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百科-书画艺术网旗下最专业最具权威的书画艺术百科  > 所属分类  >  建筑   
[15] 评论[0] 编辑

含元殿

含元殿是大明宫的前朝第一正殿,也是唐长安城的标志建筑,

(图)含元殿
含元殿
建成于龙朔三年(663年),毁于僖宗光启二年(886年),存在了220余年,其间逢元旦冬至,皇帝大多在这里举行大朝贺活动。含元殿遗址位于自强东路革新街北口,保存较为完整。2003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日本三方合作实施的含元殿遗址保护工程实现全面竣工;2004年,日本政府无偿文化援助的文物陈列馆和砖窑址保护厅相继建成,陈列馆展出大明宫遗址出土的文物标本。据史籍记载:大明宫内的殿堂约有五十余座。唐末,大明宫多次遭战乱破坏,光启二年(886年)毁废,至光化元年(898年)又再度修复,天祐迁都(904年)时最后废毁,沦为废墟。 
#$$$$$$$$$$$$$$$$$$$$$$$$%

建筑结构

含元殿建在高出南面地面10米以上的高岗上,前面用砖砌成高大的墩台,设三条坡、平相间的道路登上,称龙尾

(图)含元殿
含元殿立体图
道。台顶又建二层殿基,下称“陛”,上称“阶”。墩台、龙尾道、陛、阶四周都有雕刻精致的石栏杆环绕。殿即建在最上层台基上,为重檐庑殿顶建筑,总宽近58米。殿身面阔十一间,进深四间,四周加一圈深一间的廊,形成面阔十三间、深六间的下檐。含元殿东西侧各有廊十一间,至角矩折向南通向翔鸾、栖凤二阁。二阁作三重子母阙的形式,下有高大的砖砌墩台。二阙下左右外侧有各长十五间的东朝堂和西朝堂。含元殿居高临下,两翼开张,包括二阁在内,建筑群总宽约200米,气势弘大,大朝会时数万人列于殿下广场,是最能反映唐代气魄的宫殿。

#$$$$$$$$$$$$$$$$$$$$$$$$%

唐代大明宫的正殿,殿基高于坡下15米,面阔11间,进深4间,殿外四周有宽约5米的“玉阶”三级,殿前有长达70余米的龙尾道至殿阶。殿前方左右分峙翔鸾、栖凤二阁,殿阁之间有回廊相连,成“凹”形,是周汉以来“阙”制的发展,且影响了历代宫阙直至明紫禁城的午门。含元殿在“凹”形平面上组合大殿高阁,相互呼应,轮廓起伏,体量巨大,气势伟丽,开朗而辉煌,极富精神震慑力。古时有人形容它的气魄“如日之生”、“如在霄汉”,不愧为大唐建筑杰出的代表。含元殿662年开始营建,翌年建成。 www.18art.com

含元殿利用龙首原高地为殿基。其大台基是因就南坡铲削并夯筑增补而成。含元殿就是建立在这高大的台基上。可以由此俯视长安城。含元殿平面呈“凹”字形,殿面阔11间,进深4间,各间广5.3米。四周加一圈深1间的廊,形成面阔十三间、深六间的下檐。含元殿东西两侧前方有翔鸾、栖凤两阁,以曲尺形廊庑与含元殿相连。两阁前侧各有一处朝堂遗址。殿即建在最上层台基上,为重檐庑殿顶建筑,总宽近58米。含元殿居高临下,两翼开张,包括二阁在内,建筑群总宽约200米,气势弘大,大朝会时数万人列于殿下广场,李华在《含元殿赋》云:“左翔弯而右栖凤,翘两闕而为翼。”足见其壮观。殿前有长78米的“龙尾道”,砖石砌筑,阶梯与漫坡相间,三条并列,中间御道宽25.5米,两侧道各宽4.5米。道面平段铺素面方砖,坡面铺莲花方砖,两边为有石柱和螭首的青石勾阑。墩台、龙尾道、陛、阶四周都有雕刻精致的石栏杆环绕。 #3$$#%%%%%%%6$

新发现的唐代殿前渠道位于含元殿遗址土台以南130米处,东西走向,已探知长度为400余米。从部分试掘区看,渠道在唐代时南北宽约4米、深约1.6米,渠道两壁较直,局部有砌砖护岸现象。在渠道遗址上,考古人员还清理出3座唐代木桥遗存,其中中央一桥正与含元殿中心相对,从桥桩柱洞的遗迹可知,桥东西长约17米、南北宽约4.3米。东西两桥则与百官上朝前暂时休息的东、西朝堂南北相对,其作用犹如后世皇帝宫殿建筑中的“金水桥”。

www.18art.com

宫殿组成

含元殿前的唐代水渠道:

