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百科-书画艺术网旗下最专业最具权威的书画艺术百科  > 所属分类  >  中国画   
[30] 评论[0] 编辑

刘海粟

刘海粟
刘海粟
#3$$#%%%%%%%6$

刘海粟(1896年3月16日-1994年8月7日),名盘,字季芳,号海翁。祖籍安徽省凤阳,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中国杰出的美术家、教育家、美术史家、画家,擅长中国画和油画。出版有《刘海粟画集》、《刘海粟油画选集》、《刘海粟国画》、《学画真诠》等。

#$$$$$$$$$$$$$$$$$$$$$$$$%

#3$$#%%%%%%%6$

简介

刘海粟
刘海粟正在作画

#3$$#%%%%%%%6$

祖籍安徽省凤阳,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1912年与乌始光、张聿光在上海创立中国第一所现代美术学校“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改名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简称上海美专)。在中国首先使用裸体模特教学,引起争议。1918年在北京大学任教,举办个人画展,并创办《美术》杂志。1926年,上海美专因裸体模特问题被封闭,本人被以学阀罪名通缉。1927年旅居日本,1929年后又赴法国、瑞士、东南亚等地作画和展览。1931年在法国巴黎举行个人绘画展。1943年回国复任上海美专校长。1952年任华东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南京艺术学院院长。1979年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刘海粟美术作品展览”。1994年8月7日逝世于上海#3$$#%%%%%%%6$

另有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在报刊上发表。七十余年从事美术教育和创作,对中国画、油画、书法、诗词和艺术理论都有精深造诣,学贯中西、艺通古今,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国画创作博取传统精英而不泥古,注重写生,师造化而又欺造化,擅山水、花鸟、走兽,喜作泼墨泼彩法。画风豪放奇肆,苍莽劲拔,醇厚朴茂,多彩多姿,卓然自成一家,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www.18art.com

生平

刘海粟(1896-1994年),名槃,字季芳,号海粟,祖籍安徽凤阳,生于江苏常州。擅长油画、中国画美术教育。

#$$$$$$$$$$$$$$$$$$$$$$$$%

1910年在乡里办图画传习所,1912年与乌始光、张聿光在上海创办“上海国画美术院”,后改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16年任校长,开始人体“模特儿”教学,被责骂为“艺术叛徒”,但得蔡元培等学者支持。1919年赴日本东京参加帝国美术馆第一次展览会,并对图画美术教育事业进行考察。 #3$$#%%%%%%%6$

1922年在北京举行首次个展。1923年被教育部聘为新学制艺术科课程纲要审核员兼起草员。1926年,孙传芳支持上海市政当局严禁美专裸体画命令,毅然复函与之论辩,美专遂遭密令封闭,又以“学阀”罪名遭通辑。1927年走避日本,与日本画界人士交游。1929年赴法国、瑞士,1930年油画《森林》、《夜月》等应邀展出于巴黎蒂拉里沙龙。国画《九溪十余涧》获比利时国际展览会荣誉奖状。

www.18art.com

1931年在法国巴黎克莱蒙画堂举行个展,同年回国在上海、南京举办个展,编译《世界名画集》1933年赴德国筹备展出“中国现代绘画展览”。1940年主持中国现代名画筹赈展览会,并在雅加达、新加坡、吉隆坡等地展出.1947年在上海“中国艺苑”举行个展。1952年任华东艺专校长。 #$$$$$$$$$$$$$$$$$$$$$$$$%

人生经历

刘海粟出身於江苏常州的一个封建世家,天生具有叛逆的性格,有著诸多一鸣惊人的举动。十四岁时,刘海粟只身前往上海,于周湘创办的布景画传习所学习西洋绘画,次年返乡,自办图画传习所,边教书边自学。1912年,17岁的刘海粟因不满封建包办婚姻,离家出走上海,与乌始光、张聿光等筹办上海图画美术院,并取苏轼“渺沧海一粟”词意,改名“海粟”。

www.18art.com

模特儿事件

#$$$$$$$$$$$$$$$$$$$$$$$$%

刘海粟故居
故居
www.18art.com

刘海粟1914年在自己创办的上海美专破天荒地开设了人体写生课,最初只聘到男孩为模特儿。1917年,上海美专成绩展览会,陈列人体习作,某女校校长看后谩骂:“刘海粟是艺术叛徒,教育界之蟊贼!”一时舆论界纷纷扬扬,群起而攻,刘海粟则乾脆以“艺术叛徒”自号自励,一如西方“野兽派”之先例。1920年7月20日,聘到女模陈晓君,裸体少女第一次出现在画室。然而,世俗的议论却令刘海粟伤心,有人说:“上海出了三大文妖,一是提倡性知识的张竞生,二是唱毛毛雨的黎锦晖,三是提倡一丝不挂的刘海粟。”更严重的是他听说江苏省教育会要禁止模特儿写生,1925年8月22日给江苏省教育会写了公开信,为模特儿申辩。上海市议员姜怀素读了刘海粟的信后,在《申报》上写了呈请当局严惩刘海粟的文章,刘海粟立即写文章反驳。不料,上海总商会会长兼正俗社董事长朱葆三又向他发难了,在报纸上发表了给刘海粟的公开信,骂刘海粟“禽兽不如”。

#3$$#%%%%%%%6$

上海美专学生人体写生

#$$$$$$$$$$$$$$$$$$$$$$$$%

一天夜里,美专的画室被流氓捣毁了。孙传芳对刘海粟也甚为恼怒,当即下了通缉刘海粟的密令,又电告上海交涉员许秋风和领事团,交涉封闭地处法租界的美专,缉拿刘海粟。急得刘海粟之师康有为一天三次去找他,劝他离开上海,他坚守美专不离寸步。法国总领事认为刘海粟无罪,尽管许秋风一再交涉,并不逮捕刘海粟,领事馆为了让孙传芳下台阶,只好在报上登了一条消息,说孙传芳严令各地禁止模特儿,前次刘海粟强辩,有犯尊严,业已自动停止模特儿。

#3$$#%%%%%%%6$

这个叫刘海粟的画家因为这一事件从此名扬天下。当年,刘大师因为在上海美专开模特和人体画作之风,招致物议与威胁,曾发出"我反抗!我反抗!我们的学校绝不停办!我刘海粟为艺术而生,也愿为艺术而死!我宁死也要坚持真理,绝不为威武所屈"的坚定誓言,表明自己艺术追求和不向世俗妥协的决心。

www.18art.com

除此之外,1918年刘海粟起草《野外写生团规则》,亲自带领学生到杭州西湖写生,打破了关门画画的传统教学规范;1919年响应蔡元培之号召,在美专招收女生,开中国男女同校之先河。他在现代美术教育史上创造的数个“第一”,至今仍有意义,而且这种意义早已超出美术史和教育史本身,从一个侧面展示出中国社会告别传统走向现代的曲折里程。 #3$$#%%%%%%%6$

恩师蔡元培

#$$$$$$$$$$$$$$$$$$$$$$$$%

刘海粟曾在写给蔡元培先生的一封信中写道:“尝自傲生平无师,惟公是我师矣,故敬仰之诚,无时或移”。他还多次对朋友说过“世无蔡元培,便无刘海粟”。他如此敬仰蔡元培,是因为他高举新兴美术大旗,在拓荒者道路上艰难地爬行前进的历程中,蔡元培给予了他激励和支持。

#$$$$$$$$$$$$$$$$$$$$$$$$%

1921年深秋,刘海粟希望到北京去画些北国风光,也想面聆蔡先生的教诲,就给蔡先生写信。蔡就邀请他到北大画法研究会去讲学,给他定的讲题是《欧洲近代艺术思潮》。为了去北京,刘海粟认真刻苦准备讲稿。12月14日,他乘三等火车北上,这是他首次进京,也是他首次见到蔡元培。蔡谦和博大的胸怀,对年轻人的关爱信任,给了刘海粟深刻的印象。这次进京,使刘海粟结识了李大钊、许寿裳、经亨颐、胡适、梁启超、徐志摩、陈独秀。蔡把他安排在北京美专教师宿舍居住,又让他有机会与蜚声北国画坛的姚茫父、陈师曾、李毅士、吴法鼎等建立了深厚的友情,讨论文艺思想,评说中外名作。他们陪他逛王府井、琉璃厂、荣宝斋,获得了石涛那张《黄山图》。这期间,他每天外出写生,在北京画了《前门》、《长城》、《天坛》《雍和宫》、《北海》、《古柏》等36幅画稿。蔡元培看了他的画稿,很高兴,准备为他举办个展。但有人在他面前说刘海粟的坏话,讲他的画不行,蔡元培相信自己的目光,亲自撰写了《介绍画家刘海粟》一文,作为画展序言,并发表在《新社会报》和《东方杂志》上。

