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边缘到中心丨接受美学视角下的四山摩崖刻经

《兰亭序》《祭侄文稿》《黄州寒食诗帖》无疑是书法史中最知名的作品,它们之所以闻名遐 迩,其中一个关键原因是书写者的影响力巨大。与此不同的是,四山摩崖刻经的名声却和它们的 作者关系不大,甚至可以说,四山摩崖刻...
书画史论 2025-10-09 09:31 0 184
从边缘到中心丨接受美学视角下的四山摩崖刻经

雅有章草意丨余绍宋行书《致朱铎民》札

陈伯衡说:“当代两大书法家,吴昌硕得力于碑,余绍宋得力于帖,各有千秋。”能跟吴昌硕 并列,实是极荣耀之事。不管评论是否允当,余绍宋(1882—1949)书法应确属高水平。清末之 后人,多写碑,但多数人不得其...
书画艺术 2025-10-09 09:26 0 89
雅有章草意丨余绍宋行书《致朱铎民》札

米芾行书“八面出锋”技法的形成与运用探究

米芾(1051—1107),在书法学习历程中转益多师,直至50 岁才形成独特的风格,达到“既老始自成 家,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的境界。诗帖、尺牍、题跋,皆具有痛快淋漓、欹纵变幻、雄健清新的特 征。本文就米...
书画史论 2025-10-09 09:14 0 207
米芾行书“八面出锋”技法的形成与运用探究

清代书家刘墉形象建构探微

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世人称为“浓墨宰相”,死后谥号“文清”,后人习 惯称他为刘文清,清代乾嘉时期政治与文化的重要人物,其形象建构过程折射出传统士大夫阶层 在权力、文化与记忆场域中的生...
书画史论 2025-10-09 09:05 0 158
清代书家刘墉形象建构探微

生态式艺术教育理论对高校书法美育的启示

在当代高校书法美育中,灌输式技法教学、量化式技法评价的教育模式十分突出,是局限于 书法技能追求的教育模式。滕守尧先生提出的生态式艺术教育意在改变各种知识之间的生态失衡 关系,在生态式艺术教育理论的启示下,从...
书画天地 2025-10-08 15:25 0 129
生态式艺术教育理论对高校书法美育的启示

杨沂孙篆书的传统内核与当代启示

一、杨沂孙篆书的传统基因与创新突破  (一)学养筑基:学术传统与书艺实践的共生  杨沂孙(1812—1881),字咏春,号子舆等,呱呱坠地于人文气息馥郁醇厚的江苏常熟恬庄...
书画广角 2025-10-08 15:15 0 115
杨沂孙篆书的传统内核与当代启示

《祭侄文稿》中的“有意识”与“无意识”

一、《祭侄文稿》的“涂抹”:集体无意识的艺术阐发  王一川在《大学美学》中言:“荣格把艺术作品区分为心理性和幻觉性,一下子就判别了伟 大作品的分野。后者是从整个人类心灵深处召唤出来的,它与...
书画广角 2025-10-08 15:02 0 101
《祭侄文稿》中的“有意识”与“无意识”

宋代文人书风对当代书法回归本体的文化探照

宋代文人书风的兴起,标志着书法艺术从“追求技巧”跨入“超越技巧”的时代。苏轼、黄 庭坚、米芾等人是宋代文人书风的创造者与引领者,他们在书写中注入了更多的个人情思与生命 活力,让书写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表现性...
画里画外 2025-10-08 14:56 0 102
宋代文人书风对当代书法回归本体的文化探照

“三吴墨妙”与吴门收藏

“三吴墨妙—近墨堂藏明代江南书法展”正在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展出,向人 们展示了明代吴门书派及三吴地区书法的华彩 篇章,具有书法史的意义。不仅于此,“三吴墨 妙展”还具有鉴藏史的意义,在那些书作、墨迹...
书画收藏 2025-10-07 18:47 0 382
“三吴墨妙”与吴门收藏

苏轼书法的公私收藏

苏轼存世书迹以墨迹、法帖、碑刻三种形式为主。由 西南大学中国书法研究所与眉山三苏祠博物馆合作编撰的 《苏轼书法全集》(简称《全集》),收录了苏轼墨迹70件, 刻帖71种422件,碑刻47件,去重后共计50...
书画收藏 2025-10-07 13:18 0 270
苏轼书法的公私收藏

《蜀中胜迹图》与实景山水画

中国绘画史上,流行画实景山水,尤其 到明清时期,此风更盛。明代王绂的《北京八 景图》卷(中国国家博物馆藏)、王履的《华 山图》册(十一开)(上海博物馆藏)、文徵明 (1470—1559)的《潇湘八景图》...
书画收藏 2025-10-07 12:43 0 600
《蜀中胜迹图》与实景山水画

张謇的书画收藏与赏鉴

一 张謇(1853—1926),字季直,号啬庵,江苏海门人。张謇的 书画收藏与南通博物苑藏品的整理有直接关联,南通博物苑 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建,是中国最早的博物苑。1914年编印 的《南...
书画收藏 2025-10-07 12:29 0 263
张謇的书画收藏与赏鉴

《千里江山图》“蔡题”的图像复位与原境细读

针对美术史界熟知的《千里江山图》卷尾 蔡京题字,余辉先生在《百问千里》一书中很明 确地论证其为“蔡题”(即题首而非跋尾),笔 者很赞成这一结论。余先生的判断依据主要是 “蔡题”黄绢磨损程度与画心卷首部分...
书画收藏 2025-10-07 11:17 0 186
《千里江山图》“蔡题”的图像复位与原境细读

张伯驹的书法鉴藏与创作

张伯驹(1898—1982),字丛碧,别号游春主 人、好好先生,河南项城人,著名书画收藏家, 曾收藏有西晋文学家陆机所书《平复帖》、隋 代展子虔画《游春图》及唐李白《上阳台帖》 等。刘海粟评价张伯驹时说...
书画收藏 2025-10-07 10:59 0 257
张伯驹的书法鉴藏与创作

宋代铜钱的收藏要点与价值分析

宋代铜钱,作为历史的见证者, 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 术价值。在收藏的世界里,宋代铜钱 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吸引着众多 收藏爱好者的目光,它们不仅是经济 发展的象征,更是时代变迁的缩影。 从...
书画收藏 2025-10-07 10:51 0 149
宋代铜钱的收藏要点与价值分析

清初卞永誉书画鉴藏印考辨与拾遗

书画鉴藏是高雅的文化活动,也 是文化雄厚的象征,蕴含着历代文人 的精神诉求。清代书画收藏是中国古代收藏史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阶 段出现了一大批私人书画收藏家,卞 永誉即是其中之一。卞永誉(1645— ...
书画收藏 2025-10-07 10:45 0 161
清初卞永誉书画鉴藏印考辨与拾遗

《芥子园画传》原刻、翻刻之拙见

古籍收藏版本甄别之 ——《芥子园画传》原刻、翻刻之拙见古籍收藏中,同一书籍不同版本 的收藏价值可以说天差地别,在版本 甄别参考中,国家图书馆馆藏善本是 重要参考标志。而国家图书馆馆藏善 本(索书号;1...
书画收藏 2025-10-07 10:39 0 116
《芥子园画传》原刻、翻刻之拙见
shuhuayishu

shuhuayi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