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百科-书画艺术网旗下最专业最具权威的书画艺术百科 >> 故宫太和殿 >> 历史版本
编辑时间历史版本内容长度图片数目录数修改原因
07-15 20:58 最新历史版本 6965 3 0
  返回词条

故宫太和殿

太和殿(明朝称奉天殿、皇极殿),俗称“金銮殿”,太和殿高35.05米,东西63米,南北35米,面积约2380多平方米。面积是紫禁城诸殿中最大的一座,而且形制也是最高规格,最富丽堂皇的建筑。

简介
(图)故宫太和殿
故宫太和殿

故宫太和殿位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是故宫外廷三大殿中最大的一座,也是故宫中最大的宫殿。民间俗称“金銮殿”,位于故宫南北中轴线的显要位置。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殿高35. 05米,面积2377平方米,共55间,72根大柱,是故宫中最高大的建筑。自太和殿建成后,距它90公里范围内就发生过6级以上强烈地震7次。其中1730年北京西郊6.5级地震,震中距太和殿15公里,1665年通县6.5级地震,震中距太和殿20公里,1679年三河平谷8级地震,震中距太和殿仅45公里。这些大震都曾使北京遭到严重破坏,多次震动金銮殿,都不曾遭到破坏。

概述
(图)太和殿内太和殿内

太和殿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帝王登基、万寿(生日)、大婚、册立皇后,或逢重要节日(比如农历元旦),都在这里举行大典。其殿顶为传统的最尊贵、等级最高的五条脊、四大坡的重檐庑殿式,均以光彩夺目的黄色琉璃瓦铺就。殿顶正脊两端装饰“龙形大吻”,张口吞脊,尾部上卷,背插留有剑把的宝剑。在殿顶4条垂脊下端,有龙头形垂首,垂脊檐角的最前端是一个骑凤凰的仙人,其后自下由上顺序排列着龙、凤、狮、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

故宫各宫殿屋檐上的仙人走兽,大致有两种功能:一是具有装饰作用;二是具有象征意义。比如,“龙形大吻”象征着祥瑞。“龙形大吻”的形象来自于《唐会要》,此书记载,海中有一种鱼,尾似鹞鹰,激浪即降雨,于是,其形象被雕刻在屋顶上,以避免火灾。骑凤凰的仙人,则有“绝处逢生、逢凶化吉”之意。据说,这位仙人是齐闵王的化身,民间有“日晒闵王,走投无路”之说,意思是东周列国时的齐闵王,被燕将乐毅击败,仓皇出逃却四处碰壁,走投无路之时,一只凤凰突然出现,齐闵王骑上后得以逢凶化吉。

行什是一个带翅膀的人像,据说是雷公或雷震子,放在屋顶,是为了防雷。太和殿是故宫中唯一有“行什”这种装饰的宫殿,它代表着太和殿具有最高的行政等级。这一点,从其他宫殿上的仙人走兽数目可以得窥一斑。

乾清宫是皇帝居住及办理政务的场所,地位仅次于太和殿,殿顶用瓦仅小于太和殿,檐角的仙人走兽数目为9;坤宁宫在明代是皇后寝宫,清代是祭神场所及结婚洞房,檐角的仙人走兽数目为7;东西六宫是后妃居住区,檐角的仙人走兽数目一般为5;其他配殿和门庑顶上的用瓦情况及的仙人走兽数目相应减少。而太和殿檐角的仙人走兽数目则因为多了一个“行什”,为10,成为故宫众殿中最显赫最具权威性的一个,也是中国建筑史上走兽数最多的孤例。

太和殿外观宏大,气象非凡,其内部亦是一派辉煌景象。历代皇帝端坐在殿内正中偏后的金銮宝座上,头顶是绚烂璀璨的藻井,足下是光润似墨玉的墁地金砖,威仪煌煌。

金銮宝座是帝王的“御用宝座”,宝座上设有雕龙染金大椅,明清两代的帝王们轮流坐着它,统治华夏大地。宝座是皇权的象征,其他任何人都不能座,即使统治了中国达48年之久的慈禧也从未坐过。由于国无二君,宝座多单独陈设。加之古时以南面为尊,因此,一般面南背北摆放,以便皇帝接受臣子“北面侍君”之礼。