#3$$#%%%%%%%6$

蔡元培在刘海粟的人生艺术道路上,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刘海粟后来之所以能成为一代艺术宗师,中国新兴美术的奠基人,与蔡元培对他的支持和提携是分不开的,在刘海粟的人生关键时刻,他给予了坚定的支持。最重要的是他帮助海粟到欧洲考察艺术和促成了柏林中国画展。这两件事对刘海粟的艺术人生非常重要,可谓是转折和升华。蔡还是刘海粟的艺术知音。在刘海粟的藏画中,有很多他的题跋。海粟终生感激他,蔡去世后,为了纪念他,刘海粟在美专设立了蔡孓民先生纪念奖学金,建立了蔡孓民美术图书馆。 www.18art.com

欧游

#3$$#%%%%%%%6$

1929年2月,在蔡元培的帮助下,他以驻欧特约著作员的身份,到欧洲考察美术。这是他在人生道路上的一大转捩点。在历时两年半的时间裏,刘海粟游历了意大利、德国比利时、瑞士等国的名胜古迹,观赏了希腊罗马文艺复兴以后的杰作。旅欧期间刘海粟在卢浮宫临摹塞尚、德拉克洛瓦、伦勃朗等名画,作油画风景、景物、人物写生近三百幅作品,1929、1930年两次入选法国秋季沙龙。这对西方艺术家来说也是很高的门槛。而且他第一次入选秋季沙龙的作品《北京前门》,是他27岁时在国内画的。他仅仅凭藉对西方油画间接的资料了解,就能如此到位地把握到其技巧和神韵,殊为难得。1931年3月,应德国佛兰克府大学中国学院的邀请演讲中国画学,并举办个人国画展览会。欧游期间,刘海粟曾与毕卡索、马蒂斯等画家交游论艺。巴黎美术学院院长贝纳尔在巴黎克莱蒙画院为他举办了个人画展,展出他在法国、瑞士、比利时、义大利、德国所作的花四十幅,其中《卢森堡之雪》为法国政府购藏于特亦巴尔国家美术馆。1932年10月回国後,刘海粟旅欧作品展览会,先后在上海、南京举行。展览16天,参观者达十万馀人。1933年秋,刘海粟第二次赴欧,他先後在德国普鲁士美术院讲《中国画派之变迁》,在柏林大学东方语言学校讲《何谓气韵》,在汉堡美术院讲《中国画家之思想与生活》、在荷兰阿姆斯特丹讲《中国画之精神要素》、在杜塞尔多克美术院讲《中国画与诗书》等多次演讲,生动而广泛地将我国传统艺术特点向欧洲介绍和宣传。两次旅欧,刘海粟的足迹遍及整个欧洲,获得了空前的声望和荣誉。

#$$$$$$$$$$$$$$$$$$$$$$$$%

刘海粟不是一位循规蹈矩的画家,不是一位温文尔雅的画家,他的艺术血脉中,奔腾著的是"破坏"的血液,同时也是创造的血液。在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坛,刘海粟既是一位伟大,更确切的说是自大的"破坏"者,同时又是一位自大的创造者。刘海粟早在二十世纪初碰上了东西方绘画思想交汇的机缘。一方面由於家庭环境,使他受到较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薰陶,在个人气质上又具有比较强烈的个性;另一方面又正站立在中国新文化运动思想浪潮冲击的正面,并有志於力挽中国绘画长期以来因袭摹仿的颓风。这样,在向西方文化艺术作探索、借鉴时,就不会那麼容易被他们束缚个性的学院主义和自然主义所俘虏,也不会轻易被他们那种如实描绘的写实功夫所眩惑,他接触到了西方的不拘细节、自由奔放、新鲜泼辣的新兴绘画,正好同他一直崇奉的石涛、八大所创新的画风相接近,就像磁石吸铁,一下子心心相印了。因此刘海粟很早就接受印象主义,後期印象主义以至野兽主义的影响,不是由於标新立异,也没有与传统绘画完全断离,相反,对他来说,正好是同从石涛、八大以来的传统创新画派相衔接,并且也是同传统的文化精神相合拍的。总之,一切产生在一定的“因缘”之中:他在西方革新画派的艺术中找到了时代的新的色彩和声音,也瞥见了自己个性的折光和传统的投影。

www.18art.com

十上黄山

#3$$#%%%%%%%6$

刘海粟刘海粟一生最爱黄山,一生最重要的作品也多以黄山为题材,可以说黄山是海粟艺术的源泉,海粟给黄山增添了艺术内涵。从1918年第一次跋涉黄山到1988年第十次登临黄岳,跨度达70年之久,几乎包括了刘海粟一生的艺术实践活动。单就70年来十上黄山的壮举,就破了历代画家的登临纪录。而他以黄山为题材创作的作品,包括速写、素描、油画国画,总量蔚为壮观。他在十次登临中体现出来的不断攀援、不断超越的品格精神,更可令人敬佩,引作启迪。

#$$$$$$$$$$$$$$$$$$$$$$$$%

全国解放後,刘海粟于1954年第六次登临了黄山。这次黄山之行别有意义,当时巧遇山水大家李可染,而李可染此时正进行自己艺术生涯中的一场革命,即通过写生活动,以"师造化"来改造中国画的形式、内容与笔墨体系,李可染一生的艺术成就正是奠基于这一时期。刘海粟对这位昔日的学生,今天的同道所取得的成就十分推崇,常常结伴写生、畅论艺事。他在1988年所作《黑虎松》一画上题记道:“十上黄山画黑虎松并遇李可染,1954年夏与可染同画黑虎松及西海,朝夕讨论,乐不可忘。今可染已自成风格,蔚然大家,松下忆之,匆匆三十四年矣。”从艺术面貌来看,刘李各不相同;从气质而论,俩人也大相径庭。但以艺术创作的态度取向及对生活、对大自然的认识观论,俩人却是相当的一致。刘海粟六上黄山的50年代,正是新中国百废待举,百业待兴,万众一心,力争上游的火热年代,他受新时代精神的感召鼓舞,以饱满的热情、旺盛的创造力积极、自觉地进行自己艺术的跃进,他一生艺术的重要转变也正发生于这一时期,可视为发展期。 #$$$$$$$$$$$$$$$$$$$$$$$$%

刘海粟再上黄山是80年代了。1980年、1981年他七上、八上黄山,此时的他已是八十多岁的老人了,他的艺术也在新时代里迎来了新的春天。他创作了大量泼墨、泼彩黄山图,同样来自对景写生,与过去作品相比主观成份明显增多,注重精神描写与气韵的表达;手法上以"骨法用笔"的中锋线条构建骨骼,用墨或彩泼洒晕染以助韵,兴会所作常常笔墨酣畅,气势夺人,可谓"墨气淋漓幛犹湿"、"笔所未到气已吞"。此时作品已真正代表了他的艺术风格,可以说是他一生艺术实践与人生体验的自然结果--"人画俱老"、"瓜熟蒂落"。应为成熟期。

#3$$#%%%%%%%6$

1982年刘海粟九上黄山,仍创作了大量的国画油画作品,艺术上进一步提升,可谓"渐老渐熟,愈老愈熟"。而作为创造者的刘海粟却从不服老,画中常题"年方八七",表示自己还年轻,正好用功。1988年7月,刘海粟第十次登上黄山,实现了他十上黄山的夙愿,也完成了他一生艺术探索的历程,攀登上了艺术的"天都峰"。刘海粟在十上黄山的近二个月的时间裏,到处写生,作画不辍,每每被黄山瞬息万变的云海奇观所激动,他深情地说:"我爱黄山,画天都峰都画了好多年,它变之又变,一天变几十次,无穷的变化……我每次来,每次都有新的认识,有画不完的画。"黄山云海的奇幻变化给了刘海粟艺术的灵感,刘海粟以"不息的变动"创造了无限的新黄山;十上黄山,每创新意,实现了艺术与思想境界的跃进并与自然浑沦为一片化机。刘海粟的创造精神与黄山的自然风貌相契合,已融为一体。 #$$$$$$$$$$$$$$$$$$$$$$$$%

刘海粟从事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馀七十年,是我国艺术届誉满中外的杰出的前辈。他早在辛亥革命之前就开始艺术活动,1912年创办了上海美术专门学校,并且在1914年在我国艺术教学上第一次提倡使用人体模特进行写生实习。这所美术学院的创立,是在我国传统绘画积二百年来因袭和衰疲之后,而同时也是我国新文化启蒙运动开始澎湃的前夜,新艺术有了萌芽之际。所以它既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产物,也对新文化运动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用刘海粟自己的话来说,那就是"百数十年中,艺术届沉滞无丝毫变化,近数十年来西学东渐之潮流日甚,新思想之输入如火如荼,艺术上亦开始容纳外来情调……国人稍知艺术教育,然亦无何等开拓"的时候,在当时这样的趋势和背景下,"愿一面尽力发掘我国艺术史固有之宝藏,一面尽量吸收外来之新美术,所以转旋历史之机运,冀将来拓一新局面。"于是"我本我愿,于民国纪元乃创立美术院。"当时他还只有17岁,上海美专的创立,其意义不仅是艺术上的,而且还在於它是当时新学与旧学之争的一环。刘海粟是我国最早的油画家之一,也是最具有创新精神以及毁誉不计的勇气,犹如为人体模特斗争那样,作为油画家,他在艺术上更充分的表达了自己的面貌、个性和胆识。 www.18art.com

