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百科-书画艺术网旗下最专业最具权威的书画艺术百科  > 所属分类  >  建筑   
[137] 评论[0] 编辑

鹳雀楼

鹳雀楼
鹳雀楼
鹳雀楼,又名鹳鹊楼,与武昌黄鹤楼、 洞庭湖畔岳阳楼、南昌滕王阁齐名,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楼

#$$$$$$$$$$$$$$$$$$$$$$$$%


鹳雀楼始建于北周 (公元557--580),废毁于元初。由北周大将军宇文护镇河外之地,筑为层楼。由于楼体壮观,结气势宏伟,风景秀丽,唐人留诗者甚多。“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即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登楼赏景留下得千古绝唱,流传于海内外。该楼历唐经宋,元初(公元1272年)毁于战火。

www.18art.com



简介
鹳雀楼
鹳雀楼
鹳鹊楼位于山西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共六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是唐代河中府著名的风景胜地。
#3$$#%%%%%%%6$
相传当年时常有鹳鹊(颧,鹤一类水鸟)栖于其上,所以得名。可惜鹳鹊楼到宋以后被水淹没,后水退却。

由于楼体壮观,结构奇巧,加之区位优势,风景秀丽,唐宋之际文人学士登楼赏景留下许多不朽诗篇,其中王之涣《登鹳雀楼》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堪称千古绝唱,流传于海内外。沈括《梦溪笔谈》给了鹳鹊楼八个字:“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千余年间,它对于激励振兴中华民族之志产生了深远影响。  #$$$$$$$$$$$$$$$$$$$$$$$$%

鹳雀楼内部陈设于2004年7月底完成,陈设内容以黄河文化和河东文化为主题,时代跨越中华上下五千年,采用各种形式说明黄河式人类文明最早的发祥地。在这里您不仅可以体会到登高望远的最高境界,也可以感悟华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在不久的将来,鹳雀楼将会成为一个弘扬民族文化的典范。   
 
21世纪初,中国人重建鹳鹊楼。有关方面报道,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1997年12月,鹳鹊楼复建工程破土动工,重新修建的鹳鹊楼为钢筋混凝土减力墙框架结构,设计高度为73.9米,总投资为5500万元,截至2001年,主体工程已完成封顶,预计2002年底,这座九层高楼将在永济市黄河岸边落成。
鹳雀楼与同在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的人文风景胜地的普救寺相隔不远,这两大著名人文景观成为当地的旅游支柱。
#3$$#%%%%%%%6$


景点介绍
鹳雀楼
鹳雀楼
鹳雀楼高台重檐,黑瓦朱楹,不仅占河山之胜,而且据柳林之秀,早在唐宋时期就被誉为中州大地的登高胜地,名播遐迩。鹳雀楼立晋望,它独立于中州,前瞻中条山秀,下瞰大河奔流,紫气度关而西入,黄河触华而东汇,龙踞虎视,下临八州,宏伟壮阔的山川景象,吸引了无数历代名流,登临作赋。拥山河之胜的蒲州名楼,几乎成了当时大诗人们赛诗的舞台。鹳雀楼所在之地,正是五千年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黄河在此折返大海。永济古称蒲坂以前,尧和舜帝都在这里建都。这里的文明史源远流长,距鹳雀楼20公里的西侯度古人类文化遗址,展示了18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就在这里开始用火,并且使用打制石器。传说华夏民族的先祖伏羲、女娲、黄帝,都在这一带留下了斧辟刀凿的历史痕迹。“华夏”一词的“夏”指的是历史大夏民族,它的繁荣正是以尧舜禹为象征的,活动的核心就在河东一带。而据《太炎文录》说,“华”指的是华山一带,就是黄河西岸这块地方。西为华,东为夏,鹳雀楼正好座落在华夏历史座标的中点上。诗因楼作,楼因诗名。滕王阁因王勃而出名,岳阳楼因范仲淹而不朽,黄鹤楼因崔灏、李白而名扬天下,鹳雀楼也因王之涣而名留千古。

