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管工求字启功从不拒绝·

    昨天上午,启功先生的灵堂中聚集了来自四面八方的亲友,他们面色沉痛地敬献鲜花。不少人在悲痛之余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启功在桂林博物馆鉴赏书画(图片摘自《启功》文物出版社出版)

    启功写字资助贫困生

侯刚

启功先生生前一直在资助贫困生。侯刚是北京师范大学原校办主任,和启功先生接触密切,“有一天,启功先生对我说,要写100幅字10幅画,拍卖后资助贫困生。”侯刚说,当时启功先生躲在外事处专家楼里创作,因为启功先生在别的地方写,被别人看见后,就会被求走,不得已,启功先生才躲起来的。1988年至1989年,启功先生用一年的时间攒够了100幅字10幅画,那是从300多件作品中挑选出来的,在香港拍卖了163万元,全部用来资助北师大的贫困生。

北师大要设立启功奖学金,启功先生不同意,建议以辅仁大学校长陈垣先生的书房名“励耘”为名,设立“励耘”奖学金,这也是北师大“励耘”实验班的来历。侯刚告诉记者,启功先生经常把获得的奖金用来资助贫困生,有一次是8万元,还有一次是3万元,全部送给了“励耘”实验班。

启功书法

水管工都藏有启功书法

刘忠敏(启功学生、北师大教师)

今年已经75岁高龄的刘忠敏,退休前是北师大教师,他告诉记者,上世纪50年代,自己曾选修过启功先生的书法课,虽然后来分班后学了理科,但启功先生妙趣横生的上课方式让他至今难忘。

刘忠敏告诉记者,自己每年都要给启功先生拜年,今年去的时候,还跟启功先生说“过了年病就走了”。“一个月前,我还去北大医院看望了老人,看到启功先生身上插了四个管子,非常心疼。我悄悄地趴在他耳边,说‘老师您睁睁眼呀,我来看您了’。当时先生听了,还动了动腿。”

“可能有人不信,现在北师大的一些普通工人都藏有启功先生的真迹。”刘忠敏说,启功先生非常平易近人,特别是对工人更是有求必应。一些北师大的水管工、电工到他家服务,向先生索字,先生总是一边谦虚地说自己的字写得不好,一边问对方的姓名,铺纸题字。先生后来到香港、日本举办展览,书画拍卖所得的2000多万元,全部用来成立“励耘基金会”,捐资助学。

为文物安全上门鉴定

寇勤(中国嘉德拍卖公司副总经理)

中国嘉德拍卖公司是当天前来追悼的第一家拍卖公司。寇勤介绍,嘉德10多年前刚刚成立,启功先生就担任公司的顾问。他鉴定的时候,严谨、客观,不讲情面,思维非常敏捷,记忆力之好让人吃惊——什么出版社出过怎样的书,哪段文献对器物有所记载,他都记得清清楚楚。每年拍卖预展,先生基本都要来,好多次都是坐着轮椅来的。

寇勤回忆:“一次,嘉德有一个名为‘唐宋遗珍’的重要专题拍卖,怀素的《食鱼帖》和宋高宗的《养生论》是非常重要的两件拍品。公司本来想请启功先生题个字,但正赶上先生眼睛不舒服,所以没好意思讨扰。结果先生听说后,全然不顾身体有恙,连写了两幅,让我们挑。还有一次,嘉德收到一件重要文物,想把文物送到启功先生家里请他鉴定,谁知先生却说,你们别来,我去,文物太珍贵,送过来不安全。”

启功画作《四季竹石图》

启功是最耐心的老师

章津才(书画鉴定家)

记者给著名书画鉴定家章津才挂电话的时候,他的心情很不好,他说他也是刚听到启功先生去世的消息。章津才是在1963年北京市主办的文物学习班上初次认识启功先生的,那时候他是学生,启功是老师。

章津才说,他至今还记得当初启功先生给自己讲课时的情景。启功先生不但学识渊博,而且非常细心、耐心,学习班的同学都获益匪浅,启功的教学水准实在令人钦佩。一直到章津才毕业,分配到北京市文物商店的宝古斋工作,启功先生还经常到店中看文物、指点学员。启功告诉章津才,鉴定要从实践出发,不能总相信书本,有些古代画家,名头虽然大,但实际水平并不很高,在鉴定中要慎重。