正如柯灵先生题词:“治白话文学史,不能无胡适、陈独秀;治新文学史,不能无鲁迅;治新电影史,不能无夏衍;治新美术史,不能无刘海粟。”刘海粟在美术教育道路上的探索,为後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

美术思想

差不多在整个20世纪,刘海粟先生以他的一生投身于中国美术教育事业的开拓和新美术运动的实践,为中华民族艺术的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综观他的一切艺术活动,都由他的美术思想所指引,现将主要三个方面分述于下。 www.18art.com

一、刘海粟对美育目的的认识 #$$$$$$$$$$$$$$$$$$$$$$$$%

刘海粟从80多年来他为中国美术事业而奋斗的历史看,在动汤不安和极其恶劣的社会环境下,他之所以能始终掌握前进的方向和具有顽强的拼搏的力量,就是因为他有一个非常明确的人生目标,这就是"美育救国"。蔡元培首倡"美育",年轻的刘海粟深受其影响。早在1912年他17岁和乌始光、张聿光等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时就有了这一十分牢固的办学指导思想。他曾说:"救国之道,当提倡美育,引国人以高尚纯洁之精神,感其天性之真美,此实为根本解决的问题。"他在成立美术院的宣言中又特别指出:"在惨酷无情、乾燥枯寂的社会裏,宣传艺术的责任,艺术能救济民族烦苦,惊觉一般人的睡梦。"把美术的作用与国家的兴亡和人民的觉醒以及自己的责任联系在一起。这正是一种强烈的与爱国主义相结合的美术思想,在当时的青年美术家中颇为突出。当然,"美育救国"并不能真正救中国,但在这军阀混战、官僚横行、帝国主义列强迫逼的乱世下,广大中国人民苦难深重,一切有志青年都在找寻救国之方,而刘海粟坚定地走上了"美育救国"的道路,并且义无反悔,这种精神值得大家敬佩。 www.18art.com
  
刘海粟走过的道路跟我们祖国一样,布满著荆棘和坎坷。民国初期为了确立模特儿在美术教育中的地位,他敢於同封建势力、官僚和大军阀作坚决的斗争,并最後取得了胜利。在抗日战争爆发後,他去南洋为抗战筹赈,辗转印尼和新加坡进行义卖和宣传,他对在新加坡的华桥青年说:"吾人论人格,不以人为标准,以气节为标准,不论何人,凡背叛民族,不爱国者,必须反对,气节乃中国人之传统精神!唯有气节者,能临大节而不可夺。"要大家学习梅花,在大风雪中不变色。后来他在印尼被日寇捕获押回上海,险些丧命,大汉奸汪精卫要他当教育部长,被他一口拒绝。为了学校的生存,他与日伪不断进行周旋,并指示在上海的师生"读书不忘爱国","不向伪教育部登记,不理会来文表格,不受节制,不参加集会,不领取配给米",并以自己的房契作押,贷款解决学校开支和学生生活。1948年5月,在上海学生"反美扶日"大游行时,美专进步同学被国民党特务所打被捕,他设法营救,并赶走了特务学生,卖掉自己的画给学生们开夥。一直到上海解放前夕,国民党匆忙撤退,好多人劝他离开上海,他考虑再三,还是听了周恩来总理的话坚决留下,为学校,为祖国的美术教育事业继续奋斗。1952年院校调整,上海美专并入华东艺专,他把苦心经营40年的学校献给了国家,毫无怨言,并担任了华东艺专的校长。这之後,刘海粟仍旧没有摆脱命运的羁绊,在反右期间因为他给学校领导提了意见被打成大右派,在文革中又因家中被抄出有关江青的旧报纸而成为现行反革命,但这一切的一切并没有动摇他"美育救国"的信念。 #$$$$$$$$$$$$$$$$$$$$$$$$%

二、刘海粟对美术范围的理解

#$$$$$$$$$$$$$$$$$$$$$$$$%

刘海粟对美术的理解与别人不同,他认为美术应是广义的:美术不仅是绘画、雕塑和实用美术,还要包括工艺音乐和美术教育。他在1918年《致江苏省教育会所提倡美术意见书》中指出:"美术之为类,既繁且广,美术之为学,亦至深至博。"后来又说:"美术可算是艺术科的总称,图画可以当作美术,音乐、工艺也是可以叫作美术的。"他把音乐列入美术,实际上是在办学过程中把音乐归到美育范围中来,并称之谓"时间美术",而把图画称作"平面美术",雕塑和工艺称为"立体美术"。1918年学校设立师范科。1921年第二期暑期学校开始有音乐组和艺术教育内容,由於他对美术的广义理解,上海美专与其他美专不同的是设有音乐科、工艺(手工加艺术)和艺术教育科。另外,刘海粟为了实行他要求的"民众的艺术化"和反对少数人"擅艺术的特权"以及提倡"人人得培养其艺术之感受力"的主张,并以"教育尤必归宿於实用",面向社会,使更多的学生适应社会需要,在学校首先实行男女同学兼收,废除考试制,采用成绩考查法、科目兼学、"相容并涵"的方针,如设绘音科、绘工科、图音科、图工科等,在艺术教育科让学生兼学西画国画。这样,既能使学生扩大艺术视野发挥综合艺术效应作用,又能适应就业选择以满足社会需要,而设立艺术教育科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美术的种子更快地撒遍全国以达到他普及美术的目的。

#$$$$$$$$$$$$$$$$$$$$$$$$%



三、刘海粟对美术实践的主张

#3$$#%%%%%%%6$

刘海粟在他的美术实践中,一贵以"融合中西以创新"和"沟通传统,并迎合世界潮流"为准绳,这正是中国新美术运动发展的方向。在"五四"时期,当外来艺术浪潮涌向中国时,他不主张"全盘西化"。而到了改革开放的80年代,当社会上刮起一股"中国画已经走到了尽头"的歪风时,他还是反对"全部西化",并画了更多的国画。他在《拭目待天葩》一文中说:"既要有历史眼光,纵览上下二千年的画论画迹,又要有囊括中外的世界眼光,凡属健康向上可以吸收的东西,都要拿过来,经过冶炼升华,作我们民族艺术的血肉,对古人和外国人都要不亢不卑,冷静客观,要厚积薄发,游刃有馀,随心所欲不逾矩,达到自由和必然统一的境界。"他在自己的创作中,常以国画的眼光来看现实,因此他的油画又富有国画的内涵,突出的主题、明显的线条和近於国画笔墨的笔触,加上画景的诗意,使他的油画别具一格。而他的国画,既有传统的章法和笔墨,又有西洋画的质感和空间感,特别是晚年的作品,色彩鲜丽,光荫交融,使中国画出现了新的突破。这一切正是他坚持"融合中西以创新","发展东方固有艺术,研究西方艺术蕴奥,从创新中得到美的统一"的具体表现。

#3$$#%%%%%%%6$

刘海粟在创作实践中,刘海粟又特别强调"客观与主观的结合"和"主观表现和个性的发展"。在《谈造型艺术》一文中,他写道:"艺术的精神决不是在模仿自然,决不是仅仅在求得一片自然的形似,而是表现自然的精神,也表现了艺术家的气质、情操与个性……自然只不过供给艺术家以种种素材,要使这种种素材融合成一种新的生命,融合成一个完整的新世界,这便是艺术家的高贵的自我创造!"在《艺术的革命观》中,他又说:"艺术是表现,不是涂脂抹粉,这点是我个人始终不能改变的主张。'表现'两个字,是自我的,不是纯客观的,我对於我个人的生命、人格,完全在艺术裏表现出来,时代裏一切情节变化,接触到我的官感裏,有了感觉後,有意识,随即发生影响,要把这些意识裏的东西表现出来,倘若看见什麼东西,随手画出来,还是那东西,只能叫'摄录',同照相一样,所以表现必得经过灵魂的酝酿,智力的综合,表现出来,成功一种新境界,这才是表现。"

#$$$$$$$$$$$$$$$$$$$$$$$$%

刘海粟先生的美术思想,紧密地联系著他自身的美术活动和做人品格。正像他自己所说:"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坎坷固然毁灭过人,也造就过很多强者,在严峻的岁月中,和人民同甘共苦,总会得到课堂裏所学不到的真知识,个人幸福必须从属於整个民族的幸福,""生命的价值并不在於时间的长短,而在於是否利用了这有限的生命,去为自己的民族创造物质与精神财富。"他顽强拼搏的一生完全体现了他的这一意愿。

