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百科-书画艺术网旗下最专业最具权威的书画艺术百科  > 所属分类  >  书法家   
[17] 评论[0] 编辑

周永年

周永年(1730-1791),字書昌,一字書愚,先世浙江餘姚人,其高祖遷居山東歷城(今屬濟南),遂家焉。乾隆三十六年(1771)進士。三十八年入四庫館,任校勘《永樂大典》纂修兼分校官,輯錄佚書甚夥。《四庫全書總目》雖紀昀總其成,然學界素有經部戴東原、史部邵晉涵、子部周永年、集部紀曉嵐之說。永年於子部,蓋極畢生之力,故子部綜錄獨富。

www.18art.com

周永年-儒藏說

永年家貧,百無嗜好,獨嗜書。有感於明代曹學佺之論,作《儒藏說》。此說一出,羅有高、劉音為之張目,劉作《廣儒藏說》以和之。論者謂清修《四庫全書》,分儲七閣,實受《儒藏說》之啟發,永年倡始之功誠不可沒。(詳見王紹曾、沙嘉孫著《山東藏書家史略》)今迻錄其文,以供參考。[僅據《山東藏書家史略》所附《儒藏說》輸錄,未校原書。]

#3$$#%%%%%%%6$

周永年-《四库全书提要》

《四库全书》综录历代典籍,其规模之宏大远迈前代。西汉成帝使调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又命刘向等校理书籍。每整理好一种书,刘向便“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写成叙录上奏。这些叙录,汇编为《别录》。他逝世后,刘欲继续父业,最后辑成《七略》,为《汉书·艺文志》所本。刘氏父子的校雠之学,到纂修《四库》时,得到空前的发扬,《四库全书提要》即系其集中的体现。

#3$$#%%%%%%%6$

《四库》工作的取得成功,如前人所指出,关键是负责学者极一时之选。始终其事的纪昀(晓岚),以博学卓识着称,毕生精力萃于《四库全书提要》,竟不再有任何学术专着。李元度所作《纪文达公事略》详细描述了他的有关事迹:“乾隆二十有八年(1773),纯皇帝特开四库全书馆,以河间纪公为总纂官。公贯彻儒籍,旁通百家,凡六经传注得失,诸史异同。子、集支分派别,以及词曲医卜之类,阉不抉奥提纲,溯源竟委。每进一书,仿刘向曾巩例,作提要冠诸简首,上辄览而善之。又奉诏撰《简明目录》,存书存目多至万余种,皆公一手所订,评骘精审,识力在王仲宝、阮孝绪之上,藏诸七阁,褒然巨观,真本朝大手笔也。”

#3$$#%%%%%%%6$

纂修《四库》在事人员,见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清单的多达360人。其间不少第一流学者参加了《四库全书提要》的工作,如戴震主经部,邵晋涵主史部,周永年主子部等,都对纪昀多有帮助。由此可见,《四库全书提要》是在众多学者集体工作的基础上,由纪购定稿的。《郑堂读书记》的作者周中李便说:“窃谓自汉以后簿录之书,无论官撰私着,凡卷第之繁富,门类之允当,考证之精审,议论之公平,蔑有过于是编矣。”

#3$$#%%%%%%%6$

《四库全书提要》以集体工作为基础,但纪昀在该书撰着中起的是决定性作用。《四库全书提要》全书有其一贯宗旨,连文字风格都是相当统一的。其间观点最突出的,是对理学的批评,甚至厌恶。尽管书内经部总叙曾说:“汉学具有根抵,讲学者以浅陋轻之,不足服汉儒也;宋学具有精微,读书者以空疏薄之,亦不足以服宋儒也。”然而在具体的评价上,(提要)就不那么持平了。这固然是乾隆时学术界的共同风尚,纪昀本人的思想性情也于此充分表现。 #3$$#%%%%%%%6$

周永年-事迹

書籍者,所以載道紀事,益人神智者也。自漢以來,購書藏書,其說綦詳,官私之藏,著錄亦不為不多,然未有久而不散者。則以藏之一地,不能藏之天下;藏之一時,不能藏于萬世也。明侯官曹氏學佺,欲仿二氏為儒藏,庶免二者之患矣。蓋天下之物,未有私之而可以常據,公之而不能久存者。然曹氏雖倡議,采擷未就。今不揣譾劣,願與海內同人,共肩斯任。務俾古人著述之可傳者,自今日永無散失,以與天下萬世共讀之。凡有心目者,其必有感於斯言。

www.18art.com

邱瓊山欲分三處以藏書;陸桴亭欲藏書於鄒魯,而以孔氏之子孫領其事,又必多置副本,藏於他處。其意皆欲為儒藏而未盡其說。惟分布於天下學宮、書院、名山古剎,又設為經久之法,即偶有殘缺,而彼此可以互備,斯為上策。

#3$$#%%%%%%%6$


竹帛變為摹印,書之流傳較易。然考歷代藝文錄存,而書亡者多矣。或曰:凡書之不傳者,必其不足傳者也。是不然。《尚書》、《周官》,殘於秦火;淹中古《》,竟亡於隋、唐之際,此皆古聖人傳心經世之要典,豈其不足以傳哉?則以藏之者無法耳。 #3$$#%%%%%%%6$


