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百科-书画艺术网旗下最专业最具权威的书画艺术百科  > 所属分类  >  中国画   
[0] 评论[0] 编辑

乐舞

乐舞

原始时期的音乐舞蹈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些乐舞与先民们的狩猎、畜牧、耕种、战争等多方面的生活有关。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寨出土舞蹈纹彩陶盆,是迄今所知可估定年代的最古老的原始舞蹈图象,距今约五千余年,属新石器时代遗物。在陶盆内壁上,有三组舞者,每组五人,手挽手列队舞蹈。舞者头上有下垂的发辫或装饰物,身边拖一小尾巴,可能是扮演鸟兽的装饰。在原始乐舞活动中,人们常把自己打扮成狩猎的对象或氏族的图腾,这类乐舞反映了先民的狩猎生活。《尚书·益稷篇》载:“击石拊石,百兽率舞”,此画面仿佛使我们看到先民们在原始乐器,如骨笛、陶哨、陶埙、石磬的伴奏下,欢乐歌舞的情景。 www.18art.com

乐舞

#$$$$$$$$$$$$$$$$$$$$$$$$%



在我国云南、广西、贵州、内蒙、新疆、西藏、四川、甘肃、黑龙江等地区都发现过古老的岩画,有的岩画中有乐舞场面。由于我国地域广大,各地区各民族社会发展历史不平衡,这些岩画的准确创作年代尚难断定。它们多数产生在中原地区进入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之后,大量出现是在秦汉时期,有的延续到封建社会晚期。其中不少画面反映的内容是原始社会的艺术活动,如内蒙阴山山脉狼山地区岩画中的乐舞场面,形式多样,有单人舞、双人舞和数人列队表演的集体舞。其中有一画面,一排四人,手挽手翩翩起舞。画面四周有围框,似是表示房屋或洞穴,反映出这是室内的乐舞活动。还有一幅集体舞蹈场面,有十几个舞者,其中四人有很长的“尾饰”,有人身上蒙着扮演各种鸟兽形象的伪装,模拟着鸟兽的形态动作。

#$$$$$$$$$$$$$$$$$$$$$$$$%


甘肃嘉峪关市西北黑山石刻画象中有一幅三十人舞蹈的画面。表演者分上中下三层列队横排,有人双手叉腰,有人一手叉腰,头上都有尖长状饰物,似雉翎。还有人持弓射箭,前面设有箭靶,有人作练武状。从整个画面看,可能是练武,也可能是习舞。在原始社会,部落之间战争频繁,所以产生了带鼓动和操练性质的军事舞蹈。
#3$$#%%%%%%%6$


广西壮族自治区宁明县花山崖壁画中有远古骆越民族(壮族祖先)的乐舞场面,舞蹈动作多是双手上举、两腿叉开,舞姿粗犷有力。

在商代卜辞甲骨文)中见到的乐舞有《隶舞》、《〓舞》、《羽舞》、《〓舞》等。这些乐舞多用于求雨,也有的用于祈年或祭祀祖先、山川。由巫师作舞,或商王亲自作舞。
#$$$$$$$$$$$$$$$$$$$$$$$$%


这是甲骨文中求雨之舞的记载:

“庚午卜贞:乎(呼)〓舞,从雨?”(罗振玉《殷墟书契前编》6·26·2)

“壬申卜:多〓舞,不其从(纵)雨?”(黄濬《邺中片雨初集》卷下40·5)“〓舞”之“〓”,多读作征伐之征,可能是一种武舞。甲骨文中的“舞”字作〓或〓,象一人手持牛尾或其他动物的尾巴舞蹈之形。

#3$$#%%%%%%%6$

乐舞 www.18art.com



四川成都市郊百花潭出土铜壶乐舞图。此壶约为春秋末至战国前期制品。通体用金属嵌错丰富的图象。壶身以三条带纹分为四层画面,上有习射、采桑、狩猎、宴乐、武舞、水陆攻战等图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若干侧面。第二层宴乐场面中有两人击四件一组的编钟(甬钟),两人击五件一组的编磬。四人图象下面有跽坐者吹笙(或排箫)。在编磬右侧有两人,执槌击建鼓,四人执矛舞蹈。与此壶形制相近的还有一件传世铜壶,其嵌错图象纹饰中有乐舞场面。有两人击四件一组的编钟(甬钟),一人击五件一组的编磬,一人吹角(?),一人击建鼓。整个乐队在一套钟磬架下面演奏,两个支柱作怪兽状。这两件铜壶上的图象均为生动的乐舞表演场面。

