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百科-书画艺术网旗下最专业最具权威的书画艺术百科  > 所属分类  >  中国画   
[0] 评论[0] 编辑

扎染

 扎染

扎染是指在织物上运用扎结成绺(或缝纫)浸染技艺印染成花纹的工艺。通常也指印染成的印染工艺品。古称绞缬。扎染在中国约有1500年的历史。现存最早的实物是东晋年代的绞缬印花绢。唐代扎染发展到鼎盛时期,贵族穿绞缬的服饰成为时尚。北宋时期因扎染制作复杂,耗费大量人工,朝廷曾一度明令禁止,从而导致扎染工艺衰落,以至消失。但西南边陲的少数民族仍保留这一古老的技艺。除中国外,印度、日本、柬埔寨、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也有扎染手工艺。20世纪70年代,扎染成为流行的手工艺,广泛应用于服装、领带、壁挂等。扎染工艺是先用线在织物上扎结成绺(称线勒扎结),或在织物上缝纫(称线缝扎结),用以防染;然后入染缸浸染;浸染后抽去所扎或缝的线,在织物表面形成由深至浅的晕染花纹  。在同一织物上运用多次扎结、多次染色的工艺,可使传统的扎染工艺由单色发展为多种色彩的效果。 #3$$#%%%%%%%6$

  #3$$#%%%%%%%6$

西南夷纺织

说到扎染前,首先必须说说纺织。因为没有纺织也就没有布帛、丝锦,没有了诸如此类的载体,也就不可能有在载体上的任何涂染的美术工艺。

www.18art.com

 我国纺织的历史从现存的史料看,至少可以追溯到商代或西周。在商代和西周的墓葬中,都曾发现过不少玉蚕,说明当时人们对蚕桑的重视。到了春秋战国,丝织工艺进步很快,从现有发掘出来的实物和文献资料上看,当时的丝织品种类繁多,图案精美。及至汉代,丝织品和染织技法有了长足的进步,品类已可分为绵、绫、绮、罗、纱、练、纨绢、绨、缎等十数个类别。与此同时,还形成了中原地区以临淄、襄邑等地为主的丝织生产中心。

#3$$#%%%%%%%6$

我国传统社会以男耕女织的基本经济形态形成之后不太长的时期,社会思潮中便出现了对“织女”的崇拜。汉代画像石星像图中就有“织女”的美丽形象。西汉长安昆明池畔也发现了“织女”的石雕像。这些文物中的“织女”,也就是我国民间无数从事纺织、刺绣、缝纫等手工艺劳动生产的妇女的神化形象。

www.18art.com

在古代文献中也有许多纺织生产劳动的记述和描绘。比如《墨子·辞过》:“女工作文采”,就是说在春秋战国时期,织女的劳动已经不仅只是纺织布帛,而且在布帛、丝织上“作文采”了。孟郊《织妇词》说:“筋力日已疲,不息窗下机”, 生动地描绘了织女们艰辛的劳作;王建《织锦曲》写道:“红缕葳蕤紫茸软,蝶飞参差花宛转。一梭声尽重一梭,玉腕不停罗袖卷。”描绘了织女的心灵手巧的纺织劳动。正是她们夜以继日的劳动,创造出举世闻名的中国纺织、织染的精品。

www.18art.com

古代织女们进行纺织的原始织机是什么模样?我想,大致就是文献上说的“踞织机”。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了汉代铜贮贝器,它的盖上有从事纺织的雕铸人物,从画面上看,这种原始的踞织机是手脚并用的。又从出土的汉代锦绮实物上看,当时的织机已经可以斜织和提花了。东汉王逸《机织赋》:“纤纤静女,经之络之”,“动摇多容,俯仰生姿”,是对织女劳作的精彩描绘。正是她们的辛勤劳作,织就了“方圆绮错,极妙穷奇,虫禽品兽,物有其宜”的精美纺织品。 #$$$$$$$$$$$$$$$$$$$$$$$$%

汉代铜贝器出土地的晋宁属滇池区域。当时滇池区域已有河蛮部族(西南夷中的一个强大部族。河蛮后来分为白蛮、乌蛮两支部落,分别是白族和彝族的先民)居住,我们有理由推断:在汉代,地处边陲的云南纺织工艺已经相当发达,其中必定有河蛮的纺织品,也就是说,必定有白族、彝族先民们的纺织品。

