了几分空灵。

  在布局方面,画家运用传统绘画的散点透视法,以“游目”的方式观察自然物象,山形移则步步移,根据画面需要对自然物象进行取舍、增减,不受约束,转景换形随心而出,体现了他较高的布局能力。图中用墨尤见功力。全图以水墨为主,略施色彩。柳叶以积墨层层点染,苍润古朴,浓淡、虚实变化丰富,与明净的湖水形成鲜明的对比。作品用笔工整细密:山石用小斧劈皴皴出,笔势纵肆,笔触尖劲,运笔畅而不滑、沉而不滞;柳枝用笔柔和,体现了画家较高的笔墨造诣。

  马麟虽继承其父马远的笔法,但并不对其亦步亦趋,而是在用笔、用墨方面形成了自己的面貌。其画风要比马远秀润、柔和。从画作布局、取景、物象表现和意境营构来看,马麟不仅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极强的表现力,而且还有较强的取舍能力。他造型手法很高,不仅能恰到好处地表现出物象的形质,而且更能表现出其风姿神采。无论是对繁、简的处理,还是对物象造型、质感、形态的表现,他都处理得十分恰当。

  马麟长期生活在西湖岸边,对西湖美景有着深刻的感受。《荷香清夏图》应是他根据自己对西湖自然美的观察、感悟,通过一定的艺术加工而绘制的一幅山水画佳作。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