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文物收藏热仍然有增无减,由于文物收藏专业性强,绝大多数购买文物的收藏者因缺乏文物鉴定知识和技能,往往与卖家的信息不对称,不能把握文物的真假、价值和价格,所以,文物鉴定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对引导健康的收藏行为、促使文物的有序流通、确保收藏者的利益和鼓励藏宝于民,都具有积极意义。”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文化厅副厅长李修松对记者说道。

▲清王翚《溪山红树图》

今年两会,李修松提交了《关于规范民间文物鉴定业务与行为的建议》。他表示,由于国家设立的各级鉴定机构及相关的考古所、博物馆、文物商店等鉴定人员的职责主要是开展内部文物鉴定,一般不对外服务;更由于人手少,无法承担起对社会开展文物鉴定服务的职能。同时,由于国家对民间文物鉴定业务与行为至今仍未形成一整套约束机制,以致出现一系列问题。

▲《溪山红树图》伪作

“收藏热”带来“鉴定热”———各种民间文物鉴定机构遍地开花,发展迅猛,虽然在一定意义上对满足群众需求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其中有不少游离于文物部门监管之外,部分鉴定机构聘请的鉴定人员有的是“自学成才”的文物收藏爱好者,有的是仅上过几天培训班而获结业证书的非专业人员,并不具备文物鉴定的技能和水平。更有一些鉴定机构为了赚取鉴定费,鉴假为真、鉴次为精,虚高估价,存在变相买卖鉴定证书的现象。部分拍卖公司为了赚取手续费也通过虚假鉴定拍假卖假,哄抬售价。还有少数国办鉴定机构(包括鉴定委员会)的责任鉴定员和有关文博机构的鉴定专家,通过在民间文物鉴定机构或拍卖公司兼职赚取费用,或私下开展鉴定业务赚钱。其中就有人出于赚钱目的或应民间鉴定机构或应个别电视媒体鉴宝类节目要求,虚高估价,开具虚假鉴定书。李修松在调研中发现,上述情况所产生的法律纠纷常因属于法律真空,久拖不决,最后往往不了了之。

“此外,在一哄而起的电视媒体五花八门的鉴宝栏目中,有的为了提高收视率,制造轰动效应,有意让参鉴专家过高虚估文物的市场价格;社会上出现了各种形式的文物鉴定培训班,滥发证书,从而助长了民间文物鉴定的杂乱。”李修松认为,民间文物鉴定业务和行为的不规范乃至混乱,诱导了暴富心理,给收藏者错误导向,刺激了造假售假,常使收藏者血本无归,不利于社会稳定。所以,亟须国家出台有关政策法规予以规范和理顺。

为此,李修松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充分发挥国办文物鉴定机构的导向作用,促使各级国办文物鉴定机构在履行好自己职能的基础上,尽可能组织鉴定专家(含相关国办文博机构的鉴定专家)为社会开展文物鉴定服务,同时宣传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引导健康的文物收藏行为。第二,对国办鉴定机构及相关国办文博机构在职鉴定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在相关民间鉴定机构从事文物鉴定业务,作出合理的规定,并加强管理。第三,禁止任何人以个人身份开展有偿文物鉴定业务。第四,对民间文物鉴定人员实施资质管理。第五,对兴办民间文物鉴定机构实施许可制度,把好准入关,予以规范管理。第六,把好文物拍卖前的文物鉴定审核关。第七,举办各种文物鉴定培训班必须获得省级以上文物部门的许可,对其加强管理。第八,成立省级、全国性的文物鉴定者协会,加强民间文物鉴定机构和人员的自律。第九,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将民间文物鉴定业务和行为真正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