#3$$#%%%%%%%6$

刘海粟的黄山画艺术

一、识黄山真精神:从师至友
“师法自然”是中国山水画艺术的一个优秀传统。“师法自然”决非简单地写生自然,更非机械摹仿自然,而是全身心沉潜自然,体悟自然,审视自然,直接从大自然中搜集描绘素材,汲取创作灵感,悟得笔墨技艺。中国历史上那些杰出的绘画大师,无不倡导师法自然,努力突破艺术陈规,反对闭门造车和单纯的笔墨游戏。刘海粟亦不例外。他一生都在倡导艺术创新,其创新是双向的:一是直接取法于西方绘画,突破和超越中国传统笔墨技法,努力更新现代绘画语言;二是不断寻觅新的表现对象拓展中国画题材疆域,深化现代绘画的生活意蕴。而这种双向创新的基础是师法自然。他的黄山画杰作,便是在师法自然基础上双向创新的结晶。

#3$$#%%%%%%%6$

众所周知,刘海粟平生十上黄山。他这样描述自己对黄山的爱恋:“黄山为天下绝秀,千峰万嶂,干云直上,不赘不附,如矢如林。幽深险怪,诡奇百出,晴岚烟雨,仪态万方。其一泉一石,一林一壑,不仅触发你的诗思,惠你画稿,提供无限美境,或使你心旷神怡,或使你无言对座,寝食皆废,终日忘机,以至阔别数十年,仍能保持极深印象,一朝念及,回忆便如飞流倾泻,纵使白发垂耳,心情也贴近生命的春天!”①他爱恋黄山,60余年,屡次登临,常看常新,常画常新。留下的画,包括速写、素描、油画、白描、没骨、泼墨、泼彩等形式,大则丈二巨幅,小则册页,再小如明信片,如果搜集编印成册,实为洋洋大观。但他仍感画不厌,看不足,感情之深厚,难以言表。他说:“朝朝暮暮山常变,暮暮朝朝人不同。山越变越美,人对自然美的理解及表现手法也越变越新。”②

www.18art.com


刘海粟画黄山,有一个以黄山为师到以黄山为友的变化过程。六上黄山之后,刘海粟刻了一方印:“昔日黄山是我师,今日我是黄山友”。他解释说:“从师到友,反映了一个飞跃。”③又说:“这不但说明我画黄山的过程,而且也说明黄山在我艺术道路中的重要。我和黄山从师生关系,变成密友关系,我对黄山的感情越来越深了。”④在“黄山是我师”阶段,对黄山只是钟爱和崇敬,而对它的体验和认识尚很浮浅,还不能表现出它的真面目和真精神,艺术上还未进入自由境界。到了“我是黄山友”阶段,情形就不同了,这时对黄山不只是钟爱和崇敬,而是像对密友一般,相亲相知,充分认识和理解了它的真面目与真精神,对它的艺术表现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真正自由的境界。前一阶段,相当于石涛“搜尽奇峰画黄山”阶段,力求“入黄山”,重在描绘黄山的奇美绝秀,天工造化。而后一阶段,相当于石涛“不似之似画黄山”⑤阶段,力求“入黄山又出黄山”,重在表现黄山的真精神与我的真性情。刘海粟说:“入黄山而又出黄山,在我的黄山画中,有自己的影子。”⑥真正入黄山不易,而入黄山后又出黄山更难。“入黄山又出黄山”,这是黄山画艺术的至上境界。要达到此境界,非有师友黄山且献身艺术的博大情怀不行。

#3$$#%%%%%%%6$


对黄山从师到友的变化,是画家艺术境界的升华,也是画家人生境界的完善。这种升华了的艺术丰富和净化了人生,而这种完善了的人生又滋润和美化了艺术。刘海粟晚年的黄山画达到了崇高、博大、自由的艺术境界,其奥妙在此。刘海粟在回忆十上黄山的经历时谈到:80岁的感情与70岁不一样,自然和60岁更不一样。60岁以前,自觉行动还能随心,后事还可随意,对黄山的探望,犹如一般的走亲访友,相见时道声:“别来无恙!”告别时随手一挥:“再会!”并不经心,也不萦心,觉得反正常来常往,无所谓。但到70岁以后就不同了,人毕竟老了,人到古稀,来日无多,片时寸阴,自当珍惜。所以70岁后到黄山,静看、细看、默看的时间长了,从中也自然领略到黄山的无穷意味,并且僻处冷坞,可看的地方也多了,一草一木都感到格外亲切,令人留恋。他曾用题赠沈祖安的诗句来形容他晚年对黄山的感情:“与君别后常牵挂,相见何妨共夕阳。”他还打算请人刻一方闲章:“相见何妨共夕阳”,专用在黄山画上。1981年8月,刘海栗八上黄山,这时他已经86岁高龄又经历了十年最艰难的生活,对人生、对生活、对自然和对景物的观察力与联想力格外丰富。因此,面对黄山真有沧海桑田之感,对黄山之情老而弥深,也弥坚。1988年夏天,刘海粟十上黄山,因情作画,因画题诗,充分表现了他酷爱自然又超越自然,热爱人生又超脱人生,钟爱艺术又不囿于艺术的老骥伏枥、博大深沉、刚健有为的情怀。他这样抒怀:“年方九十何尝老,劫历百年亦自豪。贾勇绝顶今十上,黄山白发看争高。”“光怪陆离真似梦,泉声云浪梦如真。仙锦妙景心中画,十上黄山象又新!” www.18art.com
刘海粟后来在谈他十上黄山作画的体会时说:“在宾馆作画,水墨和重彩均有。但为借黄山气势,直抒老夫胸臆,墨是泼墨,彩是泼彩,笔是意笔。我十上黄山最得意的佳趣是:黄山之奇,奇在云崖里;黄山之险,险在松壑间;黄山之妙,妙在有无间;黄山之趣,趣在微雨里;黄山之瀑,瀑在飞溅处。”⑦由此可见,海粟老人对黄山之奇、之险、之妙、之趣都有深切的体验和领悟,均作了率意的描绘与表现。这种对奇、险、妙、趣的体验与领悟,描绘与表现,是艺术的,也是人生的,是黄山真精神和画家真性情的集中体现。

www.18art.com


二、画黄山真面貌:壮阔雄奇
黄山为天下绝秀、绝奇、绝险,景色绚丽多彩,朝夕变幻,出人意料。刘海粟认为,泛泛写生黄山并不难,难在通其神,得其趣,传其妙,单单描绘一石—松一泉等局部景物并不难,难在表现出博大幽深的整体美,变幻无穷的动态美。他以为,画家理应传达黄山真精神,但首先得写出黄山真面貌。 #3$$#%%%%%%%6$
黄山的真面貌是什么?刘海粟觉得很难一语道尽。昔人曰:“到此方知”“岂有此理”“不可思议”,表明黄山奇美绝秀,奇美得出人意料,绝秀得不可言表。不过,刘海粟认为,黄山的总体面貌还是可以把握的。他用四个字来概括黄山:“壮阔雄奇”。
www.18art.com