#3$$#%%%%%%%6$

在云南元谋大敦子,洱海及金沙江流域等新石器时代遗址中,还发掘出大量四、五千年前原始的石质、陶质纺轮、纺锤等工具,证明了新石器时期云南已经有了纺织生产。《后汉书·哀牢传》中记载,永昌地区(今保山市及部分大理州)“土地沃美,宜五谷、蚕桑。知染彩文绣……兰幹细布,织成文如绫锦。有梧桐木华,绩以为布,幅广五尺,洁白不受垢汗。”这更进一步说明,当时不但有了棉、毛、麻等织物,并且能利用天然染料,印染出白叠花布。可见南诏、大理国的纺织技术已与中原不相上下了。 #3$$#%%%%%%%6$

又据《滇志》记载,云南丝蚕生产也很发达。赵州(现大理市凤仪镇及其周边地域)丝是遐迩闻名的,汉时就有赵州丝出口到掸国(缅甸古称)、身毒的历史。南诏时期,洱海区域就生产出著名的“红布”,鹤庆也有“井口布”出口的记载。 #$$$$$$$$$$$$$$$$$$$$$$$$%

《前汉书·西南夷两粤朝鲜传》中说:“元狩元年博望侯张骞言,使大夏时见蜀布邛竹杖。问所从来?曰:从东南身毒国,得数千里得蜀贾人市。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毒身国……”大夏人所说的“贾”,很可能就有西南夷,即我国西南边陲的土著、商人、马帮。因为,早在北方丝绸之路开辟前的几百年,西南夷就通过数百年艰辛,以叶榆(现大理古城)为起点开辟出了一条秘密的南方陆上丝绸之路。通过这条密道,西南夷早就与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东有了频繁的经济文化往来。张骞听说的“蜀贾”、“蜀布”,我怀疑有误。一、也许大夏人不太能识别我国商贾的籍贯、口音,随意说成是“蜀”人“蜀”布。其实,那时的外国人,只认识中国是“汉”、“唐”或“China”,根本分不清中国人籍贯的细微区别。我想,即使当代的老外,能分清者也是寥寥无几吧。二、或者,干脆就是张骞自以为是,以为到大夏的中国商贾就是“蜀贾”,布帛就是“蜀帛”了。张骞当时并未到过云南(张骞是从大夏沿北方丝绸之路返回长安后,向汉武帝奏报他的见闻,受汉武帝派遣才到云南来探查西南夷的秘密通道的),当时他即使见到了西南夷运到大夏的商货,也未必能够认出哪些是云南的商品。不过,无论如何,中国商贾运去的商品中必有产于云南白族的布帛、丝绸,这是毋庸置疑的。 www.18art.com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当时作为南方陆上丝绸之路的中心——叶榆、永昌的民间纺织业已经有了相当高的工艺水平和产量。这就为大理白族先民的扎染染织奠定了稳定的物质基础。

#$$$$$$$$$$$$$$$$$$$$$$$$%

     www.18art.com

扎染的历史

扎染是中国古老的织染手工工艺之一。据古籍记载,这种古老的工艺大概始于公元前二世纪的汉代,发源地据说是在中原,随着人口的流动,扎染技艺向全国各地传播。1957年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出土的绞染绢,红底白花,花为小菱形纹,考古学者认为,这是东晋时期的扎染,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扎染文物。

www.18art.com

在关于西南夷的纺织叙述中,其实已经提到了布帛丝绸浸染的情况。但洱海地区的扎染源于何时,确切的年代已无法考证,然扎染在洱海地区的流行却是很明显很广泛的。 #3$$#%%%%%%%6$

扎染,古称“扎缬”、“绞缬”,民间也叫做“印花布”。从唐代《南诏中兴国史画卷》和宋代《大理国张胜温画卷》中人物衣着服饰的花式看,早在一千多年前,洱海地区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扎染工艺。盛唐时期,扎染因工艺特殊,素雅而绚烂,便成了南诏国向大唐宫廷进献的贡品。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南诏派遣使团觐见唐王朝,使团中的歌舞乐队穿着的衣裙“裙襦鸟兽草木,文以八彩杂革”。这些纹彩,应该就是扎染的纹彩。公元十世纪,宋代仁宗皇帝明令把扎染作为宫廷专用品,严禁民间使用扎染物品。一方面,这是宫廷虏掠和垄断了民间扎染,然另一方面,扎染生产在官方的督察下,工艺水平也有了很大的进展。

