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百科-书画艺术网旗下最专业最具权威的书画艺术百科  > 所属分类  >  书法篆刻   
[0] 评论[0] 编辑

《张迁碑》

张迁碑》,全称《汉故城长荡阴令君表颂》,亦称《张迁表颂》。明初出土,,先置于乐平州学,建国初移置

《张迁碑》
《张迁碑》
于山东东平县政府院内,1965年再迁至泰安岱庙,后又能移至贶殿东郎之历代碑刻展室内。是碑刻于东汉灵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二月,纵317厘米,横107厘米。凡15行,行42字。
#3$$#%%%%%%%6$

《张迁碑》历史情况介绍

《张迁碑》,全称《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群表颂》,也称《张迁表》。东汉灵帝中平三年(186年)二月立。碑原在山东东平县,现在山东泰安岱庙。隶书,高270cm、宽115cm。碑阳十五行,行四十二字。碑阴三列,上二列十九行,下列三行。额篆书二行十二字”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最早榻本为明榻本,八行“东里润色”四字完好。清初榻首行“焕”字不损本。最初记载见于明代都穆《金薤琳琅》。顾炎武《金石文字记》中曾疑此碑为后人摹刻,但大多数学者认为,从风格特征及此碑朴茂端庄的气息来看,此碑非汉人所不能,而且风化剥蚀的自然现象也并非后人摹刻所能及,当为原作无疑。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明榻本。《中国美术全集》书法篆刻编(1)收入。

www.18art.com

总体风格

《张迁碑》历来被誉为汉碑中稚拙古朴、风格雄强的典型。此碑用笔,入以方
笔,出以铺毫,以方为主,方圆兼备,二分书稍壮,被尊为方笔典范。笔力坚

#3$$#%%%%%%%6$


实雄厚,气势开张;笔画朴拙饱满,且富于变化,尤其是磔画,稍纵即收,以
敛取势,独具特色。结体用势平直,字体凝正,劲挺茂密,稳健自然,形如狮
《张迁碑》杨守敬
杨守敬
www.18art.com

蹲虎踞,剑拔弩张,气势万钧,具有端正朴厚雄练之致。它还兼有篆意、草
情、楷法,在汉碑中别具一格!清代杨守敬在《平碑记》中说此碑“用笔已开

#3$$#%%%%%%%6$


魏晋风气。此源于《西狭颂》,流为黄初三碑(即《上尊号碑》、《受禪
表》、《孔羡碑》)之折刀头,再变为北魏真书《始平公》等碑”。
www.18art.com

结字特点

隶书的结字,一般都要在整饰中求纵肆、逸宕,并要求敧正相生之妙。《张迁
碑》就体现了这两个特点。

#$$$$$$$$$$$$$$$$$$$$$$$$%

1.纵而不肆,遒丽骏发
以波、磔取势,左右开张,这在圆笔汉隶中体现十分突出,但《张迁碑》的
波、磔故意用“敛笔”,使字体纵而不肆。尽管有波势,但没有夸张的向左右 #3$$#%%%%%%%6$
伸延,而是欲放纵却又故意将笔敛回,好象碑中的“君”字,上面横画,只造
成方形磔尾,也不放纵夸张,下面的“口”字,写得较小,这种纵而不肆又不
呼应之中,体现了遒丽骏发之气。

#$$$$$$$$$$$$$$$$$$$$$$$$%

2.疏密得当,敧正相生
敧正相生,是书法艺术的一种技法,《张迁碑》这一特点更突出,例如:
“性”字,左旁的竖心,结体紧密右旁的“生”,却结体疏阔,而且相当歪 www.18art.com
斜,特别是一般认为是主画的最后一长横,却在竖画的左边长,行笔到竖画之
右,竟没有取放纵之势而是用了敛笔,写得与上面两横等齐。然而,就在这紧
密、疏阔的矛盾中,在这歪斜倾敧中,体现了敧正相生之妙。 www.18art.com

