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发展至北宋,建立起宏大的叙事结构,要求真实地再现大自然,在画面上呈现全景式的宏阔构图。这种宏大的叙事性结构,到元代时发生了变化。元初赵孟頫书法笔意入画,将线条发展成一种抒情结构。当代擅书法的画家凤毛麟角,安徽陈濂波便是其中一位。不过,其书名先于画名而显于世人。

 陈濂波山水画的一个特点是以书法笔意入画。他笔下流出的线条都是生机勃勃、富有动感、富有性情的。他作品的用笔多在着力与不着力之间。这不轻不重、恰到好处的用笔正是其情感的体现。欣赏他的山水画,笔触随意、灵动,远山起伏有势,疏林高低不同,所有物象不加修饰,全从心坎中流出。他画中的远山总是用较虚淡的线条写出;近处山石多有强烈的顿挫,转动处见筋骨。

陈濂波山水画

他笔下的物象简略而不单薄、平淡而不枯槁,是强烈的主观意识诠释的结果。在他的作品中,既有以枯笔、淡墨轻松绘出的长线,又有手腕、手指互动绘出的活泼、灵动的短线。他的山水画创作不在如何将物象表现得贴近自然的原生状态上着力,而是致力于线形在运动中一笔一笔的自然生发,长线、短线、干墨、湿墨、浓墨、淡墨、单勾、复勾、细笔、阔笔、长点、短点、斜点、横点、竖点等在他画中随处可见。与当代大多数画家的用笔相比,陈濂波的书法用笔更细腻、含蓄,也更注重表现线条的“表情”潜力和个性。

陈濂波山水画

 陈濂波山水画作品的另一个特点是兼具南北画风之优长,北方山水的雄伟和南方山水的飘逸都被他不露痕迹地融合在作品中。特别是在境界的营造与美感的传达上,陈濂波以自己的情感抒写着笔墨的雄浑之美,传达着空灵、飘逸与辽阔的山水境界。

陈濂波山水画

 在陈濂波的山水画中,山川、流水、云烟、屋舍都是心灵符号,并由符号的组合关系营构成空间层次。在他的诸多作品中,着墨处为一空间,留白处为一空间,每一点也都自成一空间……这样,由多个空间构成的山水画,其时间因素就淡化了———山水的美便是永恒之美,表现山水便是传承不衰的永恒主题。烟雨空濛、苍茫辽阔也是陈濂波山水画的主要面貌。唯有如此,画家笔下的山水才能体现为从物质层面向精神层面的转换、从有我之境向无我之境的转换、从具象山水向抽象意味的转换、从情景氛围向独立意味的转换。他的山水画也因此具有了全新的精神内涵。

 陈濂波的山水画创作既不盲目追摹古人,展示复古之风,也不盲目追赶时尚潮流,迎合浮华、浅薄之趣,而是在承前启后中稳步前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为自己的山水画注入了传统审美内涵,使画中看似无序的点、线统归于空间关系,也让不同形状的几何物象从属于“三远法”的稳定结构。

 在中国画尚不能脱离笔墨规范的情况下,笔墨承载着多重复杂因素。陈濂波的笔墨当属“抒写性灵”一路,一笔一墨都是其心境的折射。他用笔从容自然,设色浓淡、干湿不同,这缘自他内心的充实与平和———唯有不急不躁者,方能以虚灵写万象,方能在寻常物象中发现并表现出其意韵。陈濂波作画力避直白、浅薄,注重含蓄、蕴藉,追求朦朦胧胧的意念表现。其水墨的淋漓、氤氲与干笔、焦墨的互动互融、重叠积染,以及有力的点线勾勒,共同营造出苍茫、辽阔、浑然的画境。

在空灵、飘逸的山水画图式与精神气息面前,在领略作品境内、境外的旨趣中,我们看到陈濂波较好地把握了松动自然与粗放疏野之间的“度”,也较好地把握了虚灵飘逸与直白简陋之间的“度”。恰到好处的分寸把握与合理得体的手法表现,使陈濂波的山水画更加生动夺人。

 多年来,陈濂波在艺术道路上孜孜不倦、上下求索,不但向古人学习,而且还向现实生活学习。在融会贯通与取长补短中,他拓宽了自己的艺术视野、开阔了胸襟,在“能感之”、“能写之”的精神启悟下,努力唤醒中国画“形式美”的深层记忆,探索着笔墨语言的新维度。(附图均为陈濂波的山水画作品,上者为《群峰盘互图》,左者为《山里人家空气好》)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