(图)含元殿
含元殿西侧
www.18art.com

位于含元殿遗址一层大台以南130米处。东西走向,且基本与含元殿南沿平行。经探察试掘而明确的渠道长度有400余米,东西贯穿整个御道拆迁范围。另外,从勘探得知,在御道拆迁范围的东西两侧,该水渠道还有延伸部分。从发掘的几处段落来看,该渠道两壁较直,底部较平,两壁局部还发现有砌砖现象。水渠道南北宽3.65米—4.0米,深1.6米左右。东段略浅,西段略深,推测渠道内水的流向为由东向西。另外,在渠道内还出土有大量的唐代砖瓦、石块、螺壳、陶瓷器、铜钱、铁钉、铁剑等遗物。从地层剖面来看,该渠道在唐以后还沿用,明清时期还曾一度疏浚过。
#3$$#%%%%%%%6$


唐代水渠道上有三座桥:
发现的三座桥梁,皆位于上述含元殿南部唐代水渠道之上。相对位置分别在含元殿正南、含元殿西朝堂正南、含元殿东朝堂正南。暂命名为中央桥梁基础、西侧桥梁基础、东侧桥梁基础。中央桥梁基础位于含元殿遗址中央正南130米处的唐代水渠道上。叠压于渠道淤土和唐末五代文化层下。该桥梁基础东西长约17米、南北宽约4.3米。
www.18art.com


西侧桥梁基础位于西朝堂南侧的渠道上:
东距中央桥梁基础约128米。桥梁基础南北长4.65、东西宽6.85米。成排的木桩洞遗迹依南北两岸而设,均为单排木桩洞。 东侧桥梁基础位于东朝堂南侧的渠道上,西距中央桥梁基础约129米。位置基本与西侧桥梁基础东西对称。该桥梁未进行全面发掘,桥梁基础的形制、大小等推测与西侧桥梁基础相仿。 #3$$#%%%%%%%6$
发现两条步行道,唐代水渠道南岸道路沿渠道而走,东西向。已发现的道路东西长约400米、南北宽约15米。路土密集厚实,路土厚约15~32厘米,道路上唐代车辙痕迹明显,可见该道路沿用时间很长。 #$$$$$$$$$$$$$$$$$$$$$$$$%
含元殿西朝堂南部的步行砖道,位于含元殿西朝堂遗址南部,呈南北走向,方向为北偏西1°20′。分布于上述含元殿前水渠道西侧桥梁基础的南北两侧,构成了去往含元殿西朝堂通道。从试掘情况来看,该道路可分早、晚两期路面。

#$$$$$$$$$$$$$$$$$$$$$$$$%

晚期砖道
仅在渠道以北保留一段,叠压于唐末五代文化堆积之下,残长28.5、宽约1.2米。路面砌砖大部分已被毁,仅余路两边的侧立砖和顶缝砖以及路基垫底砖。早期砖道,叠压于晚期砖道正下方0.5米。被水渠隔为南北两段,南段保存完整,北段因受晚期铺砖路覆压,所以只是局部解剖了一段。该道路呈正南北方向,发掘长度约为5.6米,路宽1.1米左右。路面铺设打磨光滑、表面渗炭处理过的青昆方砖,中间杂以莲花纹方砖,两侧再以长方砖侧立砌成,方砖边长约32-35厘米,长方形砖长35-36厘米。

#3$$#%%%%%%%6$

历史背景

大明宫是唐长安城三大宫室中规模最大的一处,贞观八年(634年)初建,是太宗李世民为太上皇李渊避暑而建的

(图)含元殿
含元殿
夏宫,工程未完,李渊病死,营造工程停止。龙朔二年(662年)再建而成,高宗遂即迁进居住,以后的唐朝皇帝大多在这里朝寝,为唐王朝200余年间的统治中心。宫内曾发生过多次历史重大事件,大明宫一度也是黄巢农民起义军的政权所在,广明元年(880年)十二月,农民军进入长安,黄巢登上大明宫含元殿举行了盛大的即位典礼,然后在丹凤门城楼宣布国号为“大齐”。大明宫规模宏大,建制严谨,平面布局呈南北长方形,南宫城就是京城北郭城东边的一段,另筑北、东、西三面宫城,宫区占地约3.5平方公里,宫城总长8724米。