三、点画写法

《张迁碑》
《张迁碑》

www.18art.com

《张迁碑》世称方笔典型。所谓方笔,主要是指行笔时多用顿笔,时行时顿,
在笔画的转折处要显现出棱角,使笔锋的变化露在外面,给人以斩钉截铁的力
感! #$$$$$$$$$$$$$$$$$$$$$$$$%

历代书法理论家对《张迁碑》的评述要录

历代书法理论家对《张迁碑》的评述众多,但都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自己的见解。现撷其要,列诸如下:
王世贞评云:“其书不能工,而典雅饶古趣,终非永嘉以后可及也。”

#$$$$$$$$$$$$$$$$$$$$$$$$%

清万经评云:“其字颇佳,惜摹手不工,全五笔法,阴尤不堪。”
孙承泽《庚子消夏记》:“书法方整尔雅,汉石中不多见者。” #3$$#%%%%%%%6$
方朔《枕经堂金石书画题跋》:“碑额十二字,意在篆隶之间而屈曲填满,有似印书中缪篆。”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张迁表颂》其笔画直可置今真楷中。”
《张迁碑》康有为
康有为

#$$$$$$$$$$$$$$$$$$$$$$$$%


杨守敬《平碑记》:“篆书体多长,此额独扁,亦一格也。碑阴尤明晰,而其用笔已开魏晋风气,比源始于《西狭颂》,流为黄初三碑(《上尊号奏》、《受禅表》、《孔羡碑》)三折刀头,再变为北魏真书《始平公》等碑。” www.18art.com

《张迁碑》风格特征分析

《张迁碑》是东汉隶书成熟时期的作品,书法造诣极高,多为后人效仿。在众多的汉代碑刻中,此碑风貌极为强烈,格调方朴古拙,峻实稳重,堪称神品。《张迁碑》虽然不以秀逸取胜,而率真质朴之气更具风采。落笔稳健,似昆刀切玉;运笔劲折,斩钉截铁。与东汉其它碑刻相比另具一番气象。在隶书的形成过程中,笔法由圆变方,此碑是汉隶方笔系统的代表作,起笔方折宽厚,转角方圆兼备。行笔阔笔直书,笔势直拓奔放,力量感表现极为强烈,使得线条极具抒情性。其线条质感老辣坚实,蕴藏丰富,一点一划都是情感表现的载体。此碑在线条的构成上强调积点成线,使每个点步步为营,都注入了一定的力量。

#3$$#%%%%%%%6$


其线条的组合规律别具特色,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其一、粗细相间,变化微妙
在《张迁碑》中,线条的粗细对比非常地醒目强烈;且随结构的变化而变化。粗线条显得粗犷有力,厚实奔放;细线条显得含蓄深沉,内敛雄浑。在整体上一般以较长的粗线条为主,较短的细线条为辅;然两者相辅相成,极为自然。 #3$$#%%%%%%%6$
其二、直曲结合,方劲沉着:
《张迁碑》艺术中国
艺术中国
www.18art.com

《张迁碑》的线条多平直朴实,沉着痛快,方折意味浓厚。不过,在平直的线条为主的情况下,也结合一些圆转的笔调。如作品中的“一波三折”以及转折处的一笔带过就很明显。但两者相互并存,变化也就显得非常细微。

#3$$#%%%%%%%6$


《张迁碑》的结构布局也颇有特色,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其一,扁平匀称,端庄大方
在体态上多取横势,字形以扁平为主,同时以长、方为辅,风貌古朴。在横向上比较开张,纵向上则较为收敛,而长和方的体态则是根据笔划的繁简而产生的,在整体布局上,起着协调变化的作用。

#3$$#%%%%%%%6$


其二、错综揖让,生动丰富:
每个字的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之间形成的关系非常谐和,讲究相互交错穿插,使每个部分都成为具有生命力的个体,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变化极为丰富。
其三、复杂的空间对比

#$$$$$$$$$$$$$$$$$$$$$$$$%


由于线条之间的穿插组合,使得《张迁碑》中的空间分割关系变得错综复杂,对比也就异常地强烈;它有多种形式存在;如“兴”字的左右对称;“为”字的上紧下松,“善”字的上松下紧,“铭”字的左疏右密,“勋”字的左密右疏等等,真正做到密不容针、疏可走马的矛盾调和,可见其空间对比是较为丰富多彩的。