把黄山概括为壮阔雄奇,首先是刘海粟屡上黄山,深入观察后的一种独特发现。他初上黄山,感到绚丽多姿,无处不奇,无处不美,美不胜收。再上黄山,觉得幽深怪险,巉刻妙丽,朝夕变幻,出人意表。又上黄山,见出峻拔雄伟,浑涵汪茫,千态万状,荡人神魄。直到六临黄山,才真正意识到黄岳壮阔雄奇,以壮美胜,而那变幻无穷的云,千奇百怪的松,奇峭无比的崖石,飞流迭宕的瀑布等等,都无不统摄在这总体氛围中。当然,黄山有秀雅、清丽、优美的一面,但这与黄山壮阔椎奇的总体风貌并不相悖。事实上,壮阔雄奇中含有秀雅清丽,壮美之中蕴籍优美,使黄山不仅耐得看,而且耐得品。黄山无论从大处着眼,还是从小处着眼,都耐人寻味,其奥妙大概在此。 #3$$#%%%%%%%6$
其次,也是刘海粟溯源古贤,精心研究后的一种自觉选择。明清以降,画黄山者众多,在中国山水画中形成了影响深远的“黄山画派”。梅清、石涛、渐江、石溪均以画黄山著名。他们的黄山画有不少成功之作,其中不乏为后人难以企及与超越的艺术杰作。刘海粟重视传统,重视继承,花了较深功夫临摹古人前贤摹本,但他师古不泥,继承中有创新,学习中有选择。他说:“我花了一些时间,临写前人画黄山的成功之作,淡雅的、狂放的、险怪的、苍黑的,加以比较分析,选定我自己的绘画途径——壮阔雄奇。从内容到形式,都追求壮美境界。”⑧在黄山画派诸家中,他最推崇苦瓜和尚石涛,在笔墨上受石涛影响也最深。石涛画风雄浑奔放,“得黄山之势”(潘天寿语)。刘海粟接近石涛,但并不照搬石涛。两者区别,不独在于笔墨技艺不同,更在于美学观念迥异。石涛是出世之僧,追求洒脱之风;刘海粟则是入世学人,故追求阳刚之气。 #$$$$$$$$$$$$$$$$$$$$$$$$%
再次,是刘海粟不滞于物,寄情与“移情”的结晶。刘海粟是一个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和热爱祖国的人。他的这种热爱之情,集中体现于对黄山的酷爱、眷恋、一往深情。三四十年代上黄山,他从中见出晦暗生活的一线生机;建国后一度上黄山,他从中看到新生活的蓬勃景象;艰难岁月,他一见到甚至一想到黄山,就感到一种莫大的慰藉;历尽浩劫之后,他从黄山这位“老友”身上,又看到了新的希望,看到了“历经雷电暴雨劫难,却仍然顽强生存向上”的人格精神。他追求一种刚健有为的生存境界,心中充满壮美的情感,而这种情感被自觉地寄托于或不自觉地“移”于黄山“老友”。他这样谈《黄山天门坎》的创作:“我用‘离形得似’的手法,以虚的云流来传神,来说明生命里微妙得难以描绘模拟的真实感,不追求表面的光滑圆满,而突出蓬勃向上的壮伟气息。”他说石涛的《画语录》中“动之以旋”这4个字,对他处理这幅画的技法颇有启示,使整个画“每块平面,每条线都是必要的‘句子’,使松树呼呼有声,看过之后,能常常往来于心中,希望使人先感到宁静肃穆,继而奋发,产生热爱祖国山川的情操。” #$$$$$$$$$$$$$$$$$$$$$$$$%
为了画出黄山的壮阔雄奇,表现黄岳的壮美品格,刘海粟喜作大幅。他的大幅作品主要特点:一是大处着眼,追求总体气势。他认为作大幅最忌一个散字,构图一散,笔墨精神随之涣散,力度消失,气势全无,不可能成画。他说:“要大气磅礴地画,不要小处着眼,一枝一叶,修修补补,破气败神。光大气磅礴也不行,还要讲究凝结沉着,这是结构大幅的前提。”二是小处精心,从容而舒展。他认为,为了整体得势,画面虚实相生,不仅要布局开阔,结构沉着,还要着力于山势、水势、云势、松势等。峰峦的陡峭平缓,阴阳向背,怪石的错落有致,似断实连;奇松的峥嵘俊秀,拨雾隐现;飞瀑流泉,迭落曲环,白云苍狗,时来时去,动静互衬,等等,都应画得精心而凝炼,从容而舒展,决不草率从事,用笔零乱或局促。三是笔墨错落有致,形乱神不乱。他画云海泼墨泼彩,以求浑茫涌动之势;写山石笔笔送到,以求浑厚沉雄之气;绘古松铁线银勾,以求苍劲傲岸之性;而在表现飞瀑流泉时,信笔淋漓,粗细有致,以得活泼洒脱之风;有时随意点染几笔,三枝两叶,或枯或荣,妙成自然天趣。他在一幅画上,多种笔法、墨法并用,整中有乱,乱中见整,似乱还整,形乱神不乱,达到了“随心所欲不逾矩”的艺术境界。 www.18art.com
刘海粟的黄山画,按描绘物件,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表现黄山整体气象的,如画黄山云海,泼墨泼彩,大红大绿,亦庄亦谐,似真似幻,又静又动,给人以壮阔苍茫,雄浑磅礴,气象万千之感。第二类是描绘黄山局部景观的,如画天都峰、莲花沟、狮子林、平天虹,粗犷处任意挥洒,精细处着力点画,时而线勾,时而泼墨,时而点彩,虚中有实,实中见虚,虚实相生,给人以雄奇绝秀,幽深怪险,仪态万方之感。第三类是描写黄山有特色的具体景物的,如画黄山松,着力画出超凡脱俗的神彩、崇高品格、顽强生命力。他笔下的黑虎松,气势夺人,生机盎然,力图表现出“这黑色与虎气的崇高的气象”。而他笔下的孔雀松,,虽遭雷火所劈,仍然咬定青山,残枝独存,奋力伸展,犹如孔雀开屏,让人见出“这病态的树木给人以壮美的形象”。可见,刘海粟无论表现黄山的整体气象,还是描绘黄山局部景观,抑或描写黄山具体景物,都力图让人见出雄奇壮阔,见出阳刚之气,见出崇高而壮美的品格与豪情。
www.18art.com

三、谱黄山真情调:光色交响

#$$$$$$$$$$$$$$$$$$$$$$$$%

俄国现代绘画大师康定斯基说,真正的绘画作品是人类精神的显现,它类似于音乐旋律。刘海粟曾赞美倪迂是“山水音乐家”,说他所画山水容纳人深密之情绪,含有高深之理解。而赞美凡高是“太阳之诗人”,说他的风景人物都受太阳之沐浴,含有奋发之精神。刘海粟也跟康定斯基等人一样,以音乐艺术的眼光来看待现代绘画艺术。他重笔墨韵味,更重光色旋律。时人评价他的黄山画尤其晚期作品是光与色的交响曲,看来是有道理的。我认为,他不少作品确实称得上光色交响,谱出了黄山真情调,即黄山所特有的激动人心的壮美风韵。 #3$$#%%%%%%%6$
刘海粟是色彩大师,他的一些代表性作品被称为“光色交响曲”当之无愧。譬如《黄山云海奇观》,墨彩横泼,体现的妙境,仿佛无数仙女舞起彩色瀑布,雷奔电激日生烟,上层未散,下层又涌,山则直上直下,以线为主,松只画其干,松针从略,横竖对比,远近参差。大远景以淡墨没骨出之,山由竖变横,在深浅黑色交替中呈现过渡的微妙。大块白云是水浇出来的,水和墨之间的痕迹,似有似无,才产生烟云吞吐迷茫空蒙的幻觉。再如《莲花沟卿云阁》,主前峰用焦墨铁线勾出,侧远峰用淡墨画个框子,然后将彩墨填进浇上。山崖以橘红橘黄为主,间以石青墨绿,色调明快,对比强烈。沟谷泼墨泼彩,山谷背阴处黑色较深,用色多跌宕,多参差。颜色是多次积上去的,丰富而有层次,斑斓中有章法。整个画面湿度明度很强,底子掺过咖啡色,比较艳丽。雄浑峻拔的莲花峰光怪陆离,云雾缭绕,而那沟谷烟云浩茫,幽深莫测。

#$$$$$$$$$$$$$$$$$$$$$$$$%

刘海粟从艺术创新的角度,重墨更重色。他说:“如果把每一种色彩都运用得和墨一样熟练,我们的美术作品又会大改观。”那么,就其黄山画而言,他的色彩运用具有那些特点呢?
首先,中西画法互补并用,追求民族趣味与时代气息的统一。刘海粟极富特色的泼彩,一方面是受中国传统泼墨法的启迪,另一方面也是受西方现代绘画施彩法影响的结果。他说:“我研究过后期印象派、野兽派画家的红绿色之间的微妙关系,为泼彩提供了条件。”泼彩画法是先用焦墨线条画出几大块块,分好色彩的区域,然后倒上重色,嫌浅处可以等纸有几成干后,再用小盂调好色朝画上倒,另外泼以清水,使色彩散开并吃进纸去。在健笔疏导的过程中,让色块向山的自然形态靠近,全干后用笔墨细细收拾。如此画法,既有传统中国画“骨法用笔”的笔墨趣味,又产生了类似西方现代画的“光色效应”。刘海粟的黄山画由于中西法互补并用,因此让人感到笔墨遒劲而含蓄,色彩丰富而强烈,达到了民族趣味与时代气息的有机统一,而这种艺术境界正是许多画家所梦寐以求的。 #3$$#%%%%%%%6$
其次,色彩运用丰富而强烈,力图主观色彩对自然光色的超越。刘海粟每画一对象,必先身临其境,反复观察,深入研究,以掌握其形质构造和光色变化的规律与特点。从不同视角、不同时间、不同天气来观察、体验、把握对象的神彩风貌,尤其光色变化。然而,画面上的色彩决不是照搬自然界的,而是经过选择与创造,融汇了画家的主观情思,渗透了画家的个性特点。画面上光色跟自然界光色是契合而非重合关系,它是表现的而非再现的。刘海粟说:“画之真义,在表现人格与生命,非徒囿于视角,外鹜于色彩、形象者,故画象乃表现,而非再现也;造形而非摹形也……艺术能使人入于极乐之境而不自觉者,即以表现之故;作者之人格,因表现乃能有别,与感觉对境相洽。”他主张绘画表现人格与个性,画中形色绝不束缚于自然外观,而纯属画家对其物象所生情绪的表白。他笔下色彩虽然也源于自然,却超越了自然,显得比自然光色更加丰富而强烈,也更耐人寻味。 #3$$#%%%%%%%6$
再次,充满浪漫情调,竭力造成雄浑而又细腻的抒情风格。刘海粟笔下色彩不是用来写实的,而是用来抒情的,洋溢着一种浪漫情调。他自称浪漫主义者,他说:“浪漫主义是积极乐观的精神,不是夸大狂,要体现健康和力的美,象宽银幕电影那样坦荡,不落寻常。”他泼墨泼彩,很大胆,很豪放。据此,有人批评他的色彩雄浑有余而细腻不足。这是一种误解。其实,他所竭力追求的是一种雄浑而又细腻的抒情风格。他的画诚然雄浑奔放,却也不失细腻隽永。譬如《黄山温泉》,就处理得比较细腻抒情。画家让出谷流泉扑面而来,有汹涌,有迂回,有跳荡,化整为零,又复合于一潭。让她与方园大小不等的山石相撞击,石为刚,水为柔,刚柔相济,必生妙音。那飘忽水上林间的水蒸汽,给人以朦胧之美与温热之感,而那石缝中的水花,使人联想到泉水的力度与沸腾。画家多用冷色,难以唤起温热的感觉,画家便用阳光,画上方渲染赭黄色,水底及下端揉进浅黄,都有温度感,添上红叶,表明季节。泉水局部用墨绿色,暗示山高谷深树密,与遍地野草、满石苍苔有照映。整幅很协调,造成了温暖而柔和的抒情境界。类似的细腻表现,在刘海粟作品中比比皆是。即使那些以雄浑豪放见长的作品,如《黄山云海奇观》《黄山云海滴翠》《黄山狮子林》《黄山人字瀑》《莲花沟卿云阁》等,也都没有草率浮躁之气,不失细腻含蓄之风。 #3$$#%%%%%%%6$
最后,重视直觉与灵感,追求色调的自然灵气和天趣。刘海粟认为,绘画艺术就总体而言是综合的,而不纯粹是科学的,它需要理性思维,也需要直觉灵感。对色彩的感受、把握和运用,尤其有赖于直觉与灵感。色彩的调子、品位、趣味、韵味,色彩的冷暖、厚薄、浓淡、深浅、润燥、清浊、明暗,以及色与色的过渡、色与墨的浑化、色与水的关系等等,仅仅凭理性分析显然不够,还得靠直觉体悟。人们称赞刘海粟笔下色彩鲜活灵透,极富生命感,颇得自然天趣,弥漫着一种灵气,不像有的学院派画家僵化呆板。成就这种色彩境界,很大程度上得力于画家那永不消逝的激情,永不迟钝的直觉,永不枯竭的灵感。据曾经相随刘海粟上黄山的一些中青年画家回忆,老人作画大气磅礴,激情满怀,而且灵感迭出,往往任意挥洒,信笔点染,天趣妙成。
#3$$#%%%%%%%6$

