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绍基撰书《刘牧庵神道碑铭》文献与书法浅析

内容提要:何绍基精于小学,工书善诗,书法深耕颜体,碑帖结合,溯源篆分,为晚清书坛重镇。其晚年撰书《刘牧庵神道碑铭》,关涉“湘军”诸多重要人物,不但可补史乘之缺、文献之失,还是研究其晚年书法的重要资料,也是学习书...
书画史论 2025-11-06 10:25 0 16
何绍基撰书《刘牧庵神道碑铭》文献与书法浅析

吴门书派文徵明书法中的“临”与“仿”

内容提要:作为吴门书派的核心人物,文徵明诸体皆善,书艺精绝。这样的能力不仅来源于其少年时对法帖的临习,也来源于其常以名家笔意作书的创作尝试。而文徵明的“仿书”虽是以意趣作之,却与祝允明一起,引领了后代书家对仿书...
书画史论 2025-11-06 09:09 0 17
吴门书派文徵明书法中的“临”与“仿”

安徽博物院丨明清时期仕女画中梅花元素探析

内容提要:在中国传统植物意象的审美文化表达中,梅文化在绘画领域多元交织与再现。中国古代文人画家常常将梅花作为自比的绘画题材,也会以梅花代指佳人,梅花常在仕女画中得以表现。梅花意象出现于女性身边,与女性的形象、生...
书画史论 2025-11-06 08:45 0 33
安徽博物院丨明清时期仕女画中梅花元素探析

蔡京早期楷书研究丨以新出土《苏淑墓志》为例

内容提要:《苏淑墓志》为蔡京于北宋元丰三年(1080)所书,2017年出土于河南。本文从蔡京书法渊源入手,真伪考辨后认定此墓志为蔡京真迹无疑;该墓志是目前已知蔡京最早年且保存完整的楷书作品,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书画史论 2025-11-05 15:34 0 28
蔡京早期楷书研究丨以新出土《苏淑墓志》为例

院派风骨与文人情趣丨以宋徽宗绘事为考察中心

内容提要:北宋时期,中国绘画空前发展并取得巨大成就。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以宫廷审美趣味为导向的院体画,为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宋徽宗赵佶是院体画的代表画家,本文围绕其书画创作及源流,分析其以书入画、引画入书和诗...
书画史论 2025-11-05 08:59 0 26
院派风骨与文人情趣丨以宋徽宗绘事为考察中心

从宋元时期的用笔看人物画的意象造型

内容提要:自张彦远提出“书画用笔同法”的观点后,在文人画理论的主张下,宋代出现了书画的“合流”,画家们探索出了各种的皴法、点法、擦法和染法,并将用笔进一步规范。这些对笔法的探索与完善共同造就了人物画用笔的丰富,...
书画史论 2025-11-05 07:56 0 28
从宋元时期的用笔看人物画的意象造型

安徽博物院丨明清女性题材绘画功用与价值

女性题材绘画在宋之前的中国绘画中占有重要地位。从东晋顾恺之创作的绢本绘画《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的唐宋摹本中可以清晰看到女性题材的画作核心地位。唐代朱景玄所撰《唐朝名画录》以“神、妙、能、逸”四品...
书画史论 2025-11-04 15:29 0 53
安徽博物院丨明清女性题材绘画功用与价值

摩崖石刻艺术价值丨以宁波地区摩崖石刻为例

内容提要:摩崖石刻作为一种古代的艺术,记录了历史,也展示了书法之美。不同年代、不同地区的摩崖石刻各具特色,或富于天然之意趣,或为名家手笔,为自然山水加入了浓厚的人文气息。笔者以宁波地区现存的摩崖石刻为例,从内容...
书画史论 2025-11-04 15:15 0 42
摩崖石刻艺术价值丨以宁波地区摩崖石刻为例

论杨之光与广州美院中国画教学体系的构建

内容提要: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重要的中国人物画家,杨之光的创作与时代同步,见证了现代中国人物画新风貌的形成过程。他是广州美术学院现代人物画教学体系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中国人物画教学在中国美术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书画史论 2025-11-04 09:41 0 37
论杨之光与广州美院中国画教学体系的构建

浅析“扬州画派”对现今中国画创新的启示

内容提要:“扬州画派”是活跃在康乾盛世,既不居庙堂之高也不处江湖之远,以卖画为生的书画艺术家群体。其代表有金农、黄慎、郑燮、李鱓、李方膺、汪士慎、高翔、罗聘、华喦、高凤翰、边寿民等,他们的作品集中反映了当时新兴...
书画史论 2025-11-04 09:12 0 28
浅析“扬州画派”对现今中国画创新的启示

