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百科-书画艺术网旗下最专业最具权威的书画艺术百科  > 所属分类  >  摄影术语   
[14] 评论[0] 编辑

白额雁

(图)白额雁
白额雁
白额雁又叫花斑明斑,是大型雁类,体长65—80厘米,体重1700—3579克。虹膜褐色,嘴为肉色或玫瑰肉色,脚为橄榄黄色。较为独特的是在额部和上嘴的基部具有一个白色的宽阔带斑,白斑的后缘为黑色,所以得名白额雁。头顶和后颈呈暗褐色;背部、肩部、腰部均为暗灰褐色,具有淡色的羽缘;尾羽为黑褐色,具有白色的端斑;尾上覆羽白色。颏部为暗褐色,其前端具一个细小的白斑,胸部以下逐渐变谈,腹部为污白色,杂有不规则的黑色斑块,两胁灰褐色。  #3$$#%%%%%%%6$

基本资料

(图)白额雁
白额雁
中文学名: 白额雁 #$$$$$$$$$$$$$$$$$$$$$$$$%
中文目名: 雁形目
中文科名: 鸭科
中文属名: 雁属
#3$$#%%%%%%%6$

同物异名: Branta albifrons Scopoli, 1769, 
中文俗名: 鸿
拉丁文目名: ANSERIFORMES
拉丁文科名: Anatidae
拉丁文属名: Anser
拉丁文种名: albifrons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 (Scopoli, 1769)
英文俗名: Greater White-fronted Goose #3$$#%%%%%%%6$

简介

(图)白额雁
白额雁
白额雁亦称specklebelly或laughing goose。白额雁属侯鸟,上体大部灰褐色,额和上嘴基部有一白色带斑;下体白色,杂以黑色不规则的块斑。嘴淡红色,脚橙黄色。栖息于湖泊或沼泽湿地。主要以各种湖草为食,也吃些谷物和农作物的菜、叶。常与豆雁、鸿雁混群活动。春天北归在东北新疆西藏等地繁殖为夏侯鸟;秋天南迁在长江中下游及东南沿海越冬为冬侯鸟。

#$$$$$$$$$$$$$$$$$$$$$$$$%

雁形目(Anseriformes)鸭科(Anatidae)雁族(Anserini)鸟类。学名为Anser albifrons. 体小,色暗,额白,喙黄,腹部具不规则的黑斑。繁殖於北极。白额雁有4~5个亚种,是灰雁中最广布的种。向南迁徙可远到墨西哥、地中海、印度日本。其欧洲亚种Anser a. albifrons越冬於西欧、不列颠群岛和中亚。最大的类型为加州亚种A.a. gambelli,仅越冬於加利福尼亚州的沙加缅度河谷 白额雁在全世界共分化为5个亚种,中国分布有2个亚种,均为冬候鸟,其中指名亚种在中国西部和西南部越冬,太平洋亚种在中国东南部越冬,迁徙期间遍布于东北、华北、新疆、西藏等地。太平洋亚种的体形比指名亚种稍微大一些,体色褐色较多,灰色较少,但区别并不十分明显。 #3$$#%%%%%%%6$

形态特征

(图)白额雁
白额雁形态
体大(70~85厘米)的灰色雁。腿橘黄色,白色斑块环绕嘴基,腹部具大块黑斑,雏鸟黑斑小。极似冬季常与之混群的小白额雁, 两者区别见下文。飞行中显笨重,翼下羽色较灰雁暗,但比豆雁浅。 虹膜-深褐;嘴-粉红,基部黄色;脚-橘黄。 叫声:嘈杂的咯咯声。飞行时发出不同音阶的lyo-lyok悦耳叫声。叫声比豆雁或灰雁音高。 分布范围:繁殖于北半球的苔原冻土带;在温带的农田越冬。冬季于越冬地为地方性常见。亚种frontalis有记录迁徙时见于中国东北、山东及河北。越冬区在长江流域及华东各省至湖北、湖南及台湾。也见于西藏南部(Qamdo)。冬季有约2万个体在鄱阳湖。冬季集大群于适宜的越冬地。胆小。

#$$$$$$$$$$$$$$$$$$$$$$$$%

大型游禽,雌雄相似。额和上嘴基部具一白色宽阔带斑,白斑后缘黑色;头顶和后颈暗褐色;背、肩、腰暗灰褐色,具淡色羽缘;翅上覆羽和三级飞羽亦为暗灰褐色,初级覆羽灰色,外侧次级覆羽灰褐色;初级飞羽黑褐色;尾羽黑褐色,具白色端斑;尾上覆羽白色;颏暗褐色、其前端具一细小白斑,前颈、头侧和上胸灰褐色,向后逐渐变淡;腹污白色,杂有不规则的黑色斑块,两胁灰褐色,尾下覆羽白色。虹膜褐色,嘴肉色或粉红色,脚橄榄黄色。幼鸟和成鸟相似,但额上白斑小或没有,腹部具小的黑色块斑。 #$$$$$$$$$$$$$$$$$$$$$$$$%

