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所讲大都是联系认识论和辩证法着眼。将宏观和微观两者结合起来,加入几个实例,斟酌问题的需要,作些说明和阐述。旨在进入具体鉴定之前,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而不是概念化的框架,不至于坠入汪洋大海中,为纷繁的许多细节所迷惑而走入误区。我认为启开书画鉴定的钥匙,除去具备上述客观因素外,关键在于鉴定方法的运用和掌握。否则,始终没有落实到实处,徒托空言。如果不从认识论出发,必然会受到局限,思维不周延,诚是一病。所以,我们的指导思想,先是务虚,后则务实,这才是正确运用鉴定法的关键所在。所谓“正确运用”,真正是关键,南辕北辙,即是穷毕生之力,也无济于事,已有前面提及的人和事为例。昭然若揭,斑斑可考。

前人和近代诸家,运用的鉴定法皆以目鉴为主。随着时间的推移,内容在逐渐扩大,方法也随之精密,前人的经验为后人所取法,方法在不断充实和完备。所不足的是,今日流传的书画作品,特别是宋、元以前的为数寥寥,凭借有限的第一手资料,做好鉴定工作,收到科学的预期效果,仍然是相当困难的。后来的人应博采众长,集腋成裘,于事或有所裨益于万一。

现在主要采撷现代几家的研究成果,即他们运用的鉴定方法,略加转述,渗入自己的一得之见,供大家采择。据了解,20世纪50年代以来,关于书画鉴定的文章和单行本,已出版过不少。报刊上的文章,大都是就某一专题而言,几本专著则比较系统。先是张珩先生在各地所作《怎样鉴定书画》的报告稿,后来由友人王世襄整理成一本小册子,经启功先生校订,虽是一本小册子,凭作者多年积累的学识和经验,深入浅出,基本上已勾出了一个轮廓。在五十年代初期有这样一本著作,已难能可贵。可以说,它为今天书画鉴定开拓了新的途径。

张氏书中开宗明义第一题就指出“书画鉴定是完全可以学会的”观点,破除迷信,先是分清真伪,然后再及其他。第二题为“书画鉴定的主要依据——时代风格和个人风格”,涉及到作品及作者诸问题,言简意赅,条理明畅。第三是“书画鉴定的辅助依据”,分别提到了印章、纸绢、题跋、著录收藏、装潢等,说明是鉴定的依据材料。第四是“辨真伪、明是非”,谈及各种作伪地点和手法,也提到了代笔问题。第五是“与书画鉴定有关学识”,包括历史、文学、欣赏和对操作方法的了解等。第六是“鉴定依据的主次关系”,指出主要和辅助依据,实物和文献间的辩证关系。

徐邦达先生的《古书画鉴定概论》一书,晚于张氏小册子17年后印行。既然书名为“概论”,较之张著进一步充实,约八至九万言,超出张著六倍左右,而节目也有所增加:第一章总论,第二章各代主要书画家和流派简述,第三章鉴别古书画应注意的各点,第四章古书画鉴定的辅助材料,第五章作伪与误定的实况。尽管文字增加许多,但所涉及到的内容却基本相近,不过有繁简之分而已。惟徐著中有第二章对各代主要书画家和流派做了较详细的叙述。张、徐二人从多年从事工作的丰富经验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成果,值得重视。再就是徐氏于1984年刊行的《古书画伪讹考辨》一书的规模甚为壮观,图文并茂,论证详实,诚乃少有的力作。尤其是对今日从事古书画鉴定者很有帮助。即或在个别认识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可以展开讨论。

还得把王以坤先生编著的《书画鉴定简述》一书与张、徐两人的著作做一番比较。该书1981年刊行,文字内容有同有异,同大于异。特点是第四章“书画作假的各种方法”写得比较详细。正由于他本人从小在琉璃厂玉池山房学装裱字画出身,经历年久,所见真伪书画较多,尤其是在1945年“八一五”之后,长春伪满宫中散失出来的历代书画名迹,大都经过玉池山房马老板和其“八大公司”同人之手。特别是他的师弟张荩忱为之奔走港澳,颇为活跃。而王氏经手和寓目的名迹也不在少数。由他的经历提供的资料较为翔实可信。此外,是否国内外还有此类著作出版,由于所见不广,未得一一列出,容待后考。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