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王晓辉作为中国当代水墨人物的代表画家之一,其艺术成就引人注目。其水墨人物画创作在传统笔墨主义的基础上熔现代造型于一炉,并以直接描绘现实生活的写生方式贴近生活,用极具现代精神指向的独特绘画语汇使单纯的水墨表现上升为对时代的思考,使水墨人物画突破了传统的模式而呈现出新的面貌。本文就题材及笔墨表现等方面对王晓辉的当代水墨人物画进行分析,探究其水墨人物的当代价值。
关键词:王晓辉;水墨人物画;微水墨
一、绘画题材的呈现:芸芸众生之相
绘画题材通常是艺术家自身对生活与时代的印象及感受的具象化,承载着画家的思想与情感。在王晓辉的作品中,题材往往以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物为主体,舍弃了宏大的叙事场景或精英情节,专注的是现实生活及人物内在精神的书写。关于其水墨人物画的创作,王晓辉曾说,其作品中观照的不是出众、伟岸抑或是格式化的人,而是在生活中不出众但活得更“像自己”的人,这样的形象可以激发他的创作灵感[1]。这就直接说明了画家在人物画取材方面的倾向与艺术创作观。
图1 王晓辉 太行秋阳之一 275cm×190cm
虽然绘画的题材和内容并不直接影响作品本身的艺术高度,但王晓辉在水墨人物画领域要进行的就是立足于普通人物的刻画,去突破固有的水墨艺术图式,生发出新的笔墨语言与视觉形式,以笔墨直面人生,展现当代人的精神状态与面貌。王晓辉从开始从事创作时就凸显出对精神展示和现实生活的高度重视,从毕业创作《青天·红天·老蓝天》到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的《正月跑驴》都明显结合了本土民间元素,展现了其在观照现实、反映生活方面的突出能力和强烈意识。
尔后创作的《父老乡亲》刻画了中国北方农民的生存状态,作品没有主题性的叙述和任何悲情情愫的表达,画面中展现的一个个普通人物是生活的真实,亦是艺术的真实。画家以直面现实的态度向观者展现了超越表层的真实世相,直击观者灵魂。在《太行秋阳》系列(图1)中,画家用巨大尺幅、接近特写的方式向观者描绘了普通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的状态,为平凡的人物平添了一种不平凡的气质。画面表现的或是劳作的一瞬,或是静默的一瞥,毫无美化,贴近生活。在这里,王晓辉在画面中完全摒除了甜俗、柔靡,以坚实的水墨笔触专注当下人们的生活体验。
画面中迸发出的是凝重、厚拙与深邃,观者于画面中体味到的是人物鲜活的精神世界,画作给观众以“现场感”。画家在画面中刻意远离“高大上”的描绘,从而贴近现实,以纯正的生命意识去感知社会与人生,展现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在《红粉蚁族》等作品中,王晓辉以时代发展与变革给人们带来的变化为基点,以真实的笔墨表达出在经济快速发展与物质生活极大丰富背景下人类产生的各种情绪。画面中展现的一张张形态、情绪不同的面孔正是时代语境下的众生相。画家于画面中聚焦的是社会现实和人们内心真实的情感体验,体现了画家深切的人文关怀。
近10年来,王晓辉在其“微水墨”创作中,更加体现出他对普通人群现实生活状态及群体精神的关注。如其《有梦》系列作品皆是不加修饰地展现人物的状态,以“微”的方式领悟生活,以“近距离”的视角观照现实。画面舍弃了观念性的表达或哲理性的暗示,呈现的是芸芸众生的现实生活片段。即使是主题性创作和旧文人题材的写意作品,画家也极力摆脱主题先行的窠臼及固有水墨程式的束缚,深入历史时空进行发掘和思考,力图呈现出符合时代语境的水墨视觉图式。
在王晓辉的作品中,他以独特的审美视角和水墨图式表现日常生活中的芸芸众生,在画面中书写人性的关怀。其绘画创作脱离了主题性的图解,没有崇高、伟岸的创作模式与题材,没有千人一面的模式,亦无抒写性的刻意赞扬。他立足现实,始终坚持“一张面孔就是一种世相”的创作理念,观照现实生活与人类的精神状态,肩负起为当代现实人物写像的责任。
二、笔墨造型的新质:古典意蕴的现代转换
