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书画比赛证书

文敏遗风丨《云林小隐图》中家族意象传承意识

书画艺术网书画史论2025-11-07 09:14210
内容提要:本文对王蒙《云林小隐图》中呈现出的创作年代与是时作者绘画风格间的矛盾加以阐述,认为该画是王蒙对外祖赵孟頫 《鹊华秋色图》中绘画元素的有意重现。王蒙和受画人崔彦晖在创作与观看这幅承载了家之意象,且极具先祖遗风之作的同时,也在对以赵孟頫 为核心的家族文化进行传承。关键词:《云林小隐图》;《鹊华秋色图》;王蒙;赵孟頫 ;绘画元素;家族董其昌在《画旨》中记...

广告 各位艺友,有需要包装推广发软文的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艺术网创办21周年值得信赖点击❉❉☛ 在线办理

内容提要:本文对王蒙《云林小隐图》中呈现出的创作年代与是时作者绘画风格间的矛盾加以阐述,认为该画是王蒙对外祖赵孟頫 《鹊华秋色图》中绘画元素的有意重现。王蒙和受画人崔彦晖在创作与观看这幅承载了家之意象,且极具先祖遗风之作的同时,也在对以赵孟頫 为核心的家族文化进行传承。

关键词:《云林小隐图》;《鹊华秋色图》;王蒙;赵孟頫 ;绘画元素;家族

董其昌在《画旨》中记载:“王叔明画,从赵文敏风韵中来,故酷似其舅,又泛览唐宋诸名家,而以董源、王维为宗,故其纵逸多姿,又往往出文敏规格之外,若使叔明专门师文敏,未必不为文敏所掩也。”[1]在这段评述中,董其昌言及“元四家”之一的黄鹤山樵王蒙与赵孟之间的亲缘关系,以及王氏对赵氏绘画艺术的传承。然赵孟 实为王蒙外祖,董其昌认为赵为王舅的错误观点,可能是误读了元人夏文彦在《图绘宝鉴》中“王蒙字叔明,吴兴人。赵文敏甥”[2]的记载。实际上甥字共有七种含义[3],其中便有外孙之义,元时应用此义。

文敏遗风丨《云林小隐图》中家族意象传承意识 王蒙 赵孟頫 绘画元素 第1张

图1 元 王蒙 云林小隐图 纸本水墨 29.2cm×72cm 藏地不详

上述品评中董氏指出王蒙的绘画作品有赵画的风韵,认为酷似赵孟頫 。但是将王蒙的《夏山高隐图》《青卞隐居图》《夏日山居图》等绘画风格成熟期的作品同赵氏画作进行对比,我们便会发现上述作品更接近董源、巨然之风,尚且达不到董氏所言的与赵孟頫绘画风格酷似的程度。但董其昌随后称王蒙“又泛览唐宋诸名家,而以董源、王维为宗”,其中“又”字表明了时间上的先后顺序,说明赵孟頫 作品应为王蒙早期绘画的取法对象,后来便改以董源、王维为主。综上,如以董其昌《画旨》评述为据,则可认为王蒙早年画作中或存在赵氏之风。笔者随后检索王蒙早期或具有王蒙早期绘画风格的作品,最终将目光聚集在一幅具有明显赵孟頫画作特征、名为《云林小隐图》(图1)的画作上。

文敏遗风丨《云林小隐图》中家族意象传承意识 王蒙 赵孟頫 绘画元素 第2张

图2 元 赵孟頫  鹊华秋色图 纸本设色 28.4cm×93.2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云林小隐图》为王蒙赠予外甥崔彦晖的作品,画之右上有王氏用篆书题“云林小隐;叔明为彦晖画”字样,下钤“王叔明”白文方印。王蒙题款左侧有清帝乾隆御题七言诗并钤“乾隆御览之宝”印,画后有王蒙自撰近五百字之骚体《云林辞》。画前引首及《云林辞》后有时人题跋,凡二十七家,跋后有明人王世贞、董其昌、张觐宸及近人张謇之题识。画中亦见梁清标、安仪周等人之印,足见该画清晰的递藏脉络。

文敏遗风丨《云林小隐图》中家族意象传承意识 王蒙 赵孟頫 绘画元素 第3张

图3 《云林小隐图》中右侧山峦

该画描绘了崔彦晖隐居卞山时的场景。关于受画人崔彦晖,画后王蒙所作之《云林辞》及时人之跋,为吾人描述出了一位在卞山隐居、未尝出仕、致力于书画与学问、以采药为部分收入来源的隐者形象。《云林小隐图》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据张子宁考,该画应作于洪武八年(1375)至洪武十一年(1378)[4],即崔彦晖离开杭州到吴兴卞山隐居之时。彼时之王蒙年纪在七旬左右,该画当属其晚年作品,但绘画风格全然不似王氏其他晚年绘画风格成熟期的作品。文以诚将风格作为断代依据,认为该画更接近王氏14世纪40年代后期或50年代中期的绘画风格。[5]如此现象似乎同董其昌《画旨》中的观点相悖,因此《云林小隐图》的创作年代与是时王蒙绘画风格的矛盾成为笔者对该画进行研究的切入点,而董其昌对王蒙绘画风格之评述的可靠性亦有待考证。