据故宫专家朱家溍先生考证,这个金銮宝座很可能是明代遗物,大概是明嘉靖帝时重修皇极殿时所制。康熙年间重修太和殿时,这个曾经被废弃的龙椅经过一番整修后继续使用,一直沿用到清末。虽然金銮宝座距今已有450余年的历史,但看上去仍然金光灿烂,光艳如新。这是因为宝座由中国独特的罩漆工艺制成。其材质为珍贵名木,加以细雕后,再用足大赤金在广胶水中研细、去胶晾干,成粉末状,之后,用丝绵拂扫到打好金胶的座椅上,成为所谓“泥金”,最后罩漆。罩漆用油(一般用桐油)入漆合成,本身便具有一定的透明度,干后则呈现剔透的光泽,不仅可保护下面的色彩及漆层,又不会遮掩下面的色泽,因而会历久弥新。

关于这个金漆宝座还有一段曲折的历史。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要在太和殿举行登基大典。他不希望自己的“洪宪王朝”像满清末代王朝那样败落,不想承袭已颠覆的清王朝的旧制,于是,他将太和殿整修了一番,并用一把特地赶制的颇具西洋特色的高背大椅替换了金銮宝座。这个西洋大椅椅背很高,座面却很矮。据说是因为袁世凯腿短,却又要显示帝王气派,才如此设计。椅背上,还用白缎绣上“中华帝国”的国徽。但无论材料还是工艺,它显然都无法同金銮宝座相提并论,并且和金碧辉煌的太和殿极不相称。特别是那个椅背因年久渐渐破裂后,人们发现里面竟然塞着稻草。

时隔多年,根据文物原状陈列的历史性原则,1947年,故宫做出决定:撤下袁世凯的“龙椅”,换回原来的金銮宝座。但是,由于袁世凯当年将金銮宝座移出后随意置放在一间库房内,许多年过去了,当时谁都不知道金銮宝座置身何处。直到1959年,朱家溍先生从一张1900年的老照片上看到了太和殿内景的陈设原状,朱先生以照片为依据,按图索骥,最终在一处存放破旧家具和木料的库房中发现了这个举世珍宝。故宫博物院的专家们通力合作,用了934天,终于将其修葺一新,使其重回我们的视野。

建筑
(图)故宫太和殿故宫太和殿

最大的宫殿: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故宫内最大的宫殿。明代时,它名为奉天殿、皇极殿;到了清代改称为太和殿。它经历过三次火灾和一次兵灾,现在可见的是清朝所建的宫殿。太和殿面积为二千三百七十七平方米;从地面到脊吻的起架最高,达三十五点五米。

最高等级的殿宇形式:五脊四坡庑殿顶,黄瓦重檐;梁楣彩画用的是金龙"和玺彩画";就连角檐垂脊上仙人身后的小兽数量也最多,用了十个。殿内顶棚全是金龙图案的井口天花,正中有口衔宝珠的浮雕蟠龙藻井。

万龙竞舞的磅礴气势:殿的中央设楠木镂空透雕龙纹的金漆基台,上设九龙金漆宝座,宝座背后有雕龙金漆屏风;宝座两侧又有六根贴金盘龙大柱,东侧三根金柱的龙首向西朝着宝座张望,西侧三根金柱的龙首向东朝着宝座张望,使整个大殿万龙竞舞,从而营造出捍卫宝座的气氛。

七十二根大柱:太和殿面阔十一间,进深五间,共有七十二根大柱支撑其全部重量,其中顶梁大柱最粗最高,直径为一米零六,高为十二米七零。明代用的是楠木,采自川、广、云、贵等地;清代重建后,用的是松木,采自东北三省的深山之中。

四千七百一十八块金砖:太和殿内地面共铺二尺见方的大金砖四千七百一十八块。但是金砖并不是用黄金制成,而是在苏州特制的砖。其表面为淡黑、油润、光亮、不涩不滑。苏州一带土质好,烧工精,烧成之后达到"敲之有声,断之无孔"的程度,方可使用。

作用

登基大典之地:明清两朝共有24个皇帝在这里登基,宣布即位诏书。

朝贺之处:皇帝每逢生日也即万寿节、册立皇后、以及元旦、冬至等节日,还有派将出征、赐安和金殿传胪之时,都要在这里举行大典或仪式,接受文武白官的朝贺。

参考资料

[1] 西饲胡同 http://www.xici.net/b1049373/d78730193.htm

[2] 绍兴特快 http://ems.zjol.com.cn/07sxtk/system/2008/07/17/010557305_04.shtml

[3] 导游中国 http://www.iuchina.cn/cyzn-front/news/news_show/2007-07/5789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