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百科-书画艺术网旗下最专业最具权威的书画艺术百科  > 所属分类  >  国画   
[0] 评论[0] 编辑

《岁寒三友图》

国画简介
 在中国画中,松、竹、梅是常被表现的题材,而在“文人画”中,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取松、竹、梅都可傲凌风雪,不畏霜寒之性,表现人格品质和气节。苏东坡有诗曰:“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又如文同画梅、竹、石题:“梅寒而秀,竹瘦而寿,石丑而文,是三益友。”松树早在唐代吴道子时就常被画在壁障上,后世多在山水画中运用,也有单独画松成幅的。竹是文同笔下的“常客”。梅的画法在杨无咎时创出后,后世画梅能手也层出不穷。到赵孟坚时才把松、竹、梅放在一起,创“岁寒三友”之格。 #$$$$$$$$$$$$$$$$$$$$$$$$%

松树
唐寅《岁寒三友图唐寅《岁寒三友图》

松树四季常青,姿态挺拔,叶密生而有层云簇拥之势,欹斜层叠,不啻马远、刘松年笔意。在万物萧疏的隆冬,松树依旧郁郁葱葱,精神抖擞,象征着青春常在和坚强不屈。松树的品格是国人最为崇拜的。

#$$$$$$$$$$$$$$$$$$$$$$$$%

翠竹

竹是高雅、纯洁、虚心、有节的象征,古今庭园几乎无园不竹,居而有竹,则幽簧拂窗,清气满院;竹影婆娑,姿态入画,碧叶经冬不凋,清秀而又潇洒。古往今来,“不可一日无此君”已成了众多文人雅士的偏好。 #3$$#%%%%%%%6$

梅花

梅花为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姿、色、香、韵俱佳。宋人林和靖的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将梅花的姿容、神韵描绘得淋漓尽致。漫天飞雪之际,独有梅花笑傲严寒,破蕊怒放,这是何等的可爱、可贵![1] #$$$$$$$$$$$$$$$$$$$$$$$$%

赵孟坚画

《岁寒三友图》南宋 赵孟坚 #3$$#%%%%%%%6$

《岁寒三友图》南宋 赵孟坚《岁寒三友图》南宋 赵孟坚

 册 纸:水墨 www.18art.com

尺寸:32.2 x 53.4公分

www.18art.com

收藏地址:台北故宫博物院

www.18art.com

净莹净的纸面上,画家以墨笔画上一株饱结花朵、苞蕾的梅枝,继而交错、绕夹著如星芒般的松针与墨影般的竹叶,将它们横斜置於画面中央。这三株折枝植物的组合,不但是一件写生佳作,同时画中「岁寒三友」-松、竹、梅的组合,又代表当时文人认为应该具备的节操与美 德。 #3$$#%%%%%%%6$

从宋代开始,中国画里的花草树木,在讲究其形态之外,也多具有象徵的意涵。松、竹、梅,因为能耐寒,所以很早就在文学、艺术中,得到许多人们的青睐与赞赏。但将它们组成「三友」,并用来比况身处乱世,不变其节的忠贞之士,却已是南宋末年的事了。 www.18art.com

这幅「岁寒三友」的作者,为南宋末年,集文人、士夫、画家身份於一身的赵孟坚(1199-1264或至1267)。由於经歷丧国的痛楚,赵孟坚常以水墨或白描画梅、兰、水仙等,来表达他清高坚贞的品格。「岁寒三友」图亦工亦写,梅花以淡墨衬染著用细笔、浓墨所圈钩的花瓣,松针用笔尖挺劲拔,墨竹则以中锋运使,挺劲有力。松、竹、梅画法各异,笔墨清新,充满韵致,是幅极具精神的南宋小品。 [2] #$$$$$$$$$$$$$$$$$$$$$$$$%

赵孟坚《岁寒三友图》赵孟坚《岁寒三友图》

 这幅《岁寒三友图》以折枝形式将梅、松、竹组合在一起,虽然画得比较工整和写实,但与那种勾勒着色的工笔重彩则迥然有别。重墨粗线画出的竹叶、劲挺而规整排列的松枝与圈勾后显示为百花的梅朵,形成视觉形式的韵致。

