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人物画的取材分为三类:一类为描写前代“圣主圣臣”的故事,另一类为描写皇帝的生活或肖像,再一类为神仙、佛道的故事。以神仙故事为主题的画中,有一种是表达长生不老意愿的祝寿吉祥画。这这类作品,不免与宗教观念有许多关系。而中国古代社会的宗教并不单纯,往往把儒、释、道三教混合在一起。明代的绘画多体现“三教合一”的观点,这幅商喜的《四仙拱寿》图,就是把佛、道两教中的人物画在同一画面里体现这方面内容的作品。

【名称】明 商喜 四仙拱寿图

【年代】明代

【简介】绢本,纵98.3公分,横143.8公分。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本图所绘皆为佛道人物,其中的故事情节为何,仍有待考。图中四位仙人凌波渡海,拱望寿星南极仙翁驾鹤淩空。其中趺坐在三脚蟾蜍上,似为全真教五祖之一的刘海蟾;脚踏拐杖、身系葫芦者为李铁拐;另外二人,一足踏竹帚;一足踏蕉叶,似为狂颠禅僧寒山、拾得。画中人物表情生动,如在对语。袖摆衣角随风翻飞,衣描线条顿折有力,而波波滚动的浪涛运用战笔描绘,更显得劲利壮阔,本幅笔墨精细,如同出自宋人之手,是一幅细谨的吉祥画。

这幅《四仙拱寿》图为绢本,设色,纵98.3厘米,横143.8 厘米,无款印,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综观《四仙拱寿》图,可见作者立意在于表达“祝寿”,并巧妙地借用佛、道两教的典型人物进行细腻地刻画,进而达到传神写意上的一致。画面最右方是骑在金蟾上的刘海,传说他曾受八仙的点化而修道成仙,因为他能够给人治病,所以能为人带来财运和福寿;在刘海左边是八仙中的李铁拐,他肩挂葫芦,脚踏手杖,一副又跛又丑的乞丐像。虽然貌似乞丐,但他的葫芦里装的却灵丹妙药,可包治百病使人长生不老;画面左方的两位仙人,一踏焦叶,一踏扫帚,分别是唐代诗僧寒山和拾得。他们是佛教的信徒,相传是文殊、普贤两位菩萨的化身。然而寒山、拾得又有道家的一面,虽以佛为表,实是佛道合一,而且他们又善题诗作赋,且心胸开阔,品德高尚,自然得以长寿。这四位长寿神仙都是以自己的品德、才能和特长追求无限的欢乐和福气的。因此说,此画表达了人们追求喜庆、合气包容的思想,同时也告诫人们,要珍惜生命、爱护生命,只有心境开阔才能健康长寿。

但作者的初衷不仅如此,从画中可看出四位神仙都含着微笑,张着大嘴,注视着天上跨鹤飞翔的寿星——南极仙翁。刘海坐在金蟾上,望着对面的寒山憨厚地微笑着;寒山右手拿长卷,左手指向天上的南极仙翁,似乎在兴致勃勃地向三位仙人诉说长寿之道;拾得右手抬起,好像十分认同;铁拐李背对画面,脸部半侧,回头看着寒山,流露出坚定、默许的神态。四位仙人配合得如此默契,虽是佛、道两教,但彼此已达成共识,各自的道理自然的融合在一起。他们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聚焦在寒山的左手上,顺着他指的方向,观者的视线被引向天空中驾鹤飞翔的老寿星,从而突出了“长寿”的主题。虽然从表面上看,此图只是一幅祝愿福寿的吉祥画,但可见把儒、释、道三教“长久”、“统一”的思想在表现长寿的绘画中自然地予以表现,才是作者的最终用意。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在追求福寿方面的一致,我认为,隐含在画中深远的思想与精神内涵才是这幅作品的独到之处。

此图里的人物画形象颇具张力,似乎可嗅出钢铁般的味道。这主要是因为在技法上,商喜继承了吴道子“吴家样”的画法,用笔刚劲有力,笔势挺健。以劲爽匀称的铁线描和莼菜描勾勒的人物面部,坚挺而富有弹性,突出了皮肤的质感;表现波涛的根根线条就像铁丝一样,细劲而又富于动感;衣纹走势也棱角分明、潇洒利落。商喜对人物形态的表现也作了适当的变形,对人物的嘴、眉、颧骨都加以强调,使形象更具冲击力和生命力。

尤其对画面中四仙的嘴部都做了适当的夸张,突出了“笑”态,增强了画面的喜庆气氛。

商喜,具体生卒年月不详,字惟吉,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明代宣宗宣德(1426—1435)年间的宫廷画家,官锦衣卫指挥,擅长画山水、人物,兼善花卉,亦是壁画能手。他的画承袭南宋院体传统,用笔挺健,风格富丽。其代表作有《关羽擒将图》、《明宣宗行乐图》等。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