#3$$#%%%%%%%6$

用途

含元殿是大明宫中轴线上的第一座宫殿。是举行重要典礼仪式如册封、改元、受贡等重要活动的场所。因经常举行各种国家仪典而屡屡出现于历史典藉中。麟德殿是皇帝举行宫廷宴会、乐舞表演以及会见宾客的场所,长安三年(703年),武则天在此会见并设宴款待日本遣唐使粟田真人。以后的200多年间一直被使用,是举行国家仪式、大典之处,所谓“千官望长安,万国拜含元”、“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就是描写含元殿大朝会的盛况。遗址保存完整,现已实施遗址保护复原工程。据记载:“龙朔二年造蓬莱宫含元殿”(《长安志》卷六),高宗于龙朔三年四月“幸蓬莱宫新起含元殿”(《旧唐书•高宗记》),可知含元殿建造工期最多不过一年。史书记载公元663年含元殿建成。每有外使朝会,皇帝端坐殿上,显示出大唐王朝的威严。含元殿是丹凤门内正殿,称“外朝”,位于丹凤门正北龙首原南沿,也就是《六典》原注所谓“即龙首山之东趾”。距丹凤门四百余步,是长安城最宏伟的建筑。也是最能反映唐代气魄的宫殿。

www.18art.com

遗址现状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唐城工作队为配合大明宫含元殿御道项目保护工程建设,对拆迁范围内进行了考

(图)含元殿
含元殿遗址
古勘探和发掘工作。在含元殿遗址南部新发现了一处水渠道、三座桥梁、两处道路等重要的唐代考古遗址。 中、日两国考古机构合作发掘大明宫太液池项目正在进行中。

#$$$$$$$$$$$$$$$$$$$$$$$$%



为了有效保护大明宫遗址,西安市人民政府设立了大明宫遗址保管所,负责大明宫遗址保护和管理的日常事务、开展社会教育和文物宣传活动、参加田野考古发掘和随工清理、收藏出土的文物标本、组织实施文物保护维修工程、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大明宫遗址位于西安市自强东路以北,玄武路以南范围内,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田野考古工作,迄今已取得丰硕成果,在全面勘探的基础上,重点发掘了麟德殿、含元殿、三清殿等殿堂遗址和重玄门、玄武门等宫门遗址。大明宫遗址保存比较完整,埋藏丰富,是唐代建筑研究的珍贵实物资料。1961年被国务院首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殿前百余米有门址遗迹,可能为牌坊式建筑。门左右有横贯宫城的隔墙。门前面是一大广场。这组庞大的宫殿建筑群,体现了唐代建筑的雄浑风格,成为后世宫殿的范例。含元殿一直使用到唐朝末年,自兴建至唐末被毁的二百余年当中,历经了德宗贞元四年(788年)的地震和几次大风、大雨的自然损害,不断有所维修,但始终未见有重大拆改或重建的记录。殿毁于唐末兵火。含元殿址中出土有大量表面呈黑色光亮的陶瓦,当是殿顶的屋面用瓦,还出有一些琉璃瓦片,估计此殿的檐口使用了琉璃剪边的作法。在台基四周出土残石柱和螭首石刻残块多件。翔鸾阁北廊道的西侧出土许多铁甲片及矛头10个,推测是在兵火战乱中被遗弃的。唐代许多重大庆典和朝会多在含元殿举行,其建筑形制极为威严壮观。现残存殿址台基东西长75.9、南北宽41.3,高出南面地坪10余米。殿东、北、西三面为夯筑土墙,白灰抹面。殿址上现存方形柱础一座,下面方形部分长宽各1.4米,高0.52米,上凸覆盆高10厘米,上径84厘米。仅从这一构件的尺寸,可见含元殿的尺度规模。 #3$$#%%%%%%%6$

相关词条

唐朝 遗址 景观
宫殿 庆典 风景
历史 武则天 风景
大明宫 旅游 西安

#$$$$$$$$$$$$$$$$$$$$$$$$%

  #$$$$$$$$$$$$$$$$$$$$$$$$%

  www.18art.com

  #3$$#%%%%%%%6$

参考资料

[1] 山西资料网 http://www.xtour.cn/2005-3/2005329144106.htm
[2] 古城热线 http://forum.xaonline.com/forumui/forumMainTopic.aspx?forumID=332&topicID=1386603 #3$$#%%%%%%%6$
[3] 数字中国 http://www.china001.com/show_hdr.php?xname=PPDDMV0&dname=M8ENB41&xpos=44 
[4] 南方网 http://www.southcn.com/news/china/focuspic/200404300179.htm #3$$#%%%%%%%6$

附件列表


15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吕贝克    下一篇 含元殿遗址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