章津才透露,近几年启功先生年事已高,眼睛不好,已经很少写字了,有时候看到他给别人题的跋,是用碳素笔写的,对于这样一位大书法家,不用毛笔写字,是一种莫大的痛苦。

别人求字从不拒绝

米景扬

京城老字号画店荣宝斋与启功的关系十分深厚,荣宝斋前任经理米景扬先生与启功很有交情。米景扬谈到启功时表示,启功不但在书画方面成就非凡,清史、文学、红学方面的造诣也极其深厚。

启功曾说,他14岁学书法的时候,有一个铜镇纸,上面就刻着“荣宝斋”字样,从此,启功和荣宝斋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启功经常到琉璃厂买书,每次到琉璃厂,必到荣宝斋坐上一坐,他在荣宝斋的人缘非常好,每次来,店里的工作人员都远远地迎出来,走的时候还要远送。启功先生也是逢人就打招呼。米景扬估计,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启功为荣宝斋写过数千幅书法作品。

1988年春节的时候,为了提携后辈新人,启功发起荣宝斋能写会画的人一起搞创作,举办了一个“迎春书画展”,他还亲自邀请了不少著名书画家参与,并挥毫写下了《荣宝斋同好义展启示录》,其实以他当时的名头,对这些小事完全不必这么上心。这份《荣宝斋同好义展启示录》米景扬一直保留至今。

得知被骗字 一笑了之

启功先生无子女,生前一直和内侄章景怀住在一起。启功先生的妻子在1975年去世后,章景怀就开始照顾启功先生。1979年,章景怀结婚后,他们搬到一起住了。章景怀告诉记者,启功先生淡泊名利,一般对求字者都不会拒绝。有一次,有一个人找到启功先生,说自己家里穷,亲人住院,求字卖钱,启功先生毫不犹豫地送了他一幅,这人拿着字,得意忘形,在外面说露馅了,根本不是家里穷,亲人住院。启功先生听说后一笑置之,对于市面上卖启功先生假字的,启功先生也是一笑置之。

·启功书法“千金难求” 最后绝笔在四川·

    书法大师启功的书法,在大众中是最为精美的艺术,价值极高,称为“千金难求”。因为身体不好,启功早已封笔。但昨日记者了解到,启功先生最后的绝笔就落在四川。这就是他去年12月底在病榻为今年8月15日将在四川大邑开馆的民间抗战博物馆“建川博物馆”题写的馆名。
昨日建川博物馆何副馆长告诉我们,拿到题写的馆名是在2周前,由文化界的一个老朋友、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的宗颖转寄过来的,宗颖也是启功所著《启功谈艺录》一书的责编。据介绍,建川博物馆和启功先生算是老熟人了,他数次给建川博物馆题过字,比如去年就给博物馆题写过“为和平收起战争”等题词。

    记者随后拨通了宗颖女士的手机,她介绍,启功先生确实早已经封笔了,她去帮建川博物馆求字,因为她的父亲和启功先生是世交,是北师大副院长,她经常都到启功家玩,再加上启功先生有浓厚的抗战情结,为抗战已经不知题写过多少字了。去年12月底,她去启功先生家中找他的时候,启功先生已经病得很重,只能扶着床和写字台之间的一个安全架,才能写字,他穿着内衣,眼睛也不行了。但当他知道是为在抗战胜利60周年的时候,在8月15日亚洲胜利日当天开馆的第一个民间抗战博物馆题写馆名时,他同意了,非常支持。他就用书法笔,颤抖着,写下了“成都建川博物馆”几个字。尽管视力不好,但并没有影响到他书法的漂亮厚重。

    “写之前,他还沉思了半晌,没想到的是,他在写了馆名之后,还多写了长长的一行字:‘抗战英烈千古’、‘抗战民族英雄’,表达自己的心情。”宗颖说:“启功先生的眼睛也不行了,手也很抖,但他这样支持,我们都非常感动。”为建川博物馆题字不久,启功即住院了。宗颖说,据她了解,“建川博物馆”应该是启功的绝笔。(何炜)

©缅怀启功 启功书画工作室    工作室制作:书画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