一、绘画元素的再现

目前学界有关《云林小隐图》的专题研究仅见《从〈吴兴清远〉到〈云林小隐〉》和《王蒙〈云林小隐图〉小考》两篇,此外文以诚的《〈青卞隐居图〉中的个人家境与文化类型》一文也对《云林小隐图》展开了一些论述。上述文章论及《云林小隐图》的受画人崔彦晖之生平,并以此丰富该作之画史,但并未对画中绘画元素加以详细分析,而这正是重建画史的切入点和本文的研究重心。

文敏遗风丨《云林小隐图》中家族意象传承意识 王蒙 赵孟頫 绘画元素 第4张

图4 《云林小隐图》中左侧山峦

《云林小隐图》中景处的景观元素丰富且描绘完整,占据画面较多空间,其中可见掩映的山峦、林泉及居于草庐下的高士,属于王蒙常用的具有“隐逸”视觉效果的母题。中景处的山峦分布于画面两侧,其中左侧山峦较为低矮且顶部较平。尽管部分山体被近景树木遮挡,但依据山势可推断出此山全貌应为覆碗形。右侧山峦描绘得比较完整,可见山石由底部向上聚拢耸起,顶部较尖,呈三角形。

笔者在检视《云林小隐图》中景处两个主体山峦的形态与方位布置后,发现王氏此作与赵孟 的《鹊华秋色图》(图2)有着较高的相似性。

《鹊华秋色图》为赵孟頫 赠予友人周密的画作,画中赵氏自题道:

公谨父齐人也,余通守齐州。罢官归来,为公谨说齐之山川。独华不注最知名,见于《左传》。而其状又峻峭特立,有足奇者。乃为作此图。其东则鹊山也。命之为《鹊华秋色图》。元贞元年十有二月,吴兴赵孟頫制。

画后又有董其昌录元人张雨诗集中载《鹊华秋色图诗》一首,道的是:弁阳老人公谨父,周之孙子犹怀土。南来寄食弁山阳,梦作齐东野人语。济南别驾平原君,为貌家山入襄楮。鹊华秋色翠可食,耕稼陶渔在其下。吴侬白头不归去,不如掩卷听春雨。

文敏遗风丨《云林小隐图》中家族意象传承意识 王蒙 赵孟頫 绘画元素 第5张

图5 《云林小隐图》中树木

从题跋中可知赵氏在济南任满后曾赋闲于故乡吴兴,在听闻周密祖居济南且从未见过该地风貌后,便将记忆中的济南风光画于纸上赠予周密以解乡愁。画中所绘为济南东北的华不注山与鹊山一带的秋景,其中二山作为该画之画题及重要的绘画元素得到了赵氏精细的刻画。

从形态与方位布置的角度而言,画面左侧呈覆碗形的为鹊山,右侧呈三角形的为华不注山,所传递出的视觉效果与王蒙《云林小隐图》的中景山峦十分接近,这是否可以理解为是王氏对外祖画作的一种粉本式继承?并且这种粉本的继承不限于《鹊华秋色图》中的山峦,该画中的水植元素在《云林小隐图》中也得到了再现。

文敏遗风丨《云林小隐图》中家族意象传承意识 王蒙 赵孟頫 绘画元素 第6张

图6 《鹊华秋色图》中华不注山

《鹊华秋色图》画面构成简洁清晰,水植作为该画的视觉元素之一,在画中占据了一定的比重。画面中的浅滩上生有数丛水植,具有秆部直挺、梢部略有弯曲、叶片互生等特点,根据这一植株的生长位置及形象特征推测其应为芦苇。《鹊华秋色图》中之芦苇用细笔画出主干,再以淡墨点出苇叶,部分叶片处施以浓墨点痕以丰富层次。再观王蒙《云林小隐图》,画中堤岸处亦见芦苇元素,并且在形式与用笔方面与赵孟頫 《鹊华秋色图》相仿。除此之外,《云林小隐图》中的树木多呈竖直向上的生长姿态,也与《鹊华秋色图》中树木相似。(图3—图8)

文敏遗风丨《云林小隐图》中家族意象传承意识 王蒙 赵孟頫 绘画元素 第7张

图7 《鹊华秋色图》中鹊山

综上,王蒙《云林小隐图》借用了大量赵孟頫 《鹊华秋色图》绘画元素,从形式与方位布置方面的确符合董其昌认为的王氏画作酷似赵画的评述。但董氏此评特指王蒙早期绘画特征,笔者对王氏早期作品如至正三年(1343)之《东山草堂图》、至正七年(1347)之《一梧轩图》加以对比后,发现这一时期作品均不存在像《云林小隐图》般与赵画如此相似的情况,而《溪山风雨图》这种未纪年且具有王蒙早期绘画特征的作品,其中或有几帧依稀可见赵氏绘画风格,却终非酷似。可见像《云林小隐图》这种与赵孟 画作酷似之作的出现与王蒙绘画风格的分期并无关联,董氏之言更有可能是一种基于王、赵二人亲缘关系而做出的猜想。想要厘清《云林小隐图》与《鹊华秋色图》的高度相似究竟是偶然现象还是王蒙的有意为之,还须先对《鹊华秋色图》中具有代表性的山峦和芦苇元素加以检视,并将其代入赵氏创作此画的历史语境中。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wmyfgylxytzjzyxccys.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