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涛 1988年出生于江西樟树,2013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获学士学位,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会员。2017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 院,获硕士学位。现为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师,广州美术学院博士生,广州国家青苗画家培育计划“青苗三期”杰青班 画家。2018年《忆——幡影》获第四届广东岭南美术大展金奖。

2019年《天堑变通途》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广东省美术作品展银奖,《天堑变通途》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并获奖提名。2020年《消失的寓言》获第五届广东省高 校美术作品学院奖双年展二等奖。参与大潮起珠江——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珠江胜景图》之下卷《盛世珠江》创作。获2020 中国文联青年创作扶持项目。参与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美术创作工程《长江之歌》创作。

黄涛 祈悟 100cm×98cm 2018年

地球上处处都有某种形式的艺术,艺术的发展持续不 断,从古至今一直没有停止过。绘画艺术也当然在其内, 对传统艺术的反叛,不同区域艺术的相互交融、嫁接……等 等,不断碰撞出绚烂的火花,推动着绘画艺术不断地发展, 这样的案例举不胜举。 

如今,面对当下,必然会有当下之心。传统经典虽为已 逝之物,但为我们的艺术的发展提供有力积淀和基础,如何 面对经典,这依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当下之心便为有情, 有情之心与物相融,这就形成一个自我的图像世界,因人而 异,因时不同,如此面对经典可能才会如入宝库,并产生其 价值与意义。 

黄涛 写生——蓬简系列之二 35cm×38cm 2016年

当我们观察一位艺术家竭尽全力追求画面内在的和谐 时,这是一件很有意思之事,来回推敲,苦心经营。但是, 试问作者,在他思考的过程中这样修那样改的时候,也许他本身都无法有确切的答案,只是摸索着前进,不墨守成规而 已。事实也证明,一些出色的艺术家或作品往往离经叛道却 能获得一种前所未有的新的和谐时,有可能那就是艺术魅力 所在。

而事实上在创作过程中难以规定某种规则,常常作者 本身都无法提前知晓创作的作品最终可能要达到的效果,经 过反复推敲,有时可能需要一个反常规的图像,如果他觉得 合适的话。还没有任何一个规则和标准能衡定一幅作品什么 时候是算完成,而随着观看数量的增多,观看角度的多样, 会越来越发现以前忽视的地方,逐渐能体悟到历代艺术家们 苦心追求之处,逐渐感受到历代艺术家追求的那种和谐。

黄涛 天堑变通途 180cm×150cm 2019年

面 对传统与当代,面对伟大的作品,似乎每次看都有不一样的 认识,放下固有的常规观看方式,捕捉每一个伟大作品中触 动自我内心需求的元素。这就不难理解,在当下,如果想试 图完成一件出色的作品,需要的是一种对自我和对作品本身的思考,追求作品中的某种触动内心的表达,有时最大的障 碍可能就是不肯摒弃陋习和偏见。 

自古以来,许多中国艺术家他们从研究名家作品入手, 首先学会各种“套路”,各种物象的规律,再去游历和凝视 自然之中的美,体会自然之意境。画家们掌握运笔用墨的功 夫,让自己趁着灵感的兴之所至,写下心中的酝酿的意境。 但是面对当下,这种作画方法可能有一定的局限性。

黄涛 都市律动 180cm×150cm 2019年

因为经 典绘画中可以用来画竹干或画凹凸山石的笔法,几乎每一种 都有传统的根基,而且前人的作品博得了无比巨大的普遍赞 美和认可。随着时间的推移,面对的物象不同,这种画法有 些难以运用于新题材之中,于是探索能表现当下物象的表达 方式,又成为当下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所以,我秉承着这样对艺术的态度和思维方式,在近些 年创作的作品里,呈现出了我的创作想法。面对庞大的经典系统,并没有摒弃传统中国画中的笔墨表现形式,只是试图 去打破我们常规的方式,根据不同元素和画面需要来选择不 同的表达方式,追求画面内在的平衡。

黄涛 写生——蓬简系列之四 35cm×38cm 2016年

作品虽取材于现实生 活的场面,但并不去追求空间上的合理安排,让空间结构虚 拟化重设,尽量去摆脱物象原有的属性,探索平面里不同元 素之间关系的层次安排,回归绘画本身的思考。 随着21世纪社会不断地发展,传媒技术不断地更新,加 剧了国际、国内文化的传播和信息的更替。

时代在变、事物 在变,面对不同社会语境的当下,艺术的革新仍需要不断地 思考、探索和实验。如今身处相对自由的艺术创作环境,和 比过去更宽泛的艺术信息资源,如何去取舍,并能反应当下 语境的艺术道路,这对于年轻的我们来说,是一个需要努力 解决的难题。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