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藏宋苏轼《黄州诗稿》,原名《苏轼诗稿》,因作于湖北黄州任所,故改此名。原藏安徽收藏家裴伯谦处,徐邦达以一千元人民币从上海购入,重庆市博物馆藏有相同一卷,系临本,有翁方纲三题。翁氏乃乾嘉年间的鉴藏家兼书画家,具有相当的鉴别能力,惟对苏轼两件作品——《裴将军诗》和《黄州诗稿》的临本,却信为真迹,一再题跋,令人难解其故。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

宋与苏轼齐名的大书法黄庭坚有一件《寒山庞蕴诗》卷,目前台北故宫博物院和美国小约翰·M·顾洛阜各藏有一件,据傅申先生在其《法书的复本与伪迹》一文研究两本虽极相似,但非完全相同的复制品,比较之后得出二本既不是出于一人之手,也非同一时代的产物。

在分别对两件作品研究后发现,台北本上有南宋高宗的“内府书印”系南宋内府故物,虽然这样作品在清代内府收藏时被乾隆帝题上了“双钩既伪,诗更误,向谓上等,实错”的鉴定意见。但在强光放大镜下审视,并无勾摹的痕迹,字的笔法、结构和气韵都和我们所知黄庭坚早期笔法一致。从该诗卷署款“涪翁”是在任运堂试用张通所制的新笔来书写的。

因此说明这件作品书于1099年四至九月之间,同时作品中显露出尖细的笔锋和纤细的游丝的特点,正与款记内容相附,无疑台北故宫的藏品是一件真迹。再看顾洛阜夫妇收藏的一件,卷上的金章宗“群玉中秘”是最早的收藏印,可是这是一方伪印。

再者卷后的顾应详(1483—1565)的三段题跋虽号称书于不同时代,但它们的笔法和墨色相同,应是出于一人手笔,而且是在同一时间连续书就的。更有问题的是顾氏最后的一跋年款所署是其已逝世一年后的干支,三跋伪迹可定。问题的关键还是应该放在书法作品的本身,虽然顾洛阜藏本的书法与黄庭坚字有相近似之处,但不如台北故宫本和其他真迹那种笔笔中锋刚健挺秀,而且笔画的末端表现不出新笔那种典型的峻峭的尖锋,也缺少黄字那种不对称的间架分布,有意留出的间隔和笔画的伸展。

除此之外,还可以看到顾洛阜藏品用纸比宋代真迹的纸张颜色更暗红,纸的质地也更接近于明代的一种染色纸。总之,顾洛阜的藏品系台北故宫本的临本,临写的时间最迟在真迹进入清内府之前,可能是在明代中期稍后阶段,黄庭坚的影响重新发挥作用之时。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