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书画比赛证书

杨乃寒寿星画家

书画艺术网书画赏析2017-05-20 23:4339720
凌霄图蜻蜓图长寿图咏春图杨乃寒 杨乃寒,字雪非,1916年生于河南淇县,现居开封市。著名国画家、开封老干部大学教授、开封得一轩书画院名誉院长、河南省文史馆馆员、中国书画研究院研究员、中央文史馆书画研究员。 上世纪中叶,杨乃寒先后求学于开封东岳高级艺术师范学校、杭州国立美术专科学校,历时数载。...

杨乃寒寿星画家 杨乃寒 《吉祥如意》 《三才图会》 第1张

凌霄图

杨乃寒寿星画家 杨乃寒 《吉祥如意》 《三才图会》 第2张


蜻蜓图

杨乃寒寿星画家 杨乃寒 《吉祥如意》 《三才图会》 第3张

长寿图

杨乃寒寿星画家 杨乃寒 《吉祥如意》 《三才图会》 第4张

咏春图

杨乃寒寿星画家 杨乃寒 《吉祥如意》 《三才图会》 第5张

杨乃寒

         杨乃寒,字雪非,1916年生于河南淇县,现居开封市。著名国画家、开封老干部大学教授、开封得一轩书画院名誉院长、河南省文史馆馆员、中国书画研究院研究员、中央文史馆书画研究员。

  上世纪中叶,杨乃寒先后求学于开封东岳高级艺术师范学校、杭州国立美术专科学校,历时数载。当时这位以全国第一名成绩考入杭州美专的高材生,深得校长林风眠国画大家潘天寿的器重。特别是他的作品《贪看枫林晚,已迷路东西》,轰动画坛,受到恩师青睐。潘天寿曾断言:“杨乃寒日后必成大器。”杨乃寒画龄超过80年,得前贤真传,师法青藤,饱经人生及绘画艺术沧桑。他擅长花鸟、山水,在构图、设色及笔墨技法等方面,均有建树,且风格独特。诸画之中,杨乃寒尤喜梅花,他画的巨幅龙梅,苍然遒劲,大气磅礴;墨梅长卷,墨韵精纯,笔势雄健,宛如大海波涛,绵延不断,有“中原第一梅”之称。他画的山水奇异险峻,或高远或深远或平远,皆超凡脱俗,意境如禅;牡丹、菊花,在他挥毫之下,境界飘逸,颇具灵性。去年春,受河南省文史馆委托,以94岁高龄创作了巨幅梅花,参加了“全国文史研究馆庆奥运书画展”。

  作为中国著名画家、“寿星画家”,国内外求其画者络绎不绝,作品被国内及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博物馆收藏,并出版有《杨乃寒中国画选》。


  中国画有一个重要传统,就是借物抒情、借物言志。远的不说,八大山人笔下的鱼是任人宰割的“死鱼”,鸟是“怒目而视”的呆鸟,抒发的是他国破家亡、冷眼看世界的心态;郑板桥的竹子,竿细而节硬,愈迎风雨而愈坚韧挺拔,表现的是他的文人傲骨、高风亮节;齐白石在“高压”之下为日本天皇作画,以九只螃蟹组成日本岛形,且有几只已“翻肚”,画出了他对侵略者“看你横行到几时”的嘲讽;徐悲鸿的奔马图,寄寓了他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追求……

  画家的抱负、智慧和趣味由此可见一斑,这也是中国画内涵丰富、魅力无穷的一个基本要素。杨乃寒先生在师法传统上,不仅比宗师巨匠毫不逊色,而且在某些方面走得更远、攀得更高,可谓独领风骚,自成一格。

  杨乃寒先生善画梅。明代王圻在《三才图会》上说,画梅有“四贵”:“贵稀不贵繁、贵老不贵嫩、贵瘦不贵肥、贵曲不贵直”,把这“四贵”的“桂冠”戴在杨乃寒先生的头上是再合适不过了。以他画的“金陵龙梅”为例,的确气韵疏朗,笔墨老辣,枝如瘦铁,干似腾蛟,设色如虹,七彩纷呈,艳而不俗,赏心悦目。读之,眼为之一亮,心为之一动,清气扑面来,灵俏满乾坤。特别是那苍老遒劲而曲折的梅干,如飞龙在天,腾云驾雾,一身的力量,直欲按捺不住,跃然破出画来;那浓淡有致、简繁得当的梅花梅枝,一枝一朵都带情含笑,尤其是枝头尽处的花骨朵儿,含苞欲放,更觉可爱,不忍移目。或许这正是杨乃寒先生内心深处对青春的赞美、追忆或憧憬?   解读杨乃寒先生的梅花,昭示的是人生哲理,珍惜生命,笑傲江湖。

