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百科-书画艺术网旗下最专业最具权威的书画艺术百科  > 所属分类  >  书法篆刻   
[0] 评论[0] 编辑

书品

 

书品介绍

中国古代对书法家及其作品作出品评的著作。它或分品论述而第其高下;或不分品第而评其优劣,是早期书论中的一种体裁。作者见解多只通过品评书法家及作品来表达,虽时或摘录书家小传、逸事,但着重于阐发或说明其艺术特点、人品风貌,而不同于书史之偏重记载生平事迹。这种体裁是受魏晋时期士族阶层对人物进行识鉴、品藻的习尚影响而产生的,盛于六朝、隋、唐,元明之后著述渐为稀少。

#3$$#%%%%%%%6$

 

www.18art.com

古代书品

南梁袁昂奉□撰《古今书评》,凡列25人,各以简括语句评其风格,是为书品之发端。庾肩吾《书品》,载汉至齐梁能书者123人,冠以总序,效《汉书·古今人表》之例,分上中下品,每品中又分上中下,合而为九品,各系以论,体例严谨。南朝复有齐王僧虔《论书》等著。唐李嗣真撰《书后品》,加逸品一等,载80余人,文辞绮错,条理井然。张怀□《书断》,3卷,卷上列书体10类,述源流,附之以赞,次为总论;卷中卷下,始分神妙能三品,各以体分,评百余书家,前记小传,后为评鉴,扬□古今,论辨精当,皆为前载所不及。其他如北宋米芾《海岳名言》,为平日论书语录,则别为一体,虽于古人多所贬议,却不乏精审、独到之见地。随着书法理论发展的深入,其后论书之著多不拘泥于品评一体,而渐融于内容更为广泛、繁富的书论之中。  #3$$#%%%%%%%6$

#$$$$$$$$$$$$$$$$$$$$$$$$%

庾肩吾《书品》      
#$$$$$$$$$$$$$$$$$$$$$$$$%

www.18art.com

庾肩吾(487—553?)字子慎,南阳新野即今河南人,南朝梁代著名的书法评论家,文学家,官至度支尚书。他的《书品》,与齐梁的谢赫《古画品录》,钟嵘《诗品》沈约《棋品》等,构成了:“品”文化现象,虽非无源,却盛极一时,对以后的文艺批评有着极大的影响。

#$$$$$$$$$$$$$$$$$$$$$$$$%

“品”的由来
    在书法审美中运用品评的方法,早在王羲之《自论书》中就有了。“吾书比之钟,张当抗行,或谓过之,张草犹当雁行……这是一种自我的书法品评,在他人的比较中,显现出各自的长短优劣来。”庾肩吾用“品”字替代评,论,给了这种审美方法一个最恰当的称谓,而且按品的及第构建了“上”“中”“下”三大序列,以视优长劣短,打破了以往的时间序列,羊欣,王僧虔,袁昂等,常以书家的前后为序,进行品评。庾肩吾则以优劣为前后。前者以书家为纲,后者以品评为纲。

#3$$#%%%%%%%6$


  
   庾肩吾把汉至齐梁的一百二十三位书法家按上上,上中至下中,下下的九品法论列,与九品中正制相类似。九品中正制是曹魏时创立的一种人才选拨制度,所谓“上”“中”“下“源于《论语》把人分为“上智”“中人”“下愚”之说。《汉书》以善恶道德标准制“九品”《古今人表》。在东汉征辟,察举制度下,品评人物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获得优良评语,进可入仕,退为名流,遂为风尚,至魏晋而不衰。东汉品人,重在道德行为,所谓“经明行修”主要依靠宗党平时对人的长期观察而得出的一种论断。曹操重才不重德,唯才是举使品人标准德才并重,并产生了专以品评人物为务的名士,名士口中的褒贬直接影响到了被品人的仕途进退。名士即为中正的雏形。中正官员的任务是品第人物,从家世,状,品三方面来给于界定。家世,考察门第出身。状,具体叙述道德才能。品,是结论性意见。党锢之祸后,品评人物稍有不慎会带来“破族屠身”之祸,于是品人的内容转为人的才性,气质,风貌,格调,能力等。即转向人的精神世界的品评,而审美创作作为精神世界的直接产物,也很自然地被作为品评的内容和对象了。 #3$$#%%%%%%%6$

书法品评的内容,一品书学渊源师承,这是古代文化学术传统的关注点之一,刘歆《七略》就是按流派来叙述过去的学术。二品优劣,通过纵横比较,给予审美价值判断,“比较”不仅仅是方法,也是一种潜在的思维本能,“品”是在前见基础上的“品”无前见和前识就不可能生发“品”的感觉。 #3$$#%%%%%%%6$

所以,庾肩吾《书品》既是前人书法品评经验积累下的产物,又是“品”文化现象盛行的代表作。

www.18art.com

#3$$#%%%%%%%6$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书后品    下一篇 书奴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