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百科-书画艺术网旗下最专业最具权威的书画艺术百科  > 所属分类  >  建筑   
[28] 评论[0] 编辑

隋舍利塔

(图)隋舍利塔隋舍利塔
隋舍利塔,隶属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长沙市岳麓山清风峡南侧,爱晚亭右前方。相传隋文帝杨坚为感戴僧尼智仙抚养之恩,诏令在全国各处名山建佛塔以藏舍利子,是塔故名隋舍利塔。塔建于隋仁寿二年(602),五代时被毁。民国初年,麓山寺僧寻得遗址将塔复建。1957年修整时,在塔外加修石护栏。"文化大革命"中遭破坏。近年已按原貌修复。塔用花岗石构成,外形酷似一僧帽,分三层,底层为塔基,作须弥座式,四角作芭蕉叶形,浮雕力士像;中层以整块花岗石琢成圆形,两端收分似纺锤;上层为一僧帽状石,通高3米,边长1.3米。塔的前方竖花岗石碑一通,碑高1.6米,宽0.5米,正面刻"隋舍利塔",碑阴刻"共建菩提"。过了枫林桥,便能见到一座形似僧帽的古塔,塔基正方形,花岗石砌成,边长约2米,塔高12米,四角和正面共有五幅浮雕,正面是佛象。塔分三层,底层为须弥座,浮雕力士像,中层以整块花岗石雕成圆形,两端收分,上层为僧帽状,塔前竖花岗岩石碑,正面刻有“隋舍利塔”背石刻有“共建菩提”,外设石栏保护。
简介
宋沙门觉范撰《院感应佛舍利塔记》:隋文帝杨坚梁武帝大周七年六月出生于同州(今陕西大荔县)大兴寺中,婴儿时曾暴虐,有尼名“智仙”者,从外至,对杨坚之父杨忠说,此儿大有福分,为天佛所佑,不可令居家中,当代为养育,于是杨忠辟馆延居,杨坚30岁时,才让他回家,女尼以舍利子数百颗授之,曰:“以此福苍生”。隋文帝杨坚为感谢僧尼智仙抚养之恩,称帝后于仁寿二年(公元602年)诏令全国五十二州,在名山福地绘塔,分藏舍利子,塔下绘尼之像以纪之,是故塔名隋舍利塔。据说塔建于隋仁寿二年(602),岳麓山这座塔就是其中之一,五代时被毁,民国初年,麓山寺僧寻得遗址将塔复建。1957年修整时,在塔外加修石栏保护。   
地理位置
(图)隋舍利塔隋舍利塔在长沙的位置
(图)隋舍利塔隋舍利塔在中国的位置
历史
(图)隋舍利塔隋舍利塔
隋文帝杨坚在登皇位之前,曾得到梵僧给的一包舍利,后来让工匠打制了一只精致的七宝箱,将舍利供奉在里面,并在京都建造了连基双塔,塔下藏置了舍利。
   
隋仁寿元年(601)六月十三日是隋文帝六十岁生日,他召集了几位高僧,兴论弘扬佛法之道,最后下令在中国三十个州,各在高爽清净之地建造舍利宝塔,同时书诏以示天下:
 
“朕皈依三宝,重兴圣教,思与四海之内一切人民,俱发菩提,共修福业,使当今见在,爰及来世,永作善因,同登妙果,宣请沙门三十人,谙解法相,兼堪宣导者,各将侍者二人,并散官各给一人,熏陆香一百二十斤,马五匹,分道送舍利往诸州起塔,为朕、皇后、太子、诸王子孙等及内外官人,一切民庶,幽显生灵,各七日行道并忏悔,起行道日,打刹莫问同州异州,任人布施,钱限至十文以下,不得过十文,所施之钱,以供修塔,若少,不充役丁及用库物,率土诸州,僧尼并为舍利设斋,限十月十五日午时,同下入石函,总管、刺史以下,县尉以上,自非军机,停常务七日,专检校行道,及打刹等事,务尽诚敬,符朕意焉。”
   
在京起塔之晨,于大兴殿行迎请佛舍利典礼时,本定沙门360人,但作法时却多了一位,侍臣密奏帝,帝环视之,见一异僧,披褐色衣,随僧行礼,乃谓左右曰:勿惊动他,待礼毕另见。礼毕后,异僧忽然失踪,帝因谓曰:佛法重兴,必有感应。
   
文帝将舍利分别放入三十只金瓶中,金瓶再分别放入到琉璃瓶,又以熏香之泥封印其盖,送往三十州后,再依次置于铜函和石函。
   
隋文帝诚心所感,所以在装藏佛舍利入塔之前后,天空和大地出现了很多的祥瑞。
隋祖师与舍利塔
僧朗法师,恒州人,自幼出家,为人虚若谷,慈悲和蔼,广学博闻,大众归附。
   
隋仁寿年间,奉敕命送舍利往广州灵鹫山果实寺建塔供养,朗师乃勘定塔基在西对岸之枕山,该山一直荒芜,人迹罕至,适开工掘地六尺时,获得了三个石函,两函内各有铜函,盛放银佛银仙像各两尊,另一函内有金银瓶,有铭文曰“宋元徽元年(南朝.刘宋,公元473年)建塔”。寺中旧碑上说:“宋永初元年(420),天竺沙门僧律,从此经过,闻钟磬声,天花满山,因此就地建起寺院。其后有梵僧求那跋摩来居此寺,曰:“此山将来必有菩萨圣主,大弘佛法建造宝塔。”遂以铭之。”僧朗法师,岂非乘愿再来之人。
隋舍利塔碑
(图)隋舍利塔隋舍利塔碑 清拓片裱本
佛教起源于印度,在西汉时传入中国,与中国的道教并驾齐驱,至东汉时始得盛行,魏晋南北朝时更广泛流布开来。当时由于诸侯割据,战乱频繁,再加上天灾人祸,生命苦短,人们为了求得精神上的寄托和解脱,乃信奉释道,或塑造佛像,或新建寺塔,为了弘扬佛法,必施之于文字,于是刻经、写经、造像题记、建塔刻铭、幢柱刻经等开始盛行起来,宗教与书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当时人镌刻经文时,必延请文人学士及善书者撰文书丹,近百年来在敦煌密室中发现的大量写经以及摩崖石刻、塔铭庙碑、幢柱、石窟、造像等实物为我们研究前人书法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资料。纸无千年之寿,必铭石以流传后世,至隋代时,虽有麻纸可以书写,但重要的记事必勒之于石。  
#3$$#%%%%%%%6$

此碑楷法已相当成熟,结字方正宽博,匀称妥帖,笔意虽无唐人楷法的起讫分明,却亦写得圆融浑厚,显得平正而不板滞,饶具变化之美。其中个别字还夹杂着一些篆意和隶意,但总体上来讲,此碑已十分接近唐人楷法,可谓承六朝之余绪,开唐楷之先声。
附近景点
岳麓山 岳麓书院 隋舍利塔 黄兴墓 焦达峰墓
麓山寺碑 响鼓岭 笑啼崖 蟒蛇洞 蔡锷墓
禹之谟墓 盆景园 赫曦台 印心书屋 云麓宫
爱晚亭 禹王碑 半山亭 麓山寺 白鹤泉
大围山 长沙世界之窗 湖南省博物馆 橘子洲 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
花明楼 天心阁 开福寺 天心公园 灰汤温泉
参考资料

附件列表


28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隋朝建筑    下一篇 隘门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