  杨乃寒先生亦善画桃。“天上神仙下凡尘,送来蟠桃大如盆,吃进一口无量寿,永是长生不老人”,这是杨乃寒先生在他的寿桃图上自作自题的打油诗。先生好“打油”,类似大俗大雅的“打油”“不尽长江滚滚来”。

  仅从这首诗中就不难看出,杨乃寒先生喜欢画寿桃,善于画寿桃,而且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风格。吴昌硕画的桃是三千年一结果,结的果大如斗,究竟能不能吃,吃了会怎样他没有说。后人只能妄猜,不敢断言。而杨乃寒先生画的桃,不仅个大,而且艳红,不仅能饱眼福,而且能饱口福,因此,很有生活气息,很有幽默情趣,很吉祥,很喜庆,以致于许多“达官贵人”以藏有他的寿桃为荣。

  杨乃寒先生本身是“老寿星”,他又如此善画寿桃,而且画得那么惟妙惟肖,这决不是一种巧合,寿桃里同样寄寓着他对生命的禅悟,他本身就是以寿桃的精神和心态成为“老寿星”的。今年已95岁高龄的他,眼不花,耳不聋,牙不掉,手不抖,肩平背挺,步履矫健,鹤发童颜,声如洪钟,他用令人肃然起敬的人生阅历注释了这种禅悟,因而他笔下的寿桃便蕴涵了令人向往的文化意义,是名副其实的“妙品”、“神品”。

  杨乃寒先生善画的题材还有很多,以他80年的画龄,山水、飞鸟、禽兽、花草多有涉猎,工写兼善,但就整体风格而言,还是以写实为主,辅以写意,这使他的作品雅俗共赏,“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他在76岁时画的《漓江山水》,亦真亦幻,主体具漓江之形,细节刻画传神逼真,客体有天庭之魂,背景烘托云雾飘渺,使得漓江成为人间仙境,其美强烈而悠远。杨乃寒先生的《吉祥如意》图,公鸡白,母鸡黑,上有麻雀扑棱飞,下有小鸡啄幼虫,灰的是芭蕉,红的是凌霄,赭石墨竹点缀其间,一派盎然生机,妙趣天成;在杨乃寒先生的笔下,秋菊、白菜、荷花、水仙、紫藤、丝瓜、兰花、牡丹无不传情达意,化作雅俗共赏的艺术符号。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杨乃寒先生画的群虾图,图中群虾或恣意游弋,或追逐嬉戏,或执尖披锐巡逻龙宫,或散兵游勇窃窃私语,气韵生动,用笔精微,变化巧妙。

  人书俱老,人画俱老,杨乃寒老寿星的画作之所以雅俗共赏,炉火纯青,首先是他师法传统的结果。在恩师潘天寿的耳提面命之下,杨乃寒先生从民族文化的源头领悟和指导画作。他认为画的至高境界是中国古典哲学易理的再现,也就是天地、阴阳之道在画作中关系的演绎。比如画梅,有主次、强弱、大小、浓淡、黑白的对比,画竹、兰、菊、荷等也超不出这个哲学易理的范畴,无非是大一点、小一点,长一点、短一点,黑一点、白一点,密一点、疏一点,浓一点、淡一点,干一点、湿一点等等。杨乃寒先生机缘巧合,得遇名师,加之几十年的潜心修炼,其传统功力之深厚,世所罕见。当然,在这个师法传统的过程中,杨乃寒先生同时也师法心源,把自己的悟道很自然地揉进了传统,扬弃了传统,使传统焕发了青春。

  在师法传统、师法心源的同时,杨老先生也非常注重师法造化。他以大自然为师,坚信万物皆有灵性,使每一个画作都有生活的来源,都有客观的根据。他常年坚持写生,金陵龙梅、凌霄、小鸡、紫藤、荷花、寿桃、群虾、牡丹、秋菊、螃蟹、麻雀、水仙、白菜、丝瓜等几乎都是从大千世界中写生得来的。当然,国画非西画,更非照片,在绘画过程中,杨老先生以他的慧眼、灵心、巧手和禅理,以生活为原形,以自然为底版,再加工,再创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去丑留美,使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因而使得他的画作更具有了引人共鸣的艺术穿透力。

  如今,杨老先生已是九十又五的老寿星,我们祝福他返老还童,艺术青春永驻。作诗一首祝福先生:先生九十五,只当五十九。龙梅做画笔,寿桃当馒头。胡琴不离手,笑话不离口。不急也不气,无忧亦无愁。再活九十五,凑够一百九,打破吉尼斯,美名传千秋。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yang-nai-han-shou-xing-hua-jia.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