#3$$#%%%%%%%6$



河南辉县出土铜鉴乐舞图。约为战国制品。器物虽已残破,但在质地极簿的碎铜片上发现有细如发丝的纹饰,上有宴乐、狩猎、草木等画面。中部房屋两边悬有编钟、编磬。钟为钮钟,共五件,由两人演奏。磬也是五件,有三件清晰可见,由两人演奏。演奏者双手执槌,姿态优美。

www.18art.com



浙江绍兴三○六号战国墓乐舞模型。在一铜质房屋模型内,有六人跽坐于地,其中四人演奏乐器。一人击鼓,一人吹笙。一人膝上横置弦乐器,双手弹奏。一人膝上也横置弦乐器,右手执一小棍,似在击弦,另一手弹奏。另有两人双手交置于腹前,似为歌者。这是一座越国墓葬,此屋屋顶上竖立图腾柱,柱上端蹲一只鸟。屋内人物可能是在进行与祭祀有关的奏乐活动。

#3$$#%%%%%%%6$



《礼记》中的鼓谱。周代以来,宴享宾客时,常举行各种竞技游戏,如投壶即是其中一种。汉代画像石中有“投壶”图象。在投壶活动中,有“投壶礼”,还要演奏鼓乐。《礼记·投壶篇》中记录了两段鼓谱。郑玄注:“此鲁、薛击鼓之节也。圆者击鼙,方者击鼓。古者举事,鼓各有节,闻其节则知其事也”。
#$$$$$$$$$$$$$$$$$$$$$$$$%

乐舞 #3$$#%%%%%%%6$

彩绘乐舞杂技俑 #3$$#%%%%%%%6$



在古代乐舞和社会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凡神祀、社祭、鬼享、军事、宴乐等场合都使用鼓,也就是郑玄所说的凡要“举事”,必以击鼓为号令。此“鼓语”是鲁、薛两国所用,其圆形符号为击鼙鼓,鼙鼓是一种用于军旅的小鼓;方形符号为击大鼓。此谱没有标注时值长短的符号,尚难演奏,但它是文献所载,年代最早的打击乐谱。 www.18art.com

沂蒙地区有灿烂的乐舞文化。自春秋的“夷狄之乐”、汉代“百戏”、唐代“乐舞”、宋代“舞队??蹈,经历数十个朝代风雨的洗涤和冲筛,保留下来的已成为民间传统舞蹈的精髓。其中龙灯扛阁在全国独树一帜。早在150多年前,龙灯、扛阁就流传在河东区九曲镇三官庙村一带,是一种将民间的龙舞和扛阁结合在一起表演的广场舞蹈,粗犷奔放,气势恢弘。过去用于祭祀和求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龙灯扛阁参加欢迎八路军、解放军、庆祝胜利的活动,成为喜庆节日不可缺少的娱乐项目。龙灯、扛阁的舞龙者为青壮年,有两组轮番上场,每组10人(或14人),1人擎珠,9人分执龙头、龙尾、龙身;8付扛阁由16人表演(8个人成人为“下扛”,4个儿童为“上扛”),多扮成神话故事如《八仙过海》中的人物形象。
#3$$#%%%%%%%6$


扑蝴蝶是沂蒙地区另一种极具特色的广场舞蹈。其中临沭县韩村镇李介前村的表演远近闻名。该村的表演队伍庞大。每逢春节至正月十五,他们不仅在本村,还经常到邻村和县城献艺。参加表演的多则百余人,少则几十人,男女成队而舞,表现了青年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乡的赞美之情。在烽火硝烟的战争岁月里,扑蝴蝶对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推动“减租减息”、“土地改革”、“动员参军”、“交送公粮支援前线”等工作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十字路镇的耍马灯、峨庄的舞蹈大竹马也是盛名远扬。 www.18art.com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为壶梁作山水卷    下一篇 九峰雪霁图轴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