#$$$$$$$$$$$$$$$$$$$$$$$$%

到了元代,扎染工艺在中原渐次衰微,但在西南一隅却有广泛的流传。这自然有它的政治环境因素:西南远处边陲,中原战乱兵燹一时未能波及,为西南的生产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更重要的是,西南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发展平衡,为手工工艺提供了优越的物质条件。因此,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手工业在这两三百年中有了长足的发展。例如,苗族的蜡染,壮族的壮锦,白族的扎染等等。到了清代后期,资本主义经济有了萌芽,城乡都出现了初级市场,这些少数民族的手工艺品开始进入市场。辛亥革命以后,经济市场进一步扩大,极大地刺激了手工艺品的生产。云南纺织的“土布”就有著名的河西布、昆明布、大理红布、鹤庆井口布,以及各地少数民族自织的各式各样的布帛、丝布等。洱海地区的白族扎染,无量山区的彝族扎染此时都有了更加广泛的发展,各地城乡市场上都有扎染布的大宗交易,可见扎染生产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

#3$$#%%%%%%%6$

我们再从现在大理市喜洲镇周城村扎染工艺的现况看,似乎可以追溯到历史上这里扎染生产的概貌。周城是大理最大的白族聚居自然村,现有人口万人左右,自古以来各项农副业都较发达。现在,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从事手工织布和扎染工艺的妇女,“家家有染缸,户户出扎染”就是这里生产扎染的写照。大理周城被誉为“扎染之乡”是当之无愧的。如此普及的情况,当然不是一时能够形成的,它必然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全国各地某一手工艺形成全民产业的历史状况看,在各种条件都具备的前提下,这个过程至少也要千年以上。

www.18art.com

#$$$$$$$$$$$$$$$$$$$$$$$$%

扎染的流程

扎染的工艺大致分为扎花、浸染两个流程。
一、扎花。以传统的手工纺织原色(白色)“土布”为载体材料,以手工缝缀为主、进行缝扎结合。手工缝缀是形成图样的主要工序,蓝图早已烂熟于缝缀妇女的心中,她们看似信手拈来,却把怒放的山茶,盛开的梅花,翩翩的蝴蝶,鲜嫩的青草,飞翔的蜜蜂,以及山川风物、民族风情、花鸟鱼虫、几何图案等等,都展现在她一针针的缝缀之下。为了造成浸染后色泽深浅不一,形成洇染、泼溅、渗浸、淡化,以及不同纹样的艺术效果,缝缀之后要对每一处“‘撷’撮采线结之”。缝缀者的审美情趣在此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她们在缝缀时,对折缝的宽、窄、松、紧、疏、密都各有所别,扎结时扎结的长短、松紧、稀密又各自不同,就决定了扎染成品花色图案的千差万别,绚丽多姿。这是白族妇女心灵手巧的外化物质载体。在扎染世界中,我们绝对找不到两幅花色图样或色调感情完全雷同的扎染布,原因完全在此。 #$$$$$$$$$$$$$$$$$$$$$$$$%

二、浸染。浸染的染料为点苍山上天然生长的蓼蓝、板蓝根、艾蒿以及核桃皮、黄梨皮等植物的蓝靛溶液。以上天然植物原料按一定的比例配方,用苍山的山泉水浸泡,待其色素充分溶解后便成为蓝靛冷溶液备用。浸染采用手工反复浸染冷加工工艺。首先,将扎花完毕的布匹用清洁的泉水反复浸漂后,浸入染缸。又根据对花色、图样明暗的艺术需要,进行不同层次的多次浸染。经反复多次浸染后,取出漂洗、晾干,拆去缬结、整合熨平,便成为各具花色的扎染布了。