地理分布

(图)白额雁
白额雁
国内分布: 越冬在中国长江中下游东南沿海台湾。迁徙期间遍布于中国东北、内蒙古、华北、新疆、西藏等地。亚种frontalis有记录迁徙时见于中国东北、山东及河北。越冬区在长江流域及华东各省至湖北、湖南及台湾。也见于西藏南部(Qamdo)。冬季有约2万个体在鄱阳湖。

#$$$$$$$$$$$$$$$$$$$$$$$$%

国外分布: 繁殖于西伯利亚北极海岸到白令海峡、北美洲极北部、欧洲西部及格陵兰岛西部。越冬在北美洲、墨西哥、里海、黑海、地中海、中亚、印度、缅甸、日本、朝鲜

#$$$$$$$$$$$$$$$$$$$$$$$$%

白额雁过去一直是中国主要狩猎鸟类之一,拥有较大的种群数量。近30年来,由于环境恶化和过度狩猎,种群数量已急剧减少。据国际水禽研究局1990年组织的亚洲隆冬水鸟调查,中国的越冬种群数量仅为2170只。国外报告,1955-1974年,在北美的越冬种群数量为20万只,阿拉斯加和加拿大分别为25万和55000只,主要是太平洋亚种;欧洲约为30万只 (Philippona 1972),主要是指名亚种;加拿大亚种估计为1800只,阿拉斯加亚种估计为1500只,格陵兰亚种估计为12000-15000只。

#$$$$$$$$$$$$$$$$$$$$$$$$%

白额雁在中国为冬候鸟。每年8月末9月初离开繁殖地,迁往越冬地,通常到达中国的时间在9月末10月初,大量迁来的时间在10月中下旬,最迟到11月初。迁徙主要在晚上进行,白天停息下来觅食和休息。在停息地常见和豆雁、鸿雁在一起,这或许因为它们相近的食物构成和要求的栖息环境较一致的关系。迁徙时无论飞行、休息和觅食均成群。迁飞时常单列飞行,边飞边叫,叫声甚高。到达越冬地后,分成小群或家族群活动。通常在天气晴暖时活动积极,且较分散;阴雨和冰雪及大风天气则于背风处集成小群,且不大活动。迁离中国的时间多在3月初至3月中下旬,最晚在4月末至5月初,这多是一些不参加当年繁殖的亚成体。春季迁徙群多以对和家族群组成,群较秋季为小。 www.18art.com

生活习性

(图)白额雁
白额雁
栖息生境总是和水域相联系,但它们更喜欢陆地,多数时间都是在陆地上或是觅食或是休息。在陆地的时间通常较在水中的时间长,有时仅仅是为了喝水才到水中。善于在地上行走和奔跑,速度甚快,起飞和下降亦很灵活。亦善游泳,在紧急状况时亦能潜水。常成小群活动。飞行时队列多成’一’字形或’人’字形。

#3$$#%%%%%%%6$

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食。觅食多在白天,通常天一亮即成群飞往陆地上的觅食地,中午回到晚上栖息地休息和喝水,然后再次成群飞到觅食地觅食,直到太阳落山才又回到休息地。食物在夏季主要为马尾草、棉花草等苔原植物,秋、冬季则主要以水边植物,如芦苇、三棱草以及其他植物的嫩芽和根、茎,也吃农作物幼苗

#3$$#%%%%%%%6$

繁殖季节白额雁主要栖息于北极苔原带富有矮小植物和灌丛的湖泊水塘、河流、沼泽及其附近苔原等各类生境,从苔原海岸到高出海平面200m以上的苔原高地和森林苔原地带均可被利用。冬季主要栖息在开阔的湖泊、水库、河湾、海岸及其附近开阔的平原、草地、沼泽和农田。 #$$$$$$$$$$$$$$$$$$$$$$$$%