结语:刘海粟黄山画的历史地位
在中国现代画家中,刘海栗走的是一条中西融合的艺术路子。他受石涛、八大山人画风影响颇深,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笔墨功力。他系统学习和研究了西方从文艺复兴到现代的绘画艺术,对莫奈、梵高等人的体会与心得尤深。他长期致力于将中国传统笔墨技艺与西方现代光色技法融会贯通,努力探索一种具有时代气息的新绘画语言。刘海粟的黄山画是这种探索的具体体现,也是这种探索的艺术结晶。
www.18art.com

有人认为刘海粟的黄山画尤其晚年作品,重光色效应,不重传统笔墨,是非传统甚至反传统的。这是一种误解。其实,他不是对传统的全盘抛弃与背叛,而是对传统的辩证扬弃与超越。他的中国画作品往往直接取法于西画,旨在创造一种既有传统底蕴,又有现代意味的绘画语言,更好地表达现代人的生存体验与审美情趣。
www.18art.com

现代画家中,平生画黄山用功最勤、成就最高者当推黄宾虹、张大千、刘海粟三巨子。他们三人都继承了以石涛、渐江为代表的“黄山画派”和“新安画派”的优秀传统,为黄山画艺术的发展与精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然而,每个人所走的艺术道路并不相同。黄宾虹作为一代山水大师,从中国画内部突破了古代文人画传统和笔墨圈子,将中国山水画(包括黄山画)艺术提高到一个崭新的境界。张大千和刘海粟的艺术路子比较接近,他们越过中国画陈法和程序,直接向西画借鉴,为中国山水画(包括黄山画)艺术开辟了—个新天地。而张大千和刘海粟都爱泼墨泼彩,其技艺孰高孰低实难断定,但比较起来,刘海粟更重光色效应,色彩运用更带个性特点,也更具现代气息。

#3$$#%%%%%%%6$


由此可见,在黄山画艺术发展史上,刘海粟的地位是十分重要而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仅就黄山画艺术,说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刘海粟和黄宾虹两峰并峙并不过分。可以断言,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内,黄山画艺术将在黄宾虹、刘海粟奠定的新格局里获得长足发展,人们想—下子完全打破这一格局是困难的。 #$$$$$$$$$$$$$$$$$$$$$$$$%
www.18art.com

一生中的四任妻子

新婚之时离家出走 #$$$$$$$$$$$$$$$$$$$$$$$$%

刘海粟1911年年底,江南小城常州出了一件轰动四邻的事情:青云坊28号刘家钱庄的九公子季芳(即后来的刘海粟),娶妻丹阳林姓富商的千金林佳,新娘的陪嫁丰厚,多少人为之羡慕。但蜜月之中,16岁的新郎官不仅不肯同房,乾脆跑得不见了踪影。 #3$$#%%%%%%%6$

父亲的敦促下,刘海粟被迫结婚。但这位16岁的新郎官还是离家出走,去找据说已到上海的表妹。可是,外表纤弱而生性倔强的杨守玉,其实并没有到上海;但林佳的父亲却怒气冲冲赶来找刘海粟评理了。好在这位当过道台的富商是个通情达理的饱学之士,在瞭解事情的原委之后,留下了几十块银元,悄悄回去了。 #3$$#%%%%%%%6$

二度赴欧两个伴侣

#3$$#%%%%%%%6$

《披狐皮的女孩》是现在可以见到的刘海粟早期油画作品之一,完成后1919年。画中女子便是他的第二任妻子张韵士。

www.18art.com

说起张韵士,不能不提到刘海粟和学兄乌始光等人创办的"上海图画美术院"。1915年初春,上海图画美术院开始使用模特儿;这年8月,学校又决定招聘模特儿。启事张贴出去以後,在社会上引起了好奇。

#$$$$$$$$$$$$$$$$$$$$$$$$%

刘海粟很快就向张韵士表达了爱慕之意,这位籍贯宁波的17岁少女,找不出任何拒绝的理由。 #3$$#%%%%%%%6$

1929年3月15日,在蔡元培先生的帮助下,刘海粟带著妻子张韵士和长子刘虎乘坐司克芬斯号抵达法国第一大港马赛,开始了他向往已久的旅欧生活。到1931年,刘海粟夫妇回到上海时,带回了大批油画作品。这年秋季,"刘海粟欧游作品"先后在上海、南京、无锡展出,各界人士均给予高度评价。

#3$$#%%%%%%%6$

但张韵士敏感地发现,丈夫对另一个女人燃起了激情。 #$$$$$$$$$$$$$$$$$$$$$$$$%

这个女人叫成家和,当时是上海美专的学生会主席,办事果断而且善於交际。刘海粟认为,她"较之一般的女孩子,她是很美的,不仅她的容颜和体型,风度、神韵皆美"。 #3$$#%%%%%%%6$

张韵士发现刘海粟已深深地爱上成家和之后,没有吃惊,相反倒觉得是在预料之中,她主动提出分居。

www.18art.com

1933年10月27日,成家和带著刘海粟来到南京,拜望了父母。第二天,他们便举行了婚礼。

#$$$$$$$$$$$$$$$$$$$$$$$$%

当时,法国、荷兰、瑞士、捷克西班牙等国争相邀请刘海粟夫妇前往举办展览。最让刘海粟高兴的是,在英国展览期间,在他40岁生日那天,成家和在伦敦为他生下了一个健康女婴。为了纪念这次画展成功,纪念这次英国之行,他特意为长女取名"英伦"。 #$$$$$$$$$$$$$$$$$$$$$$$$%

直到1935年6月25日,刘海粟与成家和带著女儿英伦,结束了第二次欧洲之行回到上海。应该说,这段时光也是他们俩感情最好、记忆最美的时候。

#3$$#%%%%%%%6$

抗战爆发後,刘海粟在南洋群岛举办画展,筹赈灾款,以尽报国的责任。刘海粟将南洋各地的卖画收入,全部寄给了中国红十字会,支援国内抗战。1943年5月,刘海粟被日本特务用飞机押送到了上海。这才发现,他的妻子成家和已经离家出走。

#3$$#%%%%%%%6$

原来,自他远赴南洋,刘海粟不仅没时间关怀家中的娇妻,连钱也没顾得上给成家和寄过一文。这加深了他们之间的裂痕。 #$$$$$$$$$$$$$$$$$$$$$$$$%