www.18art.com

布帛上被缝缀的部分以及因缝缀而折叠的部分,在浸染中染料无法渗入染色,它与染了色的部分形成反差,根据缝缀者构思的花纹图样便完全显现了出来;又因在缝缀时针脚不一、染料浸染次数和染料的浓度不完全相同,缝扎花纹图案的边缘部分受到蓝靛溶液的浸润程度不一,图案便产生了自然晕纹、洇浸、泼溅、渗透、淡入或淡出的艺术效果,使整幅扎染布帛的图像色调呈现出青靛闪翠的印象派风格,艺术画面有若中国画泼墨大写意般艺术效果,意境若隐若现、如梦如幻,给人们留下了巨大的艺术想象空间。    

www.18art.com

#3$$#%%%%%%%6$

若干文化思考

   
一、白族扎染是传承了千年的民族民间手工艺,它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的商品属性,更在于它的文化属性和历史属性。

#$$$$$$$$$$$$$$$$$$$$$$$$%

扎染的商品属性是显而易见的。它受到了国内外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交换价值在稳中呈缓慢上升趋势;使用价值也是有口皆碑的,不仅在大理在云南的公共场所,例如各级政府、人民代表大会的会议厅、会客厅,机场码头车站大厅、候机候车候船室,大型展览(播)室等都能见到白族扎染美丽雅致的倩影,而且在首都的许多重要场所,例如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都有白族扎染的古朴典雅的装饰。不仅在大理几乎家家都有扎染的布帛制品或是布画,而且用白族扎染缝制的各类日常生活用品在国外早已风靡,有一件白族扎染的衣物,是国外人们的一种时尚,人群穿着白族扎染衣物成了一条靓丽的风景线。 #3$$#%%%%%%%6$

二、白族扎染既然是传承了千年的手工艺品,既然是代代相传的手工艺品,那么,扎染就可以说是一幅艺术作品,它的制作者就是这艺术作品的作者。任何艺术家总是要将自己的理想和自己的心态倾注到作品中去的。从总的情况上看,扎染是白族千年传承的作品,它就承载着白族千年来的理想和喜爱,承载着白族,尤其是白族妇女的心理状态及其发展轨迹。从各别个例的扎染看,因为扎染者的不同,她们的理想、心态,以及对自然的取舍,取舍后对图案图样的设计处理也不可能完全相同,所以每一匹(一件)扎染都不可能完全雷同。即使是构图基本相同或类似的扎染布帛,色调、光暗、淡浓、线条、细部的处理等,都有千差万别的微妙差异。因此,就扎染的整体来说,它是白族千年来心理和理想的载体;就个别扎染来说,它反映出该幅扎染作者的心态和理想。所以,每一幅(件)扎染,都是一件杰出的艺术品,都是一件研究白族千年心理理想的实物,都是研究此件扎染作者艺术思想和心态的珍品。 www.18art.com

三、白族扎染的布料历史上一贯使用的是农村妇女自织的土布(虽然现在已经很少纺织和使用了),它的扎花是唯独白族才有的,传承了千百年的民族手工工艺,它的浸染流程从染料的采拮、制作、浸染、漂晾又都是唯独白族别具一格的制作法。那么,我们可以这样说,白族扎染是白族民族性的一个载体,它寄托着白族的民族理想和情趣,它是了解白族民族性的一道靓丽而明亮的窗口。就这个意义上来说,白族扎染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商品,而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一种具有文化价值和民族价值的商品,它的文化和民族价值恰恰就在于它的传统,丢失了传统,也就失去了它值得珍重的价值。

www.18art.com

四、用文化剖析扎染上的图案图样。先说扎染图样的底版,也就是扎染的基调。白族传统扎染的底版全都是靛蓝色,这一方面是与扎染的染料取自苍山有关,但苍山上还有许多其它色彩丰富的自然染料,白族的先民们却偏偏选择了靛蓝色,这决不是一种偶然。白族主要聚居和定居区是苍山洱海区域,历史上尚未发现有大迁徙的记载。苍山洱海区域是一块宁静和平的净土,它的自然生态完全符合人类的生存、生活。蓝色的天,蓝色的海,蓝色的山,宁静而和平,造就了世世代代在苍山洱海生活的白族人民宁静和平的心理素质,也造就了白族人民对蓝色的特别喜爱。可以这样说,蓝色是白族传统审美意象的基调。 #3$$#%%%%%%%6$