釋者之書,正偽參半,美惡錯出,惟藏之有法,故歷久不替。然立藏之後,自成一家之言者,初不多見。儒者則一代之內必有數卓然不朽之書,可以入藏。釋老之藏盛於前而衰於後,儒家則代有增益,此亦閑衛吾道之一端也。 #$$$$$$$$$$$$$$$$$$$$$$$$%


或曰:古今載籍浩如煙海,子之計是愚公之移山也。曰:不然。天竺之書遠隔中國二萬餘里,六朝迄唐,西域求法高僧見於傳記者,不可殫述,況中國之書,固不必遠求乎?明釋正可以藏經繁重,欲易為書冊,以便流通。竭力號召,竟成其事。然則吾黨之立志患不固耳,奚其難! www.18art.com


或曰:子欲聚儒者之書,而仍襲二氏之名,可乎?曰:守藏之吏,見於《周官》。老子為柱下守藏史,固周人藏書之官也。二氏以藏名其書,乃竊取儒者之義。今日之舉,豈曰襲而用之哉? #$$$$$$$$$$$$$$$$$$$$$$$$%


或曰:童而習之,白首紛如。一卷之書,終身不能窮其蘊,又奚以多為?曰:是不然。孟子云,博學詳說,將以反約。不博而約,非約也,陋也。以孔子之聖,猶以好古敏求立教,況其下焉者乎?介甫曰:“不盡讀百氏之書,必不能明聖人之經”。若曰文足害道,博適溺心,斯二氏之玄談,非吾儒之宗旨也。 #$$$$$$$$$$$$$$$$$$$$$$$$%


鄭漁仲曰:“有專門之書,則有專門之學。人守其學,學守其書;人有存歿,而學不息。世有變故,而書不亡。”然何如畢入於藏,使天下共守之乎?且儒藏既立,則專門之學亦必多於往日,何也?其書易求故也。

#3$$#%%%%%%%6$


鄭漁仲曰:“辭章雖富,如朝霞晚照,徒耀人耳目。義理雖深,如空谷尋聲,靡所底止。”以其未盡見古人之書,故拘於習尚以自足耳。果取古人之書,條分眉列,天文地理、水利農田,任人所求而咸在。苟有千古自命之志,孰肯舍其實者,取其虛者乎?故儒藏之成,可以變天下無用之學為有用之學。

www.18art.com


天下都會所聚簪纓之族,後生資稟,少出於眾,聞見必不甚固陋,以猶有流傳儲藏之書故也。至於窮鄉僻壤,寒門窶士,往往負超群之姿,抱好古之心,欲購書而無從。故雖矻矻窮年,而限於聞見,所學迄不能自廣。果使千里之內有儒藏數處,而异敏之士,或裹糧而至,或假館以讀,數年之間可以略窺古人之大全,其才之成也,豈不事半而功倍哉!歐陽公曰:“凡物非好之而有力,則不能聚。”儒藏既立,可以釋此憾矣。 #$$$$$$$$$$$$$$$$$$$$$$$$%


先正讀書遺矩亡於明之中葉。高者失之於玄虛,卑者失之於妄庸。儒藏既立,宜取自漢以來先儒所傳讀書之法,編為一集,列於群書之前,經義治事,各示以不可紊之序,不可缺之功。凡欲讀藏者,即以此編為師。其涉海有航,無遠弗屆,而書籍燦陳,且如淮陰之用兵,多多益善矣,又何患其泛濫而無歸哉! www.18art.com


《儒藏條約》三則:
儒藏不可旦夕而成,先有一變通之法:經史子集,凡有版之書在今日頗為易得,若於數百里內擇勝地名區,建義學,設義田,凡有志斯事者,或出其家藏,或捐金購買於中,以待四方能讀之人,終勝於一家之藏。即如立書目,名曰《儒藏未定目錄》,由近及遠,書目可以互相傳抄。因以知古人之書或存或佚,凡有藏之處,置活板一副,將秘本不甚流傳者,彼此可以互補其所未備。如此則數十年之間,奇文秘笈,漸次流通。始也積少而為多,繼由半以窺全。力不論其厚薄,書不拘於多寡,人人可辦,處處可行。一縣之長官,可勸一縣共為之;一方之巨族,可率一方共為之。今愚夫愚婦,不惜出金錢以起祠宇,較之此事,輕重緩急,必有能辨者矣。 www.18art.com


藏書宜擇山林閑曠之地,或附近寺觀有佛藏、道藏,亦可互相衛護。吾鄉神通寺有藏經石室,乃明萬歷中釋某所為。其室去寺半里許,以遠火厄,且累石砌成,上為磚券,今將二百年,猶尚牢固,是可以為法也。 #$$$$$$$$$$$$$$$$$$$$$$$$%


書籍收藏之宜,及每歲田租所入,須共推一方老成三五人經理其事。凡四方來讀者,如自能供給,即可不取諸此;寒士則供其食飲。須略立規條,如叢林故事。極寒者并量給束修,免其內顧之憂。有餘仍貯存之,以為置書增田之費。 www.18art.com

#$$$$$$$$$$$$$$$$$$$$$$$$%

周永年-相关词条
浙江 孟子 永樂大典 乾隆
济南 《四库》 纪昀 宋朝

#$$$$$$$$$$$$$$$$$$$$$$$$%
  www.18art.com

周永年-参考文献

周永年相关资料选自《松鄰叢書》甲編.

#3$$#%%%%%%%6$

附件列表


17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周森    下一篇 周汝昌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