刘海粟痛苦地同意了成家和提出的离婚条件,他坦诚地祝愿成家和再婚後"永久享受幸福美满之生活"。

#$$$$$$$$$$$$$$$$$$$$$$$$%

宽容女性陪伴馀生

www.18art.com

刘海粟与夏伊乔
刘海粟与夏伊乔
早在南洋巡回举办"筹赈画展"期间,刘海粟收了一位女弟子,她就是成为刘海粟最后一任妻子的夏伊乔 #$$$$$$$$$$$$$$$$$$$$$$$$%

刘海粟和成家和离异后,苦闷之馀,想起了远在印尼的夏伊乔。他便致电给夏,说明现状,希望夏来上海。他知道,年轻貌美的夏伊乔身边围绕著一批追求者,对自己的希望,并没太大的把握。可是,没过多久,他却接到了夏伊乔从上海华愚宾馆打来的电话,他真是喜出望外了。 #3$$#%%%%%%%6$

1944年1月16日,刘海粟与夏伊乔上海外滩12号工商联谊会举办了婚礼。在刘海粟的情感世界裏,夏伊乔被他称为"恢复春天生机的人",是"人间难得一知己"。

#3$$#%%%%%%%6$

刘海粟在《老梅香馥自年年--谈我的爱情生活》中写道:"夏伊乔……开诚相见,以诚相待,使我前妻的孩子刘虎、刘豹、英伦和刘麟得到了温暖。以后,伊乔也生了三个孩子--儿子刘虬和女儿刘虹、刘蟾。更重要的,我不仅没有后顾之忧,有更多精力去奋斗,并且在我的艺术与生活道路上,有一个可以及时提醒我和我同甘共苦的伴侣。" www.18art.com

夏伊乔曾到香港去看望过刘海粟的前妻成家和,接济她,并帮她出主意如何培养女儿。 www.18art.com

当夏伊乔得知早年与刘海粟分居在外的张韵士生活不便、无人照顾时,主动把她接到家裏一起住,前后长达13个春秋。张韵士晚年因心脏病不能起床,夏伊乔总是喂她吃,带她看病,为她擦身洗脚,直到为她送终。

#3$$#%%%%%%%6$

与徐悲鸿之恩怨

刘海粟刘海粟与徐悲鸿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两位巨匠,也有过一段师生情缘。但两人在上世纪30年代爆发的那场论战,回响十分深远,波及数十年後的中国画坛,以致影响到各自的门人和亲属。周恩来总理为了化解两人之间的矛盾,促成新中国美术界的大团结,巧作工作,春风化雨,留下了一段佳话。 #3$$#%%%%%%%6$

师生情缘善始未善终 #$$$$$$$$$$$$$$$$$$$$$$$$%

1912年11月,刘海粟逃婚到上海,和盟兄乌始光创办上海图画美术学院。长刘海粟1岁的徐悲鸿,循著《申报》上的招生广告前来投考。

#$$$$$$$$$$$$$$$$$$$$$$$$%

1987年7月25日,刘海粟在新加坡接受《明报》记者采访时,回忆起这段往事:"徐悲鸿和朱屺瞻、王济远同班,当时在校时,我很喜欢他,他家境虽贫穷,但却非常刻苦用功,古文根底很好,文章也写得好。我们常常一道到郊外写生,我画油画,他跟著临摹,我画水彩,他也跟著画。如此维持了半年左右,有一天,他忽然不告而别,一连三天没有音讯,实在令人担心。过後,才知道他到了上海首屈一指的哈同花园为其主管姬觉弥作人像画去了。他通过哈同花园主人,结识了不少当代文化名流,也拜了康有为为师,进入蒋碧薇家,后又在蔡元培先生鼎力支持下,终如愿以偿地到法国深造。" #3$$#%%%%%%%6$
论战波及画坛半个多世纪 www.18art.com

1927年,徐悲鸿留学回国,不久受聘于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同年,刘海粟赴欧洲留学,於1931年回到上海。1932年10月15日,上海市政府举办"刘海粟欧游作品展览会",展出他欧游前後所作油画、卢浮宫临画、中国画共225幅。

#$$$$$$$$$$$$$$$$$$$$$$$$%

参观展览的各阶层人士达11万多人次,轰动中外,也由此引发了中国画坛影响达半个多世纪的一场论战。导火线是曾今可发表在《新时代》上的那篇文章,文中有段文字说:"刘海粟和徐悲鸿这对师生都因在走向艺术道路的初期,遇上了蔡元培这样爱才惜才的师长,他们的艺术道路才会如此辉煌,反之,将会是另一种样子。" #$$$$$$$$$$$$$$$$$$$$$$$$%

悲鸿认为该文是对他的侮辱,他立即在1932年11月3日《申报》上刊出了《启事》,称"今有曾某者为文,指吾为刘某之徒,不识刘某亦此野鸡学校中人否?鄙人於此野鸡学校,固不认一切人为师也。"徐悲鸿还指责刘海粟"流氓西渡,唯学吹牛"。刘海粟被激怒了,他以同样形式回敬悲鸿,称徐悲鸿为"艺术绅士",并言"美专21年生徒遍海内外,影响所及,已成时代思潮,亦非一二人所能以爱恶生死之"。 #3$$#%%%%%%%6$

《申报》同时还刊登了曾今可的《启事》,称"今可认识徐悲鸿先生在认识刘海粟先生之前,彼此都是朋友,固无所厚薄。拙文中亦并无侮辱徐先生之意。此启。" #$$$$$$$$$$$$$$$$$$$$$$$$%

11月19日,徐悲鸿再次在《申报》上刊出《启事》,轻蔑之语更甚:"绘画之事容有可为,先洗俗骨除骄气,亲有道用苦功,待汝十年。我不诬汝"。

#3$$#%%%%%%%6$

刘海粟看了这第二通《启事》,咽不下这口气,又提笔与悲鸿对垒。这时,他收到两封信,一封是诗人梁宗岱从北京大学写来的,一封是蔡元培先生派人送来的。他先看蔡元培的信,信中说,看了他和悲鸿在报上的笔墨官司,很不痛快,劝他不要和悲鸿一般见识。梁宗岱信中写道:"你的画已由摸索的进而为坚定的。而且在神气满足的当儿,由力冲动与崇拜而为力的征服与实现了。"这两封信似两帖清凉剂,使刘海粟冷静下来:谩骂、攻讦、不承认,又算得了什麼?即使悲鸿不承认是我的学生,即使他初来沪时未曾进过我的学校,但他毕竟是一个有才气又刻苦的艺术家,我们应该消除门户之见,携手共振中国的艺术。我一定要寻一个机会和他谈谈。

#$$$$$$$$$$$$$$$$$$$$$$$$%

总理关心刘、徐的团结

#$$$$$$$$$$$$$$$$$$$$$$$$%

1952年上海美专与苏州艺专合并为华东艺专,刘海粟出任校长 www.18art.com

1953年夏天,周恩来邀请刘海粟去北京,并派人把他接到其住处。 #$$$$$$$$$$$$$$$$$$$$$$$$%

周恩来亲切地说:"你在这项工作中为许多私立学校做出了好榜样,把你创办了几十年的上海美专贡献给了祖国,我代表政府感谢你!"总理又告诉海粟:"徐悲鸿先生领导的中央美术学院的教学也有很多创新的表现。"并详细作了介绍,说:"你们可以互相学习嘛。"海粟点点头:"是的。我很欣赏徐先生在美术教学上的洋为中用和古为今用方针,他在培养美术人才上做出了卓越贡献,我很钦佩他……" #3$$#%%%%%%%6$

周总理露出了满意之色,说:"曾有人对我说,你和徐先生长期不在一起,有所隔膜。我当时就严肃地说,不要相信外间传闻,刘先生徐先生都是艺术家,过去又有一段缘分,外间凭猜想是猜不透的。我们还要依靠他们两人团结合作,把新中国的美术教育抓起来。"刘海粟连连应著:"对对对,由於我和悲鸿的艺术道路和生活环境不同,又长期不在一起,我们的关系疏远了,曾经有些误解,那时,我们都年少气盛,的确有些意气用事,现在想来,很没意思。我非常希望悲鸿能捐弃前嫌,我们团结起来,南呼北应,为发展繁荣新中国的美术事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

www.18art.com

周总理很高兴地说:“你的态度很好,我来做这个工作。”他们从晚上8点谈到淩晨1点多钟。海粟还未离京,周总理就召见了徐悲鸿。徐悲鸿向他汇报了美术界对第二次全国文代会的筹备情况。周总理在美术界代表名单中没有看到刘海粟的名字,意识到徐刘之间的误解仍然存在。周总理没有明说,只是把刘海粟对徐悲鸿的称赞转述给了徐悲鸿。徐悲鸿立即领会了,说:“总理,我知道你希望我们美术界团结,这也是我的意愿。可是团结不是一团和气,是有原则的。我认为,画家的品德非常重要。”他说到这儿非常激动,“总理,我认为,任命美术院校领导应该考虑德才兼备的人!”总理已明白了他的所指是谁,回答说:“徐先生,你的意见完全正确。我们在任命美术院校校长之前,就已作过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我希望你这个主席在促进画家间的瞭解和交流方面多做些工作。对某些画家的经历,要作具体的调查研究,不能只凭道听涂说而下结论,请你相信组织,我希望你们美术界加强团结合作,一切以有利於培养新中国的美术建设人才为重。”徐悲鸿点了点头,谈起了国画的继承、借鉴和发展问题。他说:“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总理赞许道:“一切艺术都应随著时代发展,停滞了就没有生命了。”

