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通感给书法插上翅膀
钱钟书在1962年《文学评论》上发表的“通感”文论引起我的注意,他总结道:“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眼、耳、鼻、舌、身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颜色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体质”...
书画天地
2018-10-02 21:43
0
3024
“书法家”头衔之困惑
书写虽言“小道”,却是学问“心法”,虽非学问家不能,但万众皆可为之,只是难以成法。 写字只知古有法书之谓,不见有“书法家”之称。窃以为,“书法家”乃后人乘西学东侵,书写工具改变之机,以西学“分科”思维...
书画广角
2018-10-01 20:46
0
2686
让鲜明个性的作品支撑自己
据《梁书》、《陈书》、《南史》记载,参与昭明太子萧统文学集团活动的文士有刘孝绰、王筠、殷芸等三十余人,而参与梁简文帝萧纲文学集团活动的文士则有徐摛、张率、庾肩吾等四十余人。这些文士围绕在萧统、萧纲周围,各呈锦绣...
书画文学
2017-09-21 11:37
0
2228
“匠”与“家”的距离
古时,那些聚集于佛寺道观、书肆印局周边,以抄书、抄经为业,借以养家糊口的人,是谓书匠,或曰书工。在这群人眼中,笔下的一点一画、一行一页,一部典籍、一轴经卷,无一不是沉甸甸的铜板、白花花的碎银由少到多的集大成。他...
书画广角
2017-07-30 15:58
0
2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