#3$$#%%%%%%%6$


鹳雀楼建成后,经唐历宋,到金章宗明昌年间(公元1190—1196)楼还屹立如故,唐河中府录事李逵所书的“鹳雀楼”匾额尚存,元初(公元1222年)毁于战火,元王恽登鹳雀楼记云:“至元壬申三月,由御史里行来官晋府。十月戊寅,按事此州,遂获登楼址,徒倚盘桓,逸情云上,虽杰观伟地,昔人已非。而河山之伟,风烟之胜,不殊于往古。是当元初楼已就毁。”明初时,其故基犹存,后因黄河泛滥,故址淹没,致使楼毁景失。人们干脆以蒲州西城楼当作“鹳雀楼”,登临作赋者不绝。清初诗人尚登岸写道:“河山偏只爱人游,长挽羲轮泛夕流。千里穷目诗句好,至今日影到西楼”。西城楼也实在是“盛名难却,其实难符”。数百年来,鹳雀楼给无数游人空留下无限遗憾。
www.18art.com
鹳雀楼
鹳雀楼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建设的加强,重修鹳雀楼的呼声日益强烈。1992年9月参加全国第六届旅游地学术研讨会的近百名专家、学者来永济考察时,联名倡议“重建鹳雀楼”。为此,永济市于1997年12月在黄河岸畔破土动工,拉开了鹳雀楼复建工程的序幕,是此楼自元初毁灭700余年后的首次重建。新建鹳雀楼是目前我国最大的仿唐建筑,外观四檐三层,总高73.9米,总建筑面积33206平方米,总重量58000吨,在建筑形制上充分体现了唐代风格,这是因为鹳雀楼建于北周而盛于唐。这次恢复,以再现唐代风貌为指导思想。鹳雀楼整个的油漆彩画,也是国内失传的唐代彩画艺术,经过国家文物局的专家多方考察抢救,重新创作设计,所以说,鹳雀楼是目前国内唯一采用唐代彩画艺术恢复的唐代建筑。外表经过磨平处理后,进行了油漆彩绘,立刻使该楼变得古典风雅起来,充分达到了“修旧如旧”的艺术效果。以鹳雀楼为中心形成的鹳雀楼景区规划面积3300亩,现有面积1640亩,景区规划为“四区十二点”的空间结构,鹳雀楼园内共有四个游览区,一是名楼游览区,包括影壁、鹳影湖、唐韵广场和鹳雀楼;二是黄河风情游览区,在主楼区的西面,有蒲州风情园、黄河风情馆、柳园等;三是山水游览区,在主楼南面,有苍山自然风光园、吉祥如意湖、鹳雀苑等;四是康乐游览区,包括蒲津游乐园、唐风马球场等。整个景区以鹳雀楼独特的人文底蕴和厚重的黄河文化为包装,以地域历史文化为特色,以弘扬爱国主义为主题,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磅礴气势为主旋律,形成“上下五千年,放眼看世界”的高远意境,成为国家级旅游景区。鹳雀楼景区开发建设共分二期,2002年9月26日以鹳雀楼为中心的名楼游览区一期工程竣工。