#$$$$$$$$$$$$$$$$$$$$$$$$%

宋以后,“岁寒三友”也常被作为瓷器的装饰题材,或是用石块、柏树代替梅或松树而组成岁寒三友图的。赵孟坚晚年多作梅竹,他所画墨竹取法文同,而用笔比文同瘦劲,并着意竹叶的大小、长短变化;他所画的墨梅学杨无咎,但比杨的笔法更为清瘦雅逸,显得爽利。赵孟坚在书梅竹三诗卷中曾这样写道:“从头总是杨汤法,拼下功夫岂一朝。”又说:“浓写花枝淡写梢,鳞皮老干墨微焦。笔分三踢攒成瓣,珠晕一圆工点椒。”

#3$$#%%%%%%%6$

“岁寒三友”至赵孟坚时成定格,梅、兰、竹、菊“四君子”画的程式中,墨兰又是赵孟坚所创。他的墨兰也受文同画竹之法的影响,以笔墨直接写出兰叶,点出兰花,把兰叶翻卷刚柔和兰花的婀娜姿态表现得十分传神。而且,赵孟坚还创出一笔长、二笔短、三笔“破凤眼”的写兰规则,概括了草本植物的生长规律,他之后的花草画家多借鉴这种兰叶的穿插方法。此外,赵孟坚还创出了水墨水仙画法,是以双钩渲染,把水仙的凌波绝尘之情态表现得非常传神。从他的画中,我们可以看到,赵孟坚留给后世的,不仅是画迹和画法,更重要的是一种品格,人们所追求的是他的“意”和“迹”的高度统一。 www.18art.com

徐世昌画
《岁寒三友图》《岁寒三友图》—徐世昌画

这幅《岁寒三友图》以折枝形式将梅、松、竹组合在一起,虽然画得比较工整和写实,但与那种勾勒着色的工笔重彩则迥然有别。重墨粗线画出的竹叶、劲挺而规整排列的松枝与圈勾后显示为百花的梅朵,形成视觉形式的韵致。 www.18art.com

徐世昌(1854~1939年),字卜五,号菊人,别署水竹邨人,生于河南卫辉。1918年至1922年任民国大总统。1922年6月,徐世昌被派系“逼宫”下野,随后到新乡卫辉,开始过诗、、画三位一体的“隐逸”生活。 www.18art.com


徐世昌六岁开始学画,善画山水、松竹,尤其喜欢绘制扇面,他的代表作《晴风露月四竹图》极为出名,人称:“画中晴,振雨露声;风竹摇曳飘洒,露竹沐甘浸润;月竹清漪宜人,为竹作中之精品。” [3]

#3$$#%%%%%%%6$

#$$$$$$$$$$$$$$$$$$$$$$$$%

八大山人画

基本资料

www.18art.com

岁寒三友图岁寒三友图

作品:岁寒三友图 #$$$$$$$$$$$$$$$$$$$$$$$$%
作者:八大山人
规格:172×69cm
估价:RMB 3,000,000-5,000,000
成交价:4,350,000 #$$$$$$$$$$$$$$$$$$$$$$$$%


内容:莹净的纸面上,画家以墨笔画上一株饱结花朵、苞蕾的梅枝,继而交错、绕夹着如星芒般的松针与墨影般的竹叶,将它们横斜置于画面中央。这三株折枝植物的组合,不但是一件写生佳作,同时画中「岁寒三友」-松、竹、梅的组合,又代表当时文人认为应该具备的节操与美德。

#3$$#%%%%%%%6$


从宋代开始,中国画里的花草树木,在讲究其形态之外,也多具有象征的意涵。松、竹、梅,因为能耐寒,所以很早就在文学、艺术中,得到许多人们的青睐与赞赏。但将它们组成「三友」,并用来比况身处乱世,不变其节的忠贞之士,是南宋末年的事了。 #3$$#%%%%%%%6$

图中款识:丁丑十一月望日友翁沈先生自豫将归赣八大山人浮白于洛阳再浮白于汉阳王家曰:麟今年六十有八也望七可预为寿叁友岁寒梅竹松也画竹(八大山人至日)相见幸会惿苇大官之厨大火西流而为之画伴随其讳以为之贺曰预贺由来吴楚星同寅豫曰:扬州可放梅梦自文昌随北斗(文昌星六北斗星七比之梅放六放)辰要驸焉列三台(梅竹松三),论功彩群难麟跃(三友比之苏德一人)百面氤氲悬鼐开真个驴乡仙鹤在成仙夸鹤健徘徊八大山人顿书。 www.18art.com
钤印:八大山人(白) 何园(朱) 驴屋屋(白) 在芙(朱)

