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枯木怪石图》的丑美观 苏东坡传世的绘画作品极少,《枯木怪石图》 一幅可抵千卷,它浓缩着东坡的艺术观。米芾评 价这幅画说“子瞻作枯木,枝干虬屈无端,石皴 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怪怪 奇奇”是美吗?米芾作了回答... 画里画外 2025-09-15 16:16 0 15
论杨慎书论中的字法观 本文所说的“字法”,指与笔法、墨法、 章法并称的“结构”,习惯上也称“结字”“结 体”,或称“间架”,是汉字笔画的组合规律。字 是由各种不同形状的点画构成,随着字形、字 态千变万化的需要,点画之间的组合... 画里画外 2025-09-15 10:17 0 47
写生中关于“仰画飞檐”问题之我见 “仰画飞檐”是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 中提出的关于山水画的观察视角及空间表现的 问题。本文将“仰画飞檐”这一问题置于山水画 写生的语境中,对“仰画飞檐”进行再认识。“仰 画飞檐”并不违背山水画的观察视角... 画里画外 2025-09-15 09:59 0 24
画中画:中国传统绘画的隐喻空间与人文意趣 内容提要:中国传统绘画的意境美,不仅体现在笔墨技法与自然物象的呈现,更根植于其独特的空间叙事结构。“画中画”作为一种精妙的空间营 造手法,通过屏风、镜子、扇子等载体,在二维平面上构建起多层隐喻空间。这些元素既... 画里画外 2025-09-13 16:02 0 89
中国画线条在徽派版画中的运用 —以《牡丹亭》为例 中国画线条在徽派版画中的运用 —以《牡丹亭》为例内容提要:线条于中国画中占据重要地位,常被视为该绘画形式的“灵魂”。在创作过程中,中国画家借助线条的轻重、长短、粗细等维度来传达 画面的情感与意境,进而创作出极... 画里画外 2025-09-13 11:10 0 60
陈辉皖南民居室内题材作品的“意境”营造 内容提要:本文以当代实验性水墨画家陈辉的皖南民居室内题材作品为研究对象,系统探讨其营造“意境”的艺术路径与文化内涵。陈辉以徽派建 筑内厅为创作母题,拓展了传统中国画题材边界,通过革新水墨语言、重构平面构成及运... 画里画外 2025-09-13 09:47 0 85
墨禅一如:赵秉文书风中的儒释交融与金代书变 内容提要:本文以金代“三教合流”为思想背景,聚焦文坛领袖赵秉文(1159—1232)的书法艺术。通过剖析其“心性合一”哲学对书法“技道关 系”的重构,论证其“雄健奇崛”笔势与“自然天成”章法中儒释思想(尤重禅... 画里画外 2025-09-13 09:26 0 63
周庆明丨“我自无相”即风景 周庆明生于1946年,徐州沛县人,字亮工,号朗盦。创办中国首家非国有徐州圣旨博物馆与点石园石刻艺术馆。著有《中国圣旨大观》(获中国古籍图书二等奖)、 《馆藏文物珍品》、《语石精舍珍藏汉画书籍》、《彭城石刻艺术... 画里画外 2025-09-12 10:09 0 66
“中原画风•河南省优秀美术作品展”的学术价值 以地域画风建构时代新意 ——“中原画风•河南省优秀美术作品展”的学术价值不同于传统美术史叙事中“画派” 趋向于同质化的地域主题呈现和绘画媒介 演绎,当代美术生态中的“画派”已然被 赋予更为动态、多元和包... 画里画外 2025-09-11 11:19 0 81
青绿出新 刚健温润 满维起 满维起(1954—2023) 生于天津市,毕业于原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 中国画专业。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副院长, 中国水墨画院院长,一级 美术师,中国艺术研究院 硕士生导师,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作... 画里画外 2025-09-11 10:22 0 41
窗口与力场 ——书画装裱的功能阐释 摘要:装裱对书画作品的意义重大,就其功能而言,主要可以分为两种。从艺术心理的角度来看,书画的装裱作为一种人为设定的 框架,一方面它对观者的观看行为划出了边界,为观者提供了审美观照的具体窗口;另一方面它固定了力... 画里画外 2025-09-09 10:12 0 67
致敬经典 神与古会 ——李艳艳绘画的西法中韵 李艳艳1981年生于山东日照。2005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获学士学位。2006年结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2022年结业于文化和旅游部全国画院中青年创作骨干研修班。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会员,山东省青年美术... 画里画外 2025-09-09 09:57 0 49
黄叶村山水画中的家园意象探赜 摘要:黄叶村的山水画意境深远,“家园”是其山水画中意象构成的重要意指。家园意象隐含实则建构在审美意识与文化本根的生 存本源之上。新安画派绘画一则“观物取象”与“据意制象”,二则实现“师古人,师自然”,在技法与... 画里画外 2025-09-09 09:09 0 98
传统笔墨与现代城市山水的思考 摘要:笔墨当随时代,这是中国画不断创新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扎根自然,立足于传统,这是中国画的源头活水。在传统的基础上 结合时代的发展和笔墨语言的不断更新,创作出属于当代人的绘画风格。本文基于时代大背景的前提下,... 画里画外 2025-09-08 13:01 0 59
大美之艺 ——从王颂馀艺术文献展谈起 王颂馀(1910—2005) 天津人,祖籍浙江金华。曾为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天津市人民代表大 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天津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书法 家协会会员,天津市书法家协会副... 画里画外 2025-09-08 09:47 0 59
萍开鱼跃 ——方惠萍书画 白乐天《小池》诗: 有意不在大,湛湛方丈余。 荷侧泻清露,萍开见游鱼。 每一临此坐,忆归青溪居。 方惠萍 月荷幽香湛湛荷塘,叶泻清露,如洗波光,游鱼自 乐,诗人散淡雅逸的情怀,心性隽雅... 画里画外 2025-09-07 15:41 0 100
太湖 丨空无之镜:倪瓒的精神与生命镜像 摘要:倪瓒作为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文人画代言人,他以太湖为母题,其象征性不言而喻:空茫、虚无的审美意境正是倪瓒内在的 生命与精神的镜像;不断强化的具有符号化意义的沙汀之树、寥廓的水面、渲淡的远山从某种意义上可以... 画里画外 2025-09-07 11:48 0 83
意境融通:明代《采莲图卷》中的融合美学范式 摘要:明代《采莲图卷》是由唐寅所画《采莲图》、文彭草书《采莲曲》、项元汴所画《小景山水》共同组合而成的长卷作品。 《采莲图卷》以绘画和书法融合的表现形式描绘了盛夏清晨采莲女在池塘上泛舟采莲的场景,图卷中绘画、... 画里画外 2025-09-07 10:06 0 120
浅谈当代花鸟画中图与底的关系 摘要:在这个信息高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当代花鸟画中的图底关系已经超越了简单传统的界限,而是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基础 上,涌现出了更多更为精彩和新颖的艺术表达形式。画面的整体艺术效果受到图底关系处理的影响,这两者... 画里画外 2025-09-07 08:56 0 85
论诸闻韵中国画风格的形成与演衍 诸闻韵的“吴”道大行之旅 ——论诸闻韵中国画风格的形成与演衍20世纪上半叶,中国画的传承与改 良是一个无法绕开的学术问题,以“金 石书画”为旗帜且一骑绝尘的吴昌硕,不 仅自己以书、画、印的成就引领了那个... 画里画外 2025-09-06 15:29 0 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