#$$$$$$$$$$$$$$$$$$$$$$$$%


鹳雀楼
鹳雀楼
鹳雀楼内部陈设于2004年7月底已基本完成,为提升文化名楼的文化内涵,增加游人的参与性和观赏性。鹳雀楼内部陈设着重以河东文化和黄河文化为主题,充分说明黄河是人类文明最早的发祥地,华夏民族的先祖在这里写下了辉煌历史,其时代跨越中华上下五千年。其中以硬木彩塑制作的《中都蒲坂繁盛图》再现了盛唐时期蒲州城的繁荣景象,生动有致,精美逼真。宇文护《筑楼戍边》及王之涣《旗亭画壁》的故事,采用了欧塑形式表现,高贵典雅。还有以浮雕、壁画、雕塑等形式表现在中华历史中具有代表的舜帝、禹帝关公柳宗元、司马光等人物故事和传说。同时,还有反映河东人民勤劳智慧和丰富的民间工艺的制盐、冶铁、养蚕、剪纸年画、社火等,这些都充分再现了悠久的华夏文明。鹳雀楼是黄河的标志,是中华民族不屈的象征,它的再度辉煌,标志着民族的又一次繁荣,祖国的再次腾飞。
www.18art.com
鹳雀楼景区
永济鹳雀楼景区包括:鹳雀楼、普救寺、蒲津渡遗址、万古寺杨贵妃故居五个景点
 
鹳雀楼
 
鹳雀楼
鹳雀楼
江泽民
为鹳雀楼复建题诗 #3$$#%%%%%%%6$
鹳雀楼又名鹳鹊楼,位于永济市蒲州古城西向的黄河东岸,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该楼始建于北周(公元557--580),废毁于元初。由于楼体壮观,结构奇巧,加之区位优势,风景秀丽,唐宋之际文人学士登楼赏景留下许多不朽诗篇,其中王之焕《登鹳雀楼》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堪称千古绝唱,流传于海内外。
#3$$#%%%%%%%6$

从九十年代初,永济市委、市政府根据市情,提出了建设古蒲州旅游开发区和重修鹳雀楼的宏伟构想。1993年3月,江泽民总书记应邀,为永济市委、市政府亲笔题写了唐---王之焕《登鹳雀楼》一诗;1994年元月31日,江总书记在山西视察工作期间,又亲临永济询问了鹳雀楼的筹建情况。 #3$$#%%%%%%%6$
1997年月日12月3日,市委、市政府举行了奠基和七工典礼。鹳雀楼复建工程在黄河岸畔破土动工,该工程历经几年建设,于2002年9月26日主楼竣工,对游人开放,新建鹳雀楼系仿唐形制,四檐三层,总高73.9米,总建筑面积33206平方米。充分体现了唐代风韵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意境。
 
普救寺
www.18art.com
鹳雀楼
鹳雀楼
普救寺是一座佛教十方禅院。由于中国古典戏剧名著《西厢记》的动人故事发生于此,所以,这座千年古刹早已成为旅游胜地而蜚声在外。新修复得的普救寺,有寺有园,古朴森严的寺庙在前,形式活泼的古典园林在后。 #3$$#%%%%%%%6$
矗立在寺内的莺莺塔,重建于明嘉靖四十三年(1764年),高36.76米,莺莺塔不仅形制古朴,蔚为壮观,而且以其结构奇特,产生回音著称于世。据记载,为我国古园中现存的四大回音建筑之一,游人在塔下击蛙台以石相击,便能听到清脆悦耳的蛙叫声。如今,前来这里观瞻的游人,不仅要寻觅张生戏莺莺的故地,而且要在莺莺塔下俯首击石,听听蛙声,妙趣横生,其乐无穷。
#$$$$$$$$$$$$$$$$$$$$$$$$%

1990年,普救寺正式对外开放,这里已逐步形成游览、购物、餐饮、住宿娱乐一体化、多功能的综合服务景点。仅去年一年游客达12万人,今年五一长假期间达2.5万人。
 
蒲津渡遗址
 
蒲津渡遗址位于永济市西部的黄河之滨,蒲州古城西侧。
蒲津桥始建于公元前741年(鲁昭公元年),“是黄河上的第一座浮桥”。据《蒲州府志》、《永济县志》记载,唐玄宗李隆基在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对蒲津桥作了加固和修建。两岸各铸铁牛四尊,以维河桥。牛下有柱连腹,入地丈余。牛旁各有一铁人,并有铁山四座,前后柱36根。
蒲津渡遗址出土的唐开元铁牛,其数目之多、体积之宏(长3-3.3米不等)、份量之重(柱、座计内,轻者45吨,重者可达70吨)、铁质之优、造型之美、工艺之精、实用价值之大,举世罕见。
 