#3$$#%%%%%%%6$

一个月後的9月26日,刘海粟在上海得知徐悲鸿于第二次文代会期间突然病逝的消息,便诚挚地撰文悼念悲鸿,说他去得太早了,他的去世是中国美术界的一大损失。叶恭绰先生称他这篇文章有吴季子墓前挂剑深意。 www.18art.com

傅雷与刘海粟

刘海粟1927年12月31日,19岁的傅雷怀著读书救国的强烈愿望,辞别寡母,乘法国邮船"昂达雷·力篷"号离开上海。次年2月3日,抵达马赛港。8月份,他考进巴黎大学,在文科专攻文艺理论,同时到卢佛美术史学校和梭邦艺术讲座听课。在此期间,他结识了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画家刘抗。

#$$$$$$$$$$$$$$$$$$$$$$$$%

  
1929年3月16日,刘海粟、张韵士夫妇到达巴黎,刘抗介绍傅雷每天上午去帮他们补习法语,由于对艺术的共同爱好,傅雷与年长他12岁的刘海粟很快成为至交。 #$$$$$$$$$$$$$$$$$$$$$$$$%

他们偶尔光临散布巴黎各区的小电影院。尽管上映的片子都是大电影院放过的老片,由於价格便宜,购买电影票的人常会在售票处前排起很长的队伍,伸著脖子安静地等待,傅雷、刘海粟他们也在其中,但性急的傅雷经常因为等得不耐烦,离队跑开。 #$$$$$$$$$$$$$$$$$$$$$$$$%

傅雷、刘海粟有时也会离开巴黎,到美丽的自然裏去寻找创作的灵感。一次,傅雷、刘海粟夫妇、刘抗等在蔼维扬会合,前往瑞士莱芒湖畔的避暑胜地圣扬乔而夫休养。刘海粟一边走路,一边不停地把艳红的苹果摘下来往衣服口袋里装。傅雷不由分说地给他照了相,还说:"这是阿尔卑斯山刘海粟偷苹果的纪念。"享受大自然恩赐美景的同时,傅雷从房东家的一本旧历书上翻译下《圣扬乔而夫的传说》,发表在1930年出版的《华胥社文艺论集》,这是他最初发表的译作,刘海粟则以奔腾的阿尔卑斯山瀑布为背景,创作了油画《流不尽的源泉》。这天晚上,傅雷对刘抗说了一句"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缘",刘海粟听到这句诗,很有感触。回到住处后,刘海粟通宵未眠,画下《莱芒湖的月色》,将他们畅谈时的美景永远保留下来。后来,他们又一起坐火车前往日内瓦。傅雷、刘海粟等一道参观了加尔文纪念碑、日内瓦美术馆与历史博物院。一个月后,他们一起回到了巴黎。对这次避暑,傅雷念念不忘,30多年後写信给远在英伦的长子、著名音乐家傅聪时,还屡屡提及。

#$$$$$$$$$$$$$$$$$$$$$$$$%

在法国留学期间,傅雷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恋爱。遇到和他一样锺爱艺术的巴黎女郎玛德琳后,内向的傅雷一下子坠入情网,狂热地爱上了她。本来傅雷出国前已与远房表妹朱梅馥订婚,爱上玛德琳后,傅雷写信给老母亲,提出婚姻应该自主,要求与朱梅馥退婚。信写好後,傅雷给刘海粟看了一下,请他帮忙寄回国。旁观者清的刘海粟觉得傅雷与玛德琳之间不会有什么好的结局,又怕这封言辞激烈的信寄回国后,对老太太和朱梅馥造成伤害,就偷偷压了下来。几个月后,性格上的差异导致傅雷与玛德琳分手,傅雷为这段感情的死亡而伤心,更为自己鲁莽地写信回国要求退婚对母亲和朱梅馥造成伤害而悔恨不已,痛苦不堪中甚至想一死了之。刘海粟这时才告诉他那封信并没有寄回国,说话间把信还给了他,傅雷感动得泪流满面。 www.18art.com

1931年秋天,在法国呆了4年的傅雷与刘海粟一起,乘坐"香楠沙"号轮船回国。傅雷到上海后,就暂时住在刘海粟家中。11月份,他和刘海粟一起编写《世界名画集》,为第2集撰写了题为《刘海粟》的序文,该书後来由中华书局出版。以刘海粟当时在国内外的声誉,请傅雷撰写序文,这件事本身表明刘海粟对傅雷人格与学问的重视。当年冬天,傅雷接受刘海粟的邀请,到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担任校办公室主任,同时教授美术史和法文。为适应教学工作的需要,傅雷翻译了PaulGsell的《罗丹艺术论》,油印后发给学生作课外参考读物。傅雷工作的认真负责,常受到刘海粟的称赞。 #3$$#%%%%%%%6$

1932年1月,傅雷与朱梅馥完婚,在上海吕班路201弄53号有了属于自己的家。"一·二八"事变後,美专停课半年,傅雷向刘海粟辞职,由人介绍到刚成立的哈瓦那通讯社(法新社的前身)去担任笔头翻译。秋天美专复课后,他返回美专,辞去办公室主任职务,一心教书,并和倪贻德合编学术刊物《艺术旬刊》。1933年9月,傅雷母亲去世,他辞去美专的职务。离开艺术理论教学工作后,傅雷除了间断担任过一些社会工作,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书斋裏专心从事翻译工作,将法国文学介绍到中国,不过他的名片背面印著一行法文:Critiqued'Art,即"美术批评家",这表明他对美术批评的兴趣未减。

#3$$#%%%%%%%6$

傅雷性格桀骜不驯,秉性梗直而又疾恶如仇,希望朋友都和他一样,待人真诚,对事认真,但刘海粟处于美专校长的位置上,要处理方方面面的各种关系,所作所为当然无法像他要求的那样。他们出现矛盾的起因是张弦的待遇问题。张弦从法国回国後,一直在上海美专任教,薪水较低,生活困苦,傅雷与张弦情投意合,便为他打抱不平,认为做校长的刘海粟待人刻薄,"办学纯是商店作风",一气之下离 #3$$#%%%%%%%6$
开美专。1936年夏天,张弦因急性肠炎去世,傅雷认为张弦的死是受美专剥削所造成的,十分怨恨刘海粟。不久,在一次讨论举办张弦遗作展的会议上,傅雷与刘海粟发生激烈争执,大吵起来,从此他们绝交20年。

#$$$$$$$$$$$$$$$$$$$$$$$$%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傅雷、刘海粟都投入到了火热的新社会中,遂恢复了友情。 #3$$#%%%%%%%6$

1976年冬天,刘海粟的一个学生从旧货店买回一幅《长城八达岭》画,送给刘海粟,看著这幅画,刘海粟老泪纵横,这是解放后复交时刘海粟送给傅雷的,"文革"中小偷从屋顶爬进封了门的傅雷住宅,偷出来卖到旧货店。画如今又回到刘海粟的手上,而傅雷却已和他分处两世了。1986年刘海粟重游巴黎,想起昔日和傅雷的交游,不禁黯然神伤,他为安徽文艺出版社1990年出版的《傅雷译文集》第13卷中收集的《罗丹艺术论》作序时说:"想到漫长而又短促的一生中,有这样一位好兄弟相濡以沫,实在幸运。"

#$$$$$$$$$$$$$$$$$$$$$$$$%

荣誉

1979年、1983年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刘海粟美术作品展览”。历任南京学院院长、名誉院长、教授,上海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1981年意大利国家艺术学院聘任为院士,并颁赠金质奖章。英国剑桥国际传略中心授予“杰出成就奖”。意大利欧洲学院授予“欧洲棕榈金奖”。美国传略研究所授予“伟大成功大使”称号。美国世界议会颁给金焰奖。他艺术上兼通中外,卓著成就并造就艺术人才众多。上海、南京、常州建有“刘海粟美术馆”。 #$$$$$$$$$$$$$$$$$$$$$$$$%

作品欣赏

刘海粟 刘海粟
刘海粟 刘海粟
#3$$#%%%%%%%6$

参考资料

[1] 刘海粟 http://www.artron.net/artronlist/meishuguan/shanghai/sh4.php

#$$$$$$$$$$$$$$$$$$$$$$$$%

[2] 书画网 http://www.sw198.com/shuhua/liuhaisu/

www.18art.com

[3] 刘海粟介绍 http://artist.artxun.com/L/13-12826

#3$$#%%%%%%%6$

附件列表


3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刘有成    下一篇 刘继卤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