#$$$$$$$$$$$$$$$$$$$$$$$$%


#$$$$$$$$$$$$$$$$$$$$$$$$%

临习注意事项

在临习《张迁碑》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点问题;
其一、《张迁碑》气象高古,开张疏宕,线条平实质朴,力量感较强;所以在用笔时一定要注意其力量感;阔笔铺毫而行,不要裹锋不前,要使其笔锋外拓,线条扎实。运笔积点成线,步步为营,不要平拖无力。笔法上可掺用一些篆法,切忌夹杂楷法,这是临习《张迁碑》时的大忌。起笔和收笔时要注意其似方还圆的趣味。在临习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一些模糊不清的字,起笔和收笔可以估计为方笔,因《张迁碑》中方笔较圆笔多,所以不宜多用圆笔来书写。为此,在毛笔的选择上,我们可多采用一些短锋或中锋的羊毫笔来写,这样就更易达到效果。用羊毫笔的另一个优点是蓄墨与流墨也较为适中,可使线条更增厚重。另外,在书写时,应注意字径不易太小,一般以10厘米见方为宜,或者更大。做为学习气势而言,“大处落墨”固然是指抓重心,“要笔不繁”,但略反其意,用大字临摹小字,亦能收到倍增气势的效果。

隶书《张迁碑》
隶书《张迁碑》
#3$$#%%%%%%%6$
其二、汉碑的形式特征虽然不象唐楷那么严谨,但也有严格的法度要求,《张迁碑》虽属风格型的汉碑,但同样也属技法型的汉碑。因此,我们在临习的过程中,初期阶段,一定要忠实于原作的笔法和结构,做到一丝不苟,做到如米芾所说的;“不枯湿、不肥变态”。这样,就需要自己反复临写,并经常与原作进行比较,找出不足之处,如此才能获得它所包含的更多的艺术内涵。如临写“讳”、“陈”、“君”字,要看到“竖划”穿过“横画”时的节奏,要尽量克服一勒到底的机械用笔。这就是所谓“积点成画”。在线条凝炼的基础上,我们便应当注意细部的观察,即在笔划的起、收、转、折。《张迁碑》虽然用方笔为全碑的基调,但在具体落实到每条笔划上时,则有所不同;从笔锋人纸的瞬间来说,有虚有实。从切锋作一方笔状时,从那一方向切入,其角度都需要考虑,不可盲目地将《张迁碑》中具有变化的方笔都写成一种模式。这样,在执笔上一定要正,不可歪斜。因为笔杆正直,也是保持“八面出锋”的先决条件。如在临写“君”、“出”等字的“横划”和“竖划”中,便应看到切锋入纸作一方笔状,其用笔的角度皆不同。设或笔毫不正,即使你已看出其各种变化,也是临摹不出来的。

#$$$$$$$$$$$$$$$$$$$$$$$$%


经过这样从观察到调正笔势的严格训练后,便可以在保持原帖的基础上,适当做一些“意临”练习,即改变其原形的夸张训练,但不要离原贴风貌太远,要从“意”的角度来表现原作,重在个人主观意念与碑的客观实际相吻合。这个阶段我们当然可以比较自由随意些,但在临习时要注意笔势放开,不要拘泥小节,更不要随意涂抹,注意自己临习的方向。如可改变线条原有的基调,变宽厚为细挺;或在保持线条基调的前提下,夸张其结构的特点,使之变得更加强烈;或保持原作的气息,改变其用笔、结构的特点等等。这一阶段的目的在于检验前一阶段临习的实际效果如何,以便提高理解和创造能力。 #3$$#%%%%%%%6$

参考资料 #3$$#%%%%%%%6$

http://www.ezeem.com/forum/Read.asp?id=1137&no=8190720&mode=previous

#$$$$$$$$$$$$$$$$$$$$$$$$%

http://www.zgshj.com/Know/CPEdu/2005/0541817305027246.htm

#3$$#%%%%%%%6$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张好好诗》    下一篇 《强勉斋印谱》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