www.18art.com

作者:八大山人, 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清初画坛“四僧”之一。原为明朝王孙,明灭亡后,国毁家亡,心情悲愤,落发为僧,他一生对明忠心耿耿,以明朝遗民自居,不肯与清合作。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写心意,如画鱼、鸭、鸟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满倔强之气。笔墨特点以放任恣纵见长,苍劲圆秀,清逸横生,不论大幅或小品,都有浑朴酣畅又明朗秀健的风神。章法结构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朱耷的绘画对后世影响极大。 #$$$$$$$$$$$$$$$$$$$$$$$$%
归宿:八大山人《岁寒三友图》于北京北纬2009年秋季拍卖会从3,000,000元起拍,最终以4,350,000元成交。 [4]

www.18art.com

樊圻画
樊圻《岁寒三友图》樊圻《岁寒三友图》

作者:樊圻 材质 纸本

#$$$$$$$$$$$$$$$$$$$$$$$$%

标题:岁寒三友图 年代 清代

#$$$$$$$$$$$$$$$$$$$$$$$$%

规格 :纵88厘米 横57厘米

www.18art.com

 种类:立轴 设色
此画中以兰、梅、山茶为题,辅以奇石。梅枝以墨线钩勒,染以赭石,略加点苔。梅花及水仙以白描手法绘出,清丽动人。山茶及水仙叶丛以没骨之法写出,柔和润泽。中间奇石以积墨法渲染而成,厚实凝重,不以线勾,却以留白做线勾画形状层次,脱俗绝伦。画面韵雅气清,显“三友”之高贵。

www.18art.com

于右任与《岁寒三友图》
于右任先生大笔如椽,一生所作诗词甚多,其中不少与中山陵有关。1928年1月,于右任、何香凝、经亨颐、陈树人一起到紫金山晋谒正在建造中的中山陵墓。何香凝是人们崇敬的革命家和艺术家,经亨颐是廖承志夫人经普椿的父亲,一生高风亮节,诗书画印的造诣都相当高。陈树人则是岭南画派的创始人之一。他们四人谒陵后,合作了一幅画《岁寒三友图》,何香凝画古梅,经亨颐作翠竹,陈树人绘奇松;然后由于右任在上面题诗二首,其一:“紫金山上中山墓,扫墓来时墓已寒。万物昭苏雪启蛰,画图留作后人看。”其二:“松奇梅古竹潇洒,经酒陈诗廖哭声。润色江山一支笔,无聊来写此时情。”诗中的“经酒陈诗廖哭声”一句,于氏曾经有过注解:“经先生豪于饮,廖夫人以仲凯先生殉国所为诗,直皆血泪。陈先生诗名“寒绿吟草”。
于右任于右任
www.18art.com


归属
1932年“一·二八”之后,何香凝约当年合作《岁寒三友图》的老朋友,组成了“寒之友”社,他们用写字作画来排遣胸中愤慨。到1936年,国运之危,殆如累卵。于右任与何香凝、陈树人、经亨颐又重新合作了《岁寒三友图》二十幅,何、陈、经分画竹松梅,于右任仍旧题写1928年作的那两首诗,件件都有特色。1936年11月,何香凝在南京主办书画义卖展览时,这批《岁寒三友图》为很多人争相购买。冯玉祥、马超俊、杨杰、梁寒操、李宗狱等人都各买了一幅;钱大钧的夫人买了两幅。义卖得款,连同书画展览的其他一百多件作品的笔润所得,何香凝全部捐赠给奋战在冰天雪地里的抗日义勇军将士。

www.18art.com



1949年于先生到了台湾,但他对大陆、故乡、亲人、旧友无时不在思念中,对中山陵也从未忘怀。这《岁寒三友国》后来有一幅流落到台湾画市上,他的一位朋友买了回去。于氏重睹当年和老友谒陵后合作的字画,不由感慨万端,联想当年“寒之友”社的经亨颐、陈树人早逝,潸然泪下,于是提笔在画上补写了一“时”字,增题了两首诗:“三十年来补一字,完成题画岁寒诗。相逢回念寒三友,泉下经陈知不知?”“破碎山河期再造,凋零师友记同游。中山陵树年年老,扫墓于朗已白头。”一时盛传海内外。 [5]

#$$$$$$$$$$$$$$$$$$$$$$$$%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十八应真图卷》    下一篇 于新生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