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书画比赛证书

行江山万里 绘家国千秋 浅析董继宁的山水画创作

书画艺术网书画创作2025-09-22 12:59200
摘要:董继宁的艺术创作拓展了中国山水画的笔墨语言,推动了当代中国史诗性山水的演进,丰富了中国山水画 的时代性表达。本文以江山万里行、绘家国千秋和笔墨随时代三个方面总结董继宁山水画艺术创作的民族性、史 诗性和现代性特质,为当下中国绘画如何介入民族历史,如何以图像的方式重述中国文明提供可借鉴的文本。 关键词:董继宁;山水画;民族性;史诗性;笔墨作为...

摘要:董继宁的艺术创作拓展了中国山水画的笔墨语言,推动了当代中国史诗性山水的演进,丰富了中国山水画 的时代性表达。本文以江山万里行、绘家国千秋和笔墨随时代三个方面总结董继宁山水画艺术创作的民族性、史 诗性和现代性特质,为当下中国绘画如何介入民族历史,如何以图像的方式重述中国文明提供可借鉴的文本。 

关键词:董继宁;山水画;民族性;史诗性;笔墨

作为对湖北省国画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重要画家,董继宁以抒情 性的笔法、意境深远的笔墨图式、富于民族性的审美理想,塑造出蕴含中 国文化审美内核与新时代精神气象的史诗性当代山水,从而拓展了中国山 水画的表现边界,为当代山水画创作树立了兼具文化深度与审美价值的 范本。 

一、图绘山河志:塑造中国山水画的民族性 

董继宁山水画创作的核心特征体现为民族性表达,他认为伟大的作 品在空间上都具有民族性。此特征体现为对中国传统山水画意象化造型方 式、精神追求旨归与笔墨韵味的继承,同时能够突破传统山水图式,以山 水画映中华历史、塑民族灵魂,构建以民族文化为内涵的视觉叙事体系, 进而在图像层面展现民族精神的文化意象与价值表达。

行江山万里 绘家国千秋 浅析董继宁的山水画创作 董继宁山水画 史诗性笔墨 第1张

 董继宁《珠穆朗玛》纸本设色 213cm×550cm 2010年

董继宁是从荆山楚水中走出来的艺术家,青少年时期在咸宁的乡村生 活使他对田园自然抱有天然的热爱。董继宁将这份热爱带入自己的山水画 创作,凝练为《月光下的茅屋》《古老的村落》《童年的记忆》《家乡的 小河》《牛铃响起的地方》等“故园家山”题材创作中的乡愁意蕴。可以 说,中华农耕文明特有的乡土情结构成了董继宁民族性山水画创作的基本 底色。 

在持续以山水画传达自身精神面貌与审美理想的艺术实践中,董继宁 山水画的民族性得到进一步升华—他选择续行李可染“为祖国山河立 传”的艺术路径,把观测视角从个人化的“乡愁”提升至视野更开阔 的“家国情怀”,把山水画的内在旨趣与传承中国文化精神、展现中 国人精神血脉作有机融合。

自强不息、瑰丽浪漫的荆楚文化塑造了董 继宁开拓进取、诗意洒脱的内在品格,让他能够笃志力行,以楚骚艺术“流观”式的审美意识观 测天地自然,[1]遍行祖国山河, 度物取真,将“为祖国山河立 传”拓升为“江山万里行”,以 诗意抒情的方式将胸中山水意象 熔铸为富于史诗性、时代性的民 族图像志,进而完成了以2015年 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江山万 里行—董继宁山水画展”为代 表的全面反映中国整个文明史 进程的史诗性作品大系,真正做到了以山水画重建当代的艺术价值,为民族、 为家国立传。 

值得强调的是,董继宁并未将“民族性”囿于 文化传统的再现,而是在艺术实践中将其转化为对人 类精神文明普遍关切问题的回应。这使其作品在彰显 民族身份与文化记忆的同时,亦具备超越地域与时 空的思想张力,呈现出人与自然、历史与当下的深层 连接,从而实现了民族精神与人类经验之间的有机融 合。

在《黎明静悄悄》《生命从此》等作品中,董继 宁以自然隐喻人的生命状态,把中华民族得以绵延不 息的内在生命韧劲升华为对真、善、美的赞颂,自觉 把中国人民历来固有的天下情怀连接人类的终极关怀 层面:“我们用‘智性’‘智慧’的思维方式来认识 ‘民族性’,来研究中国水墨画的发展,其结果是情 感成为作品的生命。生、死、爱是人类艺术创作的永 恒主题。”[2]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QianXiDongJiNingDeShanShuiHuaChuangZuo.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