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攀龙楷书《卞氏二隐君传》卷

高攀龙(1562-1626),字存之,又字云从、景逸,江苏无锡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谥中宪。高攀龙曾与顾宪成在东林书院讲学,抨击阉党、议论朝政,是“东林党”的领袖之一。他一生颇为坎坷:曾因上书指“陛下深居九重”,被贬谪为揭阳县典史;又逢亲丧家居,三十年不被起用;天启四年(1624)擢升左都御史,又因上书弹劾太监魏忠贤、揭发魏之党羽崔呈秀贪污受贿事状,被革职返乡;后来崔派锦衣卫前往逮捕,高无奈投水自尽。

 高攀龙能诗文,前人称他“立朝大节,不愧古人;发为文章,亦不事词藻,而品格自高。”他一生著有《周易易简说》、《春秋孔义》和《高子遗书》等,为一代大儒。

 我们这里要欣赏的是南京博物院所藏高攀龙的楷书《卞氏二隐君传》卷(右图为作品局部)。此卷为纸本,纵29.2厘米,横198.8厘米。此卷作于明代万历三十年(1602),高攀龙时年41岁,正当盛年,书风已经走向成熟。从总体上看,此卷结体端庄凝重,笔意俊逸流美。卷后有董其昌的题跋。此外还有高攀龙之子高世儒的题跋。作品有乌丝栏格,观之不禁想到五代杨凝式所说的“下笔便到乌丝栏”。一直以来,笔者对高攀龙的书法并不是特别在意,因其书名不显。从作品内容来说,此卷可以看成一本道德经书——书家以自己的人生实践努力完成,甚至以生命作为祭奠,因而可以结合高氏人生经历来品味这件作品。

 高氏的人生经历,几乎与明代许多有才华的人士一样,与魏忠贤扯上了关系。他们这些人,因对待魏阉的态度不同而成为截然对立的两派,人生结局也因此大相径庭,最终的历史评价也形同水火。有一些人因为攀龙 鳞而一时得势,但身后也背负了骂名。张瑞图便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古人成为大儒者,皆有名垂后世的宏愿,这代表着人的一种精神方面的承传,文人的骨气和秉性尽显其中。赏读此作,能让人联想到黄道周临刑之前从容写小楷的情形。虽然没有那般的悲壮和凄凉,但高、黄二人有同样的血性。文人在面对生死考验时,也能显出“英雄本色”。历史上,文人最悲惨的死法就是投水而死。自屈大夫殉国开始,直至民国的乔大壮和王国维,皆以自沉来宣告自己的人生信仰,着实令人扼腕。

 高攀龙此卷涉及的所谓“二隐君者”,“一为梦草,讳纶,字允言,初号居易;一为三韭公仲孙,讳翼,字廷辅”。卷中有“翛然烟霞之中,卓然风尘之表”、“既耕且读,遇得意则饮酒赋诗”、“有潮带夕阳,还钓浦鸥随。春涨到柴门,赋竹有玉气”的句子,卷中最后又说:“而隐君以诗翰重,二隐君诗翰以品重。人徒慕富贵,富贵人有几及隐君者耶?”看起来是说别人,实际上何尝又不是书家自己的心声呢?史称高攀龙文章平易流畅,格调清遒,文字简洁,恬淡中别有寄托,颇有五柳先生风范。沈德潜称他“无心学陶,天趣自会”。如高氏所作《夏日闲居》:“长夏此静坐,终日无一言。问君何所为?无事心自闲。北风忽南来,落日在远山。顾此有好怀,酌酒遂陶然。”平实浅淡的诗句、清幽闲适的环境,衬托出一种平淡的心绪,也许正是因为“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吧。

高攀龙这卷楷书在技法方面有个别发挥不稳定之处,如倒数第一行“春”字等;但精彩之笔比比皆是,不胜枚举,如第一行“君”字、第二行“武”字、第三行“鏖”字。高攀龙的小楷与黄道周的小楷有相似的地方。但从细节上看,黄氏小楷清雅扁方,以隶意统摄全局,气息高古;高攀龙小楷更多唐人法度、宋元气象,起收笔有意强化,多了一些刻意成分。究其源流,高攀龙的小楷也是博涉多家而成:主要得力于钟繇小楷,又暗合魏晋墓志的凝重劲健,还有一些行书笔意,有些字吸收了小欧《道因法师碑》的技法,整体上不拘一格、自由曼妙,可谓书文合璧、二美并具。

 有意思的是,作者所用两枚印章的印文较之正文字形还要大。现在来看,这好像不合常理,但在那个时代多见,像王铎印章多是“巨无霸”,甚至在扇面上也使用。从印面来看,这两方印章在当时应属于高水平者,惜乎不知作者名姓,也可以看成又一个“隐者”了。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