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生活中,“竹刻艺术家”的身份,对叶瑜荪来说是属于“业余”,他的本职身份是一名文化行政工作和文艺团体工作者,至今仍是桐乡市丰子恺研究会会长、杭州师范大学弘一丰子恺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出版过多种桐乡文史研究性著作。这对他的竹刻艺术作品之层次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叶瑜荪,斋号容园,浙江桐乡人,1969年开始学习民间木雕,1979年后专攻竹刻,作品深受文化界人士赞赏。古典园林建筑学家陈从周教授,曾誉之为当今“竹人之魁”,1987年特地嘱刻两件作品,转赠给国际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1993年夏,曾有21件作品在南戴河“万博城”参加“中国民间艺术大展”。从二十世纪末叶到本世纪初,他在制作八百余件“竹臂搁”样式为主体的作品之同时,先后著述和出版了《竹刻漫谈》、《竹刻丛谈》、《容园竹刻》、《竹刻技艺》等专著,1995年9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

 入门之缘

 1978年12月,叶瑜荪回到桐乡县城,进入手工艺品服务部(桐乡工艺美术厂前身)任美工设计。有一次,单位领导告诉他:北京荣宝斋出口日本的文房四宝中需要配套的竹刻臂搁,你能否尝试刻制?当时瑜荪虽然收藏了一些竹刻扇骨,但从未见过竹刻臂搁,更不知臂搁的规制和用途及刻制要求,只能答应先留心收集竹刻资料,再行尝试学习研刻。当时,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擅长刻瓷的杨为义先生时常到桐乡访友,瑜荪与他相熟,于是求教杨老。1979年春天的一个下午,他随杨老到了上海博物馆(老馆)中,在库房接待室2个多小时中,他和杨老慢慢上手仔细观赏了20多件珍品,以臂搁为主,笔筒和扇骨为次,得到了深刻的印象,领略了其艺术魅力,辅以杨老的现场分析和讲解,使其在竹刻鉴赏上吮到了第一口“历史乳汁”。

叶瑜荪 子恺“多少世事入书卷” 卷型段竹

 了解竹刻的刻制过程和所用刀具,是刻竹前的准备条件。杨老又给他介绍了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的两位“竹人”,是老辈竹刻名家支慈庵和徐素白的女弟子,在此叶瑜荪看到了刻竹的场面和环境,见到了她们刻竹用的托几,刻了一半的竹件用纸半包糊着,置在托几上;桌子上排放着十几柄各种形状的刻刀。他亲身领略到了刻竹的氛围,由沪返回桐乡,又特地去拜访当地文化人士鲍复兴,鲍老取出一套八柄刻竹用的刀具,包括平口、斜口、圆口和剔子四种类型,并对每种刀具的使用方法详作说明,还在一个待刻的竹笔筒上当场示范完成了一个题词的刻制过程。瑜荪也按样打造了一套刻竹刀具。

 修艺之路

 叶瑜荪学习和渐熟竹刻的过程,与许多“匠人”式的艺徒不同,起步是在竹刻文化上。杨为义将珍藏的油印本《刻竹小言》借给了瑜荪,这本书是前辈竹刻名家金西厓所著,初稿成于1948年冬,后嘱其外甥王世襄整理,手工油印成册,连史纸线装极为珍贵。该书除简述竹刻艺术的发展历史外,对竹刻技艺论述颇详,从备材、工具、技法种类到设计打稿、运刀、传拓以及藏玩学问都有详细介绍。1979年春,瑜荪费了一周时间把它抄录了下来。至此,他才按照这本书中所传授的方法和程序开始尝试刻竹。

 1980年4月,以《刻竹小言》为基础,经王世襄补充扩编为《竹刻艺术》一书,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比之油印本增加了不少图例和作品照片。对他的师承趋向起了很大作用,根据其工艺基础和学习条件,他爱好偏向了文人竹刻特别是浙派竹刻一路,重刻轻雕,崇尚文气和书卷气;刀法简率拙朴,以自然天趣和再现书画笔情墨趣为追求,并加大了竹刻之外的国学修养和审美理念的学习提高。由于对前辈丰子恺的敬仰和偏好,尝试着以竹刻去表现子恺书画意趣,这一竹刻题材的拓展收到了未曾料想的效果,很受知识界人士的好评。于是,子恺书画竹刻也成了瑜荪竹刻的主要题材。

 襄老之励

 叶瑜荪在学习竹刻过程中,最早读到的就是王世襄的著作,到1989年叶瑜荪仍不敢去投师门。然而未曾料到襄老先写信给他。叶瑜荪得悉襄老《竹刻艺术》一书又增订再版的信息,试着写信给出版家、竹刻研究家王子野,说明自己是竹刻爱好和临习者并附去几枚自制的竹刻拓片,希望能告诉其何处能买到《竹刻》一书。1990年3月,叶瑜荪却收到了王世襄先生的来信。原来是王子野在收到信后,非常高兴发现了一位竹刻新手,赶忙将信转到了襄老手中。襄老之来信给了瑜荪极大的鼓励:“阴刻及留青已大有基础,深喜治竹艺苑又多一位健者。”由此开始了叶瑜荪与襄老的直接联系和求教,又数次得到了他的题词墨宝。襄老还代瑜荪联系,求得了香港艺术馆编印出版的《中国竹刻艺术》上下两册。1992年4月,王子野派儿子引领叶瑜荪去“芳嘉园”拜见了襄老。1994年12月,襄老应邀去香港作“古代主要竹刻流派和现代竹刻家”报告会,也专门带去叶瑜荪三件作品作为观摩之用……得到襄老的指导和鼓励,是瑜荪竹刻生涯和文化活动中最为难忘的事。

 瑜荪视竹刻创作为自身的雅好,又深刻认识到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一项高雅的艺术形式,所以也不忘“传承”。出版著作、举办讲座和展览是一种广义又社会性的传播,而近十多年来,他又热情和专注地面授了当地和邻近数县(市)的四位艺友,近八年间,还欣添了其结侣40多年的夫人秋明玉,使他竹丛之缘、文房之缘、师长之缘、友朋之缘和师生之缘、眷属之缘,随着时光之轮行进而叠加升华,酿成一段段艺坛佳话,康乐融融。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