传统水墨人物画的现代转换是20世纪以来水墨画家不断探索的现实问题。20世纪初期,以徐悲鸿和蒋兆和为代表的水墨人物画家率先将西方写实主义的造型观念与传统笔墨结合,对水墨人物进行了深入刻画,使传统水墨人物画有了新的面貌。王晓辉的水墨人物画创作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了主观能动性,继承并突破了“徐蒋体系”的限定,以独特的绘画创作理念与个人风格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找到了完美的契合点。在其水墨人物画创作中,这表现为在传统笔墨主义的基础上融合科学的造型理念,并以写生的创作方式贴近生活,并不断锤炼个性化水墨语言,构建了现代型水墨人物模式,逐步实现了古典意蕴的现代转换。
写生的创作理念与科学的造型是不可分割的,出身传统学院派的王晓辉承继了20世纪以来先行者们在水墨人物画领域做出的有益探索。中国美术学院一直强调中西融合的艺术,既重视传统水墨画的教学又重视素描基础造型,王晓辉在此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基础。他将素描的造型理念引入水墨人物画中,以写生的方式融合科学的造型进行绘画创作实践。
所谓“科学造型”,它涵盖了西方古典与现代造型的理念,激发出传统水墨艺术中所蕴含的“现代性”因子,并进一步探索造型与笔墨所产生的合力,以形成水墨视觉艺术新图式[2]。故王晓辉的绘画创作不仅仅止步于“似与不似”的简笔图式,而是以自身对现实生活的感知为根基,提升和拓展了当代水墨艺术的表现能力与范围,创造出符合时代审美要求的视觉图式。写生的创作方式可以完成从生活到艺术、从现实物象到艺术传达的全过程。
王晓辉的写生方式关注的是当下的生活存在和情感态度以至精神内涵的表达,作品要传达的不是视觉上的真实,而是贴近生活、传达社会及情感体验上的真实。在这一过程中,画家也就自然而然地舍弃了图解式的写实,画面造型的过程变成了画家认知社会和认知自我的过程。
这便是画家通过写生的方式对当下时代最真实的传达。在画面的具体表现上,王晓辉在传统笔墨的基础上融入素描写实造型理念,一方面克服了传统笔墨因程式化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避免了笔墨韵味消减的弊端,从而将笔墨发挥到极致。因而,在具体的作品中,无论是前期《父老乡亲》般的“鸿篇巨制”,还是为时代写照的《红粉蚁族》,抑或后期《有梦》系列等“微水墨”作品,画家都是在传统笔墨主义的基础上,通过写生创作方式与对现代造型的运用刻画出现实生活的形象,形成了具象表现的视觉新图式。如在《红粉蚁族》创作中,画家以现实人物为原型,以写生创作方式为途径,为时代变革存照。画面以平面化、满构图的形式呈现,人物集中,表情不一。
其中厚重深涩的笔墨与粗犷有力的线条在带给观者震撼的同时更增添了力量感。画面既有笔墨趣味,又结合了结构特点,实现了笔墨与造型的结合。在作品的用色上,王晓辉一改传统的敷色方法,从而大胆地将西方表现主义的色彩引入水墨画中。画面中大色块浓重鲜明,冷暖对比强烈,作使品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可读性[3]。
在《假唱》系列等作品中,画家采用大色块渲染背景,其中人物的衣纹服饰用冷暖色调突出对比,强化了轮廓线与画面的细节,增添了画面的现实生活意味和感情色彩,极具视觉冲击力。这里,王晓辉的色彩不同于传统绘画色彩的渲染方式,他把情绪化的色彩融入画面,传统绘画的“随类赋彩”已转化为“随情赋彩”[4],突出了画面中人物的内心情感与精神状态。
王晓辉以科学造型、写生创作方式及笔墨色彩的新质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造型+笔墨+写生”的水墨人物创作方式。在他的作品中,从“科学的造型”到“深入生活”再到“具象效果”,这一逻辑形成的前提是传统水墨人物画所奉行的笔墨主义。画家以写生的创作方式触及生活,用日常生活态度和精神诉求不断修正与传递笔墨趣味,将科学造型的观念运用到水墨语言中,不断走向以现实生活和当代情感为依托的水墨视觉新图式,实现了水墨人物画的现代转换。
三、当代价值的建构:水墨正当时