万固寺
www.18art.com

鹳雀楼
鹳雀楼
万固寺位于永济市西南15华里处的中条山北麓,与普救寺遥遥相对,始建于北魏时期。明洪武年间,又把石佛寺竹溪寺,平陆县沉底村度门寺并入万固寺,合成丛林,时称中条第一禅林
寺院建于中条山腰,从山脚盘旋而上,即入山门,山门立有第一禅林的石门房,隋代建有“大雄宝殿”,殿高五丈,殿后有“药师洞”一座,洞前翠柏绿林,蔚然成林。塔院建有青砖结构的宝塔,从塔门内螺旋砖梯而上,可达八层,俯瞻远眺,朝霞暮金,华岳三峰,隔河可辨。塔后建有无梁殿,上下两重,建造精湛,颇为壮观。
当地农民企业家李双喜已投资200万,对部分设施进行修复。下一步将再投资500万,一年后对外开放。
 
杨贵妃故居
 
杨贵妃故居,位于永济市首阳乡独头村东向100米处(杨贵妃生长于此)。占地面积64亩,建筑形制为仿唐民居。由当地民营企业家王占一牵头多方筹资,历经一年总投资近200万元,于1997年11月开始接待游客
杨贵妃故里,是一座类似城堡式的独宅三进院落,它依山势而建,南北走向,下瞰黄河。
中院,过去是杨贵妃姐妹兄弟和叔婶居住的地方。这次修复后,为了再现杨贵妃的香踪芳迹,精心泥塑大型贵妃生平彩塑群像160余尊,栩栩如生。使这位唐时绝代美人再现人间。
从角门出去,可直通花园,这里奇花异木,假山曲桥,亭台水榭,不仅可以赏花划船,还可以在望河亭举目远眺,使游客心旷神怡,胸襟坦荡。望河亭下面建有贵妃池,乃是杨贵妃童年洗头的清水潭,池水光滑如脂,清澈见底。 #$$$$$$$$$$$$$$$$$$$$$$$$%

诗文鉴赏
鹳雀楼
鹳雀楼
王之涣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的详解和译文】

作者简介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后迁居绛州(今山西新绛县),唐代诗人

#$$$$$$$$$$$$$$$$$$$$$$$$%


格律
○平声●仄声⊙可平可仄△平韵▲仄韵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3$$#%%%%%%%6$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注释
1.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3$$#%%%%%%%6$
2.白日:太阳
鹳雀楼
鹳雀楼
3.依:依傍。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


4.穷:尽。
5.千里目:眼界宽阔。
6.更:再。

译文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的鉴赏】
诗意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

#$$$$$$$$$$$$$$$$$$$$$$$$%


其中,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写得景象壮阔,气势雄浑。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而我们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
www.18art.com
鹳雀楼
鹳雀楼
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这是天空景、远方景、西望景。次句写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这是由地面望到天边,由近望到远,由西望到东。这两句诗合起来,就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全都容纳进诗笔之下,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特别辽远。就次句诗而言,诗人身在鹳雀楼上,不可能望见黄河入海,句中写的是诗人目送黄河远去天边而产生的意中景,是把当前景与意中景溶合为一的写法。这样写,更增加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
www.18art.com
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这两句诗,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既别翻新意,出人意表,又与前两句诗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紧密;同时,在收尾处用一“楼”字,也起了点题作用,说明这是一首登楼诗。
www.18art.com

从这后半首诗,可知前半首写的可能是在第二层楼所见,而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的过程,而含意深远,耐人探索。这里有诗人的向上进取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

附件列表


137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西安钟楼    下一篇 1964年纽约世博会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