生长繁殖

(图)白额雁
白额雁生育繁殖
繁殖在北极苔原带。在第3龄时性成熟和首次繁殖。对的形成通常在第2年或开始繁殖前的冬天,对的结合较为稳固,一旦形成,不再变化。求偶行为和其他雁相似,首先是彼此进行头浸水运动,同时张翅和鸣叫。繁殖期6-7月。通常5月中旬至5月末成小群到达繁殖地,不久即成对或成家族群分散开来觅找适合的营巢地。一般不利用上年的旧巢。开始营巢后跟随亲鸟到达繁殖地的上年幼鸟和亚成体离开亲鸟,成群漫游在整个苔原地上,也有不离开而是伴随亲鸟在巢附近活动。营巢在河流与湖泊密布、且有小灌木生长的苔原地带。置巢在高的河岸、宽阔的低山岗顶部、土丘或斜坡上等较为干燥的地方。巢极为简陋,仅系一凹坑,内放以干草和绒羽。6月中旬产卵,1天1枚,偶尔隔天1枚,窝卵数通常4-5枚,最多可到7枚,最少3枚。卵白色或淡黄色,大小为76-88. 5mm × 49. 5-56. 5mm。雌鸟孵卵,孵化期有的资料为21-23天,有的为26-28天。雏鸟早成性,雏鸟孵出后的第二天,成鸟即带领雏鸟进入富有芦苇等水生植物的水域中,大约经过45天的雏鸟期后,幼鸟即可飞翔。与此同时,成鸟亦集中开始换羽,在此阶段,它们亦失去了飞翔能力。
#$$$$$$$$$$$$$$$$$$$$$$$$%

白额雁繁殖于北极附近的俄罗斯西伯利亚海岸、白令海峡北美洲的极北部、欧洲西部以及格陵兰岛的西部等地,越冬在北美洲、欧洲的里海、黑海、地中海附近,以及亚洲中部、东部和南部,包括日本、印度和缅甸等的北部。在中国分布于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安徽、江西、台湾、山东、湖北、湖南、西藏、新疆等地。

#$$$$$$$$$$$$$$$$$$$$$$$$%

在第3龄时性成熟和首次繁殖。对的形成通常在第2年或开始繁殖前的冬天,对的结合较为稳固,一旦形成,不再变化。求偶行为和其他雁相似,首先是彼此进行头浸水运动,同时张翅和鸣叫。繁殖期6-7月。通常5月中旬至5月末成小群到达繁殖地,不久即成对或成家族群分散开来觅找适合的营巢地。一般不利用上年的旧巢。开始营巢后跟随亲鸟到达繁殖地的上年幼鸟和亚成体离开亲鸟,成群漫游在整个苔原地上,也有不离开而是伴随亲鸟在巢附近活动。营巢在河流与湖泊密布、且有小灌木生长的苔原地带。置巢在高的河岸、宽阔的低山岗顶部、土丘或斜坡上等较为干燥的地方。

#3$$#%%%%%%%6$

(图)白额雁
白额雁觅食
巢极为简陋,仅系一凹坑,内放以干草和绒羽。6月中旬产卵,1天1枚,偶尔隔天1枚,窝卵数通常4-5枚,最多可到7枚,最少3枚。卵白色或淡黄色,大小为76-88. 5mm × 49. 5-56. 5mm。雌鸟孵卵,孵化期有的资料为21-23天,有的为26-28天。雏鸟早成性,雏鸟孵出后的第二天,成鸟即带领雏鸟进入富有芦苇等水生植物的水域中,大约经过45天的雏鸟期后,幼鸟即可飞翔。与此同时,成鸟亦集中开始换羽,在此阶段,它们亦失去了飞翔能力。 #3$$#%%%%%%%6$

白额雁在中国为每年8月末9月初开始离开繁殖地,向越冬地迁徙,主要在晚上进行,白天停息下来觅食和休息。在停息的地点也常见它和豆雁、鸿雁等雁类混在一起,或许是因为它们相近的食物构成和要求的栖息环境较为一致的缘故。迁徙时集成大群,无论飞行、休息和觅食均在一起,飞行时常排成单列飞行,边飞边叫,叫声甚高。到达越冬地后,常分成小群或家族群活动。

#$$$$$$$$$$$$$$$$$$$$$$$$%

通常在天气晴暖时活动积极,而且较分散;阴雨天、冰雪天以及大风天气则于背风处集成小群,而且不大活动。迁离中国的时间多在3月初至3月中下旬,最晚在4月末至5月初,大多是一些不参加繁殖的亚成体。春季迁徙群多以成对和家族群居多,群体的数量比秋季为少。

#3$$#%%%%%%%6$

相关词条

棕尾虹雉 白颈长尾雉 黑颈长尾雉 菲氏叶猴
白尾梢虹雉 黑脸鹭琵 石貂 柳雷鸟
绿尾虹雉 熊猴 黄喉貂 棕背田鸡
#$$$$$$$$$$$$$$$$$$$$$$$$%

参考资料

[1] 中国自然网  http://www.nre.cn/readarticle/htm/39/2003_8_28_214.html
[2] 国家林业局自然保护区研究中心 http://www.fnrrc.com/kepu1.aspx?id=1123 #3$$#%%%%%%%6$

附件列表


14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白光    下一篇 直射光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