在王晓辉水墨人物画的整个探索过程中,从前期的抽象水墨及彩墨实验,到《父老乡亲》式的肖像长卷,再到“微水墨”图式,都表明他一直追寻着当代水墨人物画的发展方向。其水墨人物创作在先辈“融合”和“改良”的基础上,以一种更加主动、开放的态度和多元化的探索在传统人物画向现代转换的过程中提供了自己独特的样本和范例。
他的水墨人物画创作和思考始终围绕着“水墨正当时”而展开,他致力于将探索的视野和实践的范围置入当下的时代语境之中,通过其独特的绘画艺术语汇与视觉图式寻找水墨人物表达现实生活的可能性[5]。他将传统的精笔妙墨与当下现实生活相结合,真正做到了对“水墨正当时”的积极探索。相较于在特定年代中的折中融合方式,王晓辉以传统的笔墨主义和现代造型相结合的“双加法”,自信于传统的伟力,去建构一种难度更大的,也更符合时代语境的笔墨视觉艺术,通过传统笔墨韵味来摆脱单纯形式主义的束缚,最终形成了既有传统笔墨趣味又具有现代性的水墨艺术。这不仅是他对当代水墨人物画发展的自觉,更是当代水墨人物画非西方现代性的体现。
在王晓辉的观念中,现代水墨人物画画家应在传统笔墨主义的基础上深入当下生活,贴近现实,创造出符合当下审美的水墨艺术新图式,体现民族的现代性。同时,“水墨+时代性”是王晓辉在水墨人物画创作中一直追寻的准则,“水墨+时代性”亦是中国画“笔墨当随时代”不可越过的话题。“笔墨当随时代”也不仅仅指笔墨与风格的变化发展,而且涉及画面内在文化价值的体现。
在王晓辉的水墨人物画创作中,他以传统的写意笔墨融合写生的方式及现代科学造型理念,深入生活,将当下现实生活现象表现出来,笔墨超越了传统的含义而具有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和社会体验。其中暗含的抽象语境隐匿于具象造型的组织结构中,以符合时代的笔墨语言传达着人们的心绪。
这不仅是“笔墨当随时代”的衍进与转变,更是对当下时代、生活与情感的直接传达。他的作品是历史和时代积淀的产物,体现了深刻的文化价值和人文内涵,是“笔墨当随时代”的印证。纵观王晓辉水墨人物的整个探索过程,他一直用自己的真知灼见引领着画面构成。在作品的呈现上,他始终执着于用笔墨主义表达水墨态度,不断更新创作体验,使水墨深入生活,触及现实,紧跟时代的脚步。在当代水墨人物画领域,他建构了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和内在价值。
结语
王晓辉的水墨人物画创作是独特的,也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他用自身独特的绘画语汇与视觉图式为当代水墨人物的发展开辟了新天地。在其水墨人物的探索历程中,他以传统为基点而又不囿于传统。无论在题材的选择上还是画面的呈现形式上,都深入生活,体察社会,因此他的画面中总体现出一种旺盛的生命力和深厚的人文内涵。
面对中国当代水墨画的多元化发展,他始终坚持以自身独特的绘画语汇进行着当代水墨人物画的创新,探索着属于自己的水墨符号语言。他的水墨人物实验不仅给当代水墨人物画的发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也给当代水墨画家以重要的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晓辉. 心路历程:21世纪中国水墨艺术家创作探究系列:王晓辉卷[M]. 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15:23.
[2]陈孝信. 关于水墨人物画:王晓辉访谈录[J]. 艺术界,2000(05):33.
[3]阴澍雨. 水墨日常:王晓辉谈人物画写生[J]. 美术观察,2019(02):110.
[4]赵辉. “陌生”的真实[J]. 美术观察,2016(10):47.
[5]许向群. 精神图谱与水墨建构:王晓辉主题水墨人物画创作简析[J].美术观察,2022(02):103.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smyyxsjgwxhsmrwystj.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