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书画比赛证书

从写实到写意丨试谈杨之光人物画的本体探索

书画艺术网书画艺术2025-11-01 16:06670
杨之光(1930—2016),生于上海,原籍广东揭西。中国杰出人物画家。历任广州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画系主任、副院长。向中国美术馆、广东美术馆、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学院捐赠逾千件作品(包括代表作),原文化部为此特向其颁发了“爱国义举”奖状,广州艺术博物院建立了“杨之光艺术馆”。荣获“中国美术奖 · 终身成就奖”“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美中杰出贡献奖”等殊荣...

广告 各位艺友,有需要包装推广发软文的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艺术网创办21周年值得信赖点击❉❉☛ 在线办理

“没骨”人物画创作就是不用墨线勾勒,只以彩墨染就。前人多用于花卉,很少用于人物,但杨之光从敦煌壁画中受到启发,并结合写意花卉画法,将其实践于人物画创作。他在速写册题记中说:“弥年来余坚持以没骨法作女人体写生,并融入写意花卉技法入画,一笔定局。不拘小节。不计中西,但求神韵。”[8]30这是杨之光的绘画本体语言探索,而其1999年创作的《九八英雄颂》更是他这一探索的又一成功案例,此画“人物笔墨清澄,一笔之中兼顾了阴阳向背,笔墨轻点则人物的精神情态即刻跃然纸上,生动活泼中富有运动感”④。

从写实到写意丨试谈杨之光人物画的本体探索 杨之光人物画 第1张

杨之光 徐悲鸿像 182cm ×97cm 2005

在人物画创作上进行了将近半个世纪的探索,杨之光在人物画创作上完成了从写实到写意的转向。其2000年创作的《恩师徐悲鸿》—杨之光人物画创作收山之作,完美展现出写实与写意在人物画创作中的表现力。整幅作品笔墨淋漓,人物惟妙惟肖。杨之光在作品题跋中还回顾了年轻学艺时的经历,那是他人物画创作的起点。此作品十分重要,“甚至是他整个艺术生涯中的巅峰之作”④,既反映了他艺术人生的历程,也记录了他对绘画本体语言的探索历程。

结语

从写实到写意,反映了杨之光在绘画本体语言上的探索与精进,正如他在画中说的:“认识与表现虽不可分割,但学习之初阶段与高阶段可有所侧重。若无初阶段之严格,则难获得高阶段之自由。”[8]29他在艺术探索的道路上能找到“高阶之自由”,是难能可贵的。在对绘画本体语言的探索上,他领悟到艺术的“同源”“同理”。

从写实到写意丨试谈杨之光人物画的本体探索 杨之光人物画 第2张

杨之光、鸥洋 天涯 182cm ×97cm 1984

“从不自由到自由,从打基础到形成风格”[9],这是难能可贵的。而这正好也暗合了从写实到写意的本体语言探索过程。杨之光从实践中探索出绘画本体的精神,正好回应了时代语境与艺术语言发展的规律,也可视为中国绘画语言在当下进行本体探索的重要个案。

注释

①此观点出自“曙色—二十世纪前期广东中国画变革之路”展览前言,展览由岭南画派纪念馆主办,展览时间为2017年3月10日至26日。

②引自杨之光手写笔记本,藏于广州艺术博物院。

参考文献

[1]韦承红,陈烨.杨之光艺术研究展综述[J].粤海风,2015(5):96.

[2]杨小彦.杨之光:水墨革命与革命水墨[J].文艺研究,2009(12):111.

[3]青年团武汉市委宣传部.青年们:向科学文化进军[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56:26.

[4]杨之光.平生最忌食残羹[G]//《岭南画学丛书》编委会.杨之光四十年回顾文集.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1995.

[5]郑奇.艺术本体论:中西绘画本体发展历程比较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6(3):1.

[6]杨之光.创作札记[G]//《岭南画学丛书》编委会.杨之光四十年回顾文集.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1995:144.

[7]黎明,谭天.广州美术学院六十年大事文献:1953-1962[G].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13:187.

[8]迟轲.妙笔生“花”:杨之光“没骨法”人体速写序[J].国画家,1998(5).

[9]《岭南画学丛书》编委会.杨之光四十年回顾文集[G].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1995:188-189.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cxsdxygstyzgrwhdbtts_3.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