笔写见形丨写意人物画写生中形与笔的结合

内容提要:在中国画的艺术实践过程中,写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对艺术实践者来说,准确地把握好写生的价值对于自身的创作实践尤为关键,尤其是在写意人物画的语境中,写生更需要艺术实践者积极应对。画者只有在实践中处理好...
书画史论 2025-11-04 08:52 0 26
笔写见形丨写意人物画写生中形与笔的结合

一代宗师吴昌硕书法艺术探析

内容提要:吴昌硕是晚清民国时期书法史上的一代宗师。谈及吴昌硕的书法,让人最为服膺的是他的《石鼓文》篆书与篆刻艺术。本文从吴昌硕《石鼓文》篆书入手,围绕吴昌硕《石鼓文》篆书的字形结体、用笔线条、章法墨法三个方面探...
书画史论 2025-11-04 08:44 0 27
一代宗师吴昌硕书法艺术探析

赖少其扇面艺术的审美取向浅析

内容提要:扇面艺术集诗、书、画、印于一体,是供人们随身携带,时常把玩且展示频繁的艺术形式,通常都是精心杰构,因此其艺术创作的审美取向莫不是画家对自我人格品位和自身艺术追求的标榜与匹配。在赖少其的众多艺术作品中,...
书画史论 2025-11-03 10:53 0 76
赖少其扇面艺术的审美取向浅析

宝宁寺水陆画中的女性形象与空间初探

内容提要:本文以宝宁寺水陆画中的女性形象为研究对象,分析概括其女性形象的艺术特色和分布规律,探究女性空间中的偶像、观者和主观意识,剖析宝宁寺水陆画中女性形象在礼仪美术中的作用,总结水陆画与佛教的宗教意义和性别意...
书画史论 2025-11-03 08:50 0 63
宝宁寺水陆画中的女性形象与空间初探

究其变化丨韩美林绘画艺术中的设计性研究

内容提要:韩美林的绘画艺术在当代中国艺术界独树一帜,极具研究意义与学术价值。本文通过列举古今中外绘画与设计结合的案例,从构图设计、色彩设计、空间设计、线条设计、材质设计、题材设计六个方面,对韩美林绘画中的设计性...
书画史论 2025-11-03 08:23 0 31
究其变化丨韩美林绘画艺术中的设计性研究

苏汉臣《秋庭婴戏图》配景中的图像寓意补证

内容提要:宋代绘画创作主体可谓三足鼎立:院画家、文人画家、民间画工。他们各自形成了不同的创作群体、审美趣味与图像样式。而在院体画家中,为迎合皇家赞助人的欣赏品位,其创作极尽精工巧细、富丽典雅、务求形似,创造出了...
书画史论 2025-11-03 08:17 0 78
苏汉臣《秋庭婴戏图》配景中的图像寓意补证

布白成势·董其昌山水画布白艺术初探

内容提要:本文从多个角度探讨董其昌山水画的布白艺术处理手法,研究其成就与价值,指出董其昌的布白艺术处理在艺术理念及相关联的山水画图式上的独到之处,对后世影响巨大。研究董其昌,不得不研究他的布白艺术。关键词:布白...
书画史论 2025-11-02 18:00 0 51
布白成势·董其昌山水画布白艺术初探

《争座位帖》与董其昌·何绍基临本书风探蠡

内容提要:作为日常书写的产物,《争座位帖》保持了颜真卿书法一贯的篆籀遗意和外紧内松之势,圆浑苍劲与古拙宽博之中又不失灵动恣意,有一泻千里之势,却又动中有静,是颜真卿行书的代表作。董其昌、何绍基被后世公认为学颜的...
书画史论 2025-11-02 12:49 0 47
《争座位帖》与董其昌·何绍基临本书风探蠡

浅析苏轼的“尚意”美学与文人画观

内容提要:唐人尚法,宋人尚意。苏轼作为宋代文人的代表,他在文学艺术上所表现出来的精神追求和审美取向在某种程度上是宋代时代性文化症候的一种表征。“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禅悦之风在北宋中期大盛,禅宗的“...
书画史论 2025-11-02 12:43 0 37
浅析苏轼的“尚意”美学与文人画观
shuhuayishu

shuhuayi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