蓝底上起白花(花式、花样、图案、图样)是扎染的特色。这白色固然是扎染工艺所决定的,但也决不是一种偶然的选择。洱海碧波荡漾,浪花绽放;天宇苍空浩渺,白云悠悠;沙鸥海鸟同浪花嬉戏,苍山雪峰与长空共舞,白云、白雪、浪花,陶冶着白族人民的情操,喜白、爱白,以白为净,以白为尚,以白为美,成了白族人民的又一传统审美意象。 www.18art.com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天地陶冶一方人的情操,一方山水培植一方人的性格。

#3$$#%%%%%%%6$

 

#$$$$$$$$$$$$$$$$$$$$$$$$%

蝴蝶花式

白族扎染之乡是大理市喜洲镇周城村。周城村也是白族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的宝库。遐迩闻名的“蝴蝶泉”就在距村落一里之遥的西北边点苍山东麓。蝴蝶树、蝴蝶花、蝴蝶、化蝶自然就成了白族人民心中的美与祝福。扎染上的图样大多数都是蝴蝶,或各种各样的蝴蝶图案,还有各种各样蝴蝶的纹饰。蝴蝶纹饰有单体蝶纹,双体蝶纹,四体蝶纹,还有无数蝶纹组成一个圆圈等等,无论是单体蝶纹还是复体蝶纹,都是朝着象征、抽象的蝶纹演变,是比现实的实体蝴蝶更高更美的艺术形象。 www.18art.com

当然,云南许多少数民族都有蝴蝶图腾的崇拜,象征着他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憧憬与追求。白族、彝族、苗族、傣族、景颇族、阿昌族等少数民族的服饰中,一些直接描摹的形式化了的蝴蝶图案频繁出现。在全身上下,帽饰、衣饰、腰饰、裙裤、鞋子上,几乎无处没有出现过蝴蝶的形象。白族的扎染、苗族的蜡染、彝族的挑花、傣族的织锦,蝴蝶图案屡见不鲜。白族更有把蝴蝶图案绣在鞋面上、鞋帮上,绣在鞋垫上的,憧憬着自己能像蝴蝶一样翩翩起舞,像蝴蝶一样自由飞翔。 #3$$#%%%%%%%6$

对蝴蝶的崇拜是一种古老的图腾崇拜,世界上一切古老的民族都经历过这种自然崇拜的历史阶段。它的共性是对生殖的崇拜(石榴、莲花、莲蓬、鱼、蛇、蛙等等都是对生殖崇拜的偶像),但各个民族因为生存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又都有不同的个性。比如,汉族的蝴蝶崇拜与“蝴”“福”在汉语中是谐音有关,蝴蝶就成为“福”的象征。白族的蝴蝶崇拜很自然的跟古老的“蝴蝶泉”民间传说,以及与此相关的“蝴蝶会”(每年农历四月十五,白族青年男女幽会于蝴蝶泉,谈情说爱)有关,也与白族“绕三灵”(古代白族宗教祭祀)。“三灵”指的是“神都”圣源寺、“佛都”崇圣寺、“仙都”金圭寺。绕三灵,白语叫“观三览”,意为“逛三都”。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三到二十五,蝴蝶纷飞的花季,洱海周围的白族男女老少,从苍山“神都”圣源寺出发,沿苍山东麓经“佛都”崇圣寺,绕到洱海边的“仙都”金圭寺。沿途百余里,白天载歌载舞狂欢前行;傍晚,就地在田野或树林里燃起篝火,烧茶煮饭。饭后,老人品茶弹唱,青年男女相约幽会,通宵达旦谈情说爱。蝴蝶崇拜在白族审美中已经成为美的象征,爱情的象征,生命的象征。 #3$$#%%%%%%%6$

当然,扎染的图样中还有许许多多别的图饰,比如神话传说,民族风情,山川风物、雪山彩云,洱海浪花,三塔蝶影,蜜蜂、鱼虫、梅花、茶花、鸟雀等等,图饰丰富多彩,绚丽多姿。 #$$$$$$$$$$$$$$$$$$$$$$$$%

  #$$$$$$$$$$$$$$$$$$$$$$$$%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手卷    下一篇 托色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