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丁盛 1973年出生,沙孟海书学院院长,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宁波市书法家协会副 主席,鄞州区书法家协会主席,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会员。曾获第五届 兰亭奖佳作奖,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 全国书展20余次,获浙江省群星奖银奖,第 四届全浙展铜奖等。编著多种刊物。两届沙 孟海杯全国书法展览的策划、组织者,两届 沙孟海学术论坛策划、组织者。
钱丁盛 隶书 360cm×45cm×4 2018年
书法学习的主要途径是临帖,书 法爱好者在学习书法的时候,面对的首 要任务就是准确临帖,临帖是练好书法 的基础训练,临帖好的人在短时间内获 得快速提升,临不好的人始终庸庸碌 碌,一事无成。如何高效临帖是所有书 法爱好者首先要破解的难题。对于临摹 中出现的常见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关方 法供读者选择。
一、临帖的常见问题
(一)临写字形过大
很多初学者刚开始就写大字 ,从 历史上看,明末清初之前基本无大字 作品。晋唐以来的大部分经典书法作 品,是以卷札为主要表现幅式的小字行 草,其字大小在3厘米见方以内。初学 者临帖字写得一般的大小就可以,大 约5厘米左右。由于毛笔不会像古人的那么小,没必要写得 跟原作那么小,因而 可以写的略大一些。
钱丁盛 篆书 汉印集字 248cm×128cm 2016年
假如超过原作的一倍
大小,就需要增加新
的技术动作,属于一
种新的创作而不是临
摹,对初学者就是新
的挑战。
(二)临写速度 过慢
速度产生力度, 书写速度对于提升笔 力具有关键作用。许 多初学者为了写得 像,一般写得非常 慢,自以为写得越慢 就会临得很像,直至 手臂发硬,全身俱 疲。快慢是一个相对 的概念,一般静态书 体写得慢,动态书体 写得快。写得慢往往 成了描字,而不是写 字,尽管写得像,但 失去了原字的神采。
(三)临写对象 太杂
很多人初学书 法,由于缺乏艺术判 断力,选择临摹的字 体、字帖太杂、太 乱。对初学者来说, 确定主攻目标,选好 字体、字帖尤为重 要,切忌今天楷书, 明天行书,后天草 书,朝三暮四,眉毛 胡子一把抓,最后徒 费时日。因此,首先 要在经典书法作品 中,选择一本或几本 风格相近的、自己最 喜爱的字帖,作为临 摹的范本。一本经典 的字帖最起码坚持写 三年,才会有收获和 感悟。
(四)临写起点 太高
书法学习有种说法叫做取法乎上, 很多人一开始学就写《圣教序》《祭侄文 稿》《张猛龙碑》……这些都是经典中的 经典,但很多人没考虑过这些名帖是否适 合自己,是否是自己喜欢的,在没有老师 的引领下就自己勤奋地练,结果没形成好 手法,坏习惯倒是多起来。只有适合自己 风格和技术的经典碑帖起步才是正路。
(五)临写不够精准
据历史资料记载,古人学字也是把 单字重复多遍来进行练习的。民国大家于 右任先生中年开始学草书,每天只练习一 个字,但三年之后便有了卓然成就,这样 的成长速度看起来是很慢的,实际效果却 是好的。反之,欲速则不达,如果我们天 天抄写几百个不同的字,看起来很用功但 没记住,估计十年也无法有所成就。
钱丁盛 行书 陆机《文赋》节录 248cm×64cm×2 2014年
许多
人拿起字帖瞄上两眼就写,就写个大概,
写出来的字没有一个能靠的上字帖。很多
人将一个字写了无数遍,问他关注了字内
的核心问题没有,他回答说,没看那么仔
细。这就是典型的勤奋地瞎写。
(六)重复自己
这种情况多发生在那些有一定天赋和 书写基础者身上,临帖时不去努力靠近字 帖,而是用自己的习惯去改造字帖,极力 想把自己原来那个基础表现出来。结果是 南辕北辙,花的临摹时间越多,离经典的 距离越远。
二、临帖的方式
根据作者临帖的意图、思路、目的、 程度等,临帖的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依字数临帖的方式
1选临。在临摹过程中,精选帖中有 典型意义、有技巧含量、有特色味道、有 自己喜欢的字进行临写。在一个帖中把不 同的结体,分门别类,进行分析比较,免 去重复和无意义的训练,强化个别技巧和 关键技巧的训练,利用较少的时间集中地 训练和获取核心技巧,就能取得事半功倍 的效果。在以后的创作中,一旦遇到碑帖 上没有的字,也能触类旁通,不会束手无 策。
2.节临。节临原帖中比较精彩的局部 或具有某种技巧特色的一段文字,以此作 为把握整篇作品的突破口,有针对性地训 练局部环节的技巧和手法。也可以通过作 品局部片段的训练,以局部带动整篇,总 结出该帖的点画特点、结体特征以及章法行气的技法规律。行草书的临习尤其 需要这样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