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百科-书画艺术网旗下最专业最具权威的书画艺术百科 >> 丛法刻贴 >> 历史版本
编辑时间历史版本内容长度图片数目录数修改原因
07-08 11:32 最新历史版本 8033 1 0
  返回词条

丛法刻贴

丛法刻贴

丛法刻贴又称丛刻,丛拓(集拓)。古代书法艺术作品,

丛法刻贴
丛法刻贴
绝大部分是靠拓本得以流传的。碑拓始于何时,至今至今难有定论,程大昌有"远自秦汉"说。但在隋以前的著作中,尚无后世墨拓术的资料。北宋黄庭坚有"孔庙虞书贞观刻,千两黄金难买得"之句。但现存最早的墨拓本实物,即原存敦煌千佛洞中的唐太宗《温泉铭》了。碑帖拓本与书法真迹相较,自是易于寻求,传播广泛,但古之学书者要广泛学习和欣赏各种风格的作品,找寻多种拓本,仍有一定困难。由此,丛帖应运而生。
丛帖(亦称丛刻、套帖),从五代时期开始,南唐出现了最早的丛帖—— 《澄清堂帖》,由南唐后主李煜徐铉摹勒上石,现存甲丙丁三卷,均为王羲之书。北宋淳化三年(公元992年)宋太宗尽出宫中珍藏名迹,命侍书王著摹刻于枣木板上,拓为《淳化阁帖》 ,简称《阁帖》 。共十卷,二王书占五卷。书者从传说人物苍颉到唐共101人。在宋代, 《阁帖》即有了翻刻本,如《默江帖》《临江帖》 (即《戏鱼堂帖》)等。而以《淳化阁帖》为基础增删后翻刻的丛帖更多、更复杂。主要有: 《潭帖》 (又名《庆历长沙帖》)十卷,增加了大王的《霜寒帖》 、 《十七帖》和晋王蒙、唐颜真卿之书,《潭帖》刻于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开了私人刻丛帖的先河; 《绎帖》 (又名《潘附马帖》)二十卷,主要增添了二王书五卷,张旭书一卷,宋太宗一卷。由以上二帖又衍生出大量别本,形成了庞大的《淳化阁帖系》。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宋徽宗出宫中所藏《淳化阁帖》所用之真迹,由蔡京摹勒刻石于太清楼,成《大观帖》十卷(亦名《大观太清楼帖》)。而宋代不属于《淳化阁帖》帖系的丛帖,较著名的有:   《越州石氏小楷》杨休刻,收《黄庭经》《曹娥碑》等二十五种。 《历代钟鼎器款识》薜尚功刻,收篆文,共二十卷。 《凤墅帖》 ,曾宏父刻,前、后帖共四十卷,搜罗宋一代名人书迹。
自宋以降,刻帖之风历久不衰。惟元代仅见《乐善堂帖》二册四卷,顾信摹勒上石。明代的著名丛帖有: 《停云馆帖》十二卷,文徵明刻; 《渤海藏真》八卷,海宁陈息园刻;章藻《墨池堂帖》五卷;董其昌《戏鸿堂帖》十六卷,等等。代的著名的丛帖有:冯铨刘雨若刻的《快雪堂帖》六卷:最大型的《三希堂法帖》三十二册,为乾降十二年(公元1747年)出宫中所藏历代法书真迹摹勒而成。一至五册收魏到五代16人书,六至十七册收宋代71人书,十八至二十七册收元代34人书,二十八至三十二册收明代14人书,规模为最。
 历代丛帖存量既多,种类亦繁。有官刻和私刻之分。前者如《淳化阁帖》、《大观帖》、《三希堂法帖》,后者有《潭帖》、《乐善堂帖》、《停云馆帖》等。多为博收众家,亦有单收一家,如: 《忠义堂帖》 ,专收颜真卿书,宋刘元刚刻; 《西楼帖》 ,全为苏轼书,宋汪应辰刻; 《黄文节公帖》 ,全为黄庭坚书; 《清华斋帖》 ,全为赵孟頫书; 《来仲楼帖》 ,全为董其昌书。此外还有单册帖等等。
在整个书法史长河中,法书丛帖所汇集的历代名作数量之大,传拓翻刻品类之多,对书法传播的影响极大,对中国书法的历史研究、艺术传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历代丛帖刻本中,附加着的历代收藏者存留的跋语与印章对原有法帖的历史的、书法的、文献的价值又是极大的丰富。

参考资料:
1.http://www.cicv.cn/blog/u/yfdyang/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