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标签董其昌

兰室撷珍话文房

兰室,是对居家斋室的一种雅称。 唐代一位叫李泌的官吏别出心裁地为自 己的家居书房取名“端居室”。自此蔚成 风气,大凡达官贵人都风雅地为家室取个 斋、堂、馆、阁类的名号。若明代书画家 文徵明就有玉兰堂、...
画里画外 2025-01-04 12:53 0 401
兰室撷珍话文房

大潇洒者唐云

学养、理想、人格构成了唐云艺术创作的三大支柱。唐云的丰富学养和扎实的基本功,以及无师自通的禀赋,使他成为一个大画家。其平民化的艺术理想,使他的艺术始终保持着入世、创新和热情。而他的磁性人格,则使他的艺术如醇酒般...
书画艺术 2018-10-06 21:28 0 3629
大潇洒者唐云

明画家董其昌之《米黄笔意图》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
书画赏析 2017-12-20 18:56 0 6136
明画家董其昌之《米黄笔意图》

如何鉴定董其昌书画?

 董其昌书画的鉴定,有别于一般书画家,一是他请人代笔多,二是造董的假画人多,三是造假延续的时间长。明 董其昌《秋兴八景图册》纸本设色  纵53.8厘米 横31.7厘米  之一鉴别董...
书画收藏 2017-09-27 11:59 0 4053
如何鉴定董其昌书画?

试论陆俨少艺术

 陆俨少艺术试论俨少先生去世四年了。十九年前笔者开始接触他的情景,依然清晰地浮现在脑海里。那是1978年秋,我尚在南京博物院工作,他自上海来南京,住汤山八三医院,其时南博有“明四家”和“清六家”的画展...
书画天地 2017-09-08 14:47 0 4996
试论陆俨少艺术

态逸而气沉,董其昌

中国民间把城隍视为城池、地方的保护神而加以奉祀。最早的记载见于《周易》:“城复于隍,勿用师。”原始的祭祀,只筑土坛,无庙无像。史载:“城隍庙无专祭,而水旱、疾疫必祷之,致敬、宿斋必告之;故立之庙,使神有所凭依也...
书画艺术 2017-08-25 13:58 0 3499
态逸而气沉,董其昌

董其昌书画辨伪

晚明四大书家之一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思翁,又号香光居士等,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后授编修,出任湖广提学副使,光宗时为太常寺少卿。崇祯四年(1631),起用...
书画艺术 2017-08-17 16:20 0 3116
董其昌书画辨伪

书法境界“三论”

书法创作是一件难事,其难就难在意境的营造。创作出意境深远、格调高古的书法作品,也许对于一些书家来说是毕生的艺术梦想。因此,有必要从前人的艺术实践和论述中探寻一些路径,获得一些启迪。下面,笔者试探讨一下唐代孙过庭...
书画广角 2017-07-30 18:39 0 2505
书法境界“三论”

浅谈中国书法的磁场效应

长期以来有个问题常常萦绕在我的脑际,那就是艺术的磁场效应问题。在中外历史的艺术天空中,那些巨星们的经典之作,为什么能将人们的目光都抢了过来,能将人们的注意力都吸引过去?说到底,就因为其艺术水准和魅力具有超强的当...
书画广角 2017-07-27 11:44 0 2665
浅谈中国书法的磁场效应

明代山水画风骨概说

“风骨”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自南朝至唐,它一直是文学品评的主要标准。何谓“风骨”?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的解析较为详尽:“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莫先于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
书画广角 2017-07-26 20:09 0 7178
明代山水画风骨概说

风骨清妙谁人赏

清代初期,因康熙帝推崇董其昌书法,天下士人翕然从之。笪重光、姜宸英、汪士鋐、何焯“四大家”皆取径董其昌,足见董氏对清初书坛影响之巨。王文治承“清初四大家”之风,是乾隆时期董其昌书风的积极推动者和实践者,也是清代...
书画广角 2017-07-24 19:24 0 3564
风骨清妙谁人赏

“晋取韵,唐取法,宋取意”(完)

为什么说还是用董其昌的”晋取韵,唐取法,宋取意”为好呢?董其昌自画像 首先,董其昌是中国书法史上极有影响的大家之一,其书法风格与书学理论对后世具有很大的影响。在赵孟頫妩媚圆熟的“松雪体”称雄书坛数百年...
书画广角 2017-07-24 11:44 0 3042
“晋取韵,唐取法,宋取意”(完)

“晋取韵,唐取法,宋取意”

也评“晋取韵,唐取法,宋取意”在最后部分,朱先生先列出了四个所谓“书法的发展演变规律和特点”。 他提出的第一点是“书法的发展是以人为本,人始终是艺术的创造者和享受者,始终处于主导和控制地位”,“这是书...
书画广角 2017-07-24 00:21 0 2770
“晋取韵,唐取法,宋取意”

理论家 美术史家是否要会画画

画家画不好画,总要骂理论家,更骂美术史家。不是骂他们的理论不好,而是骂他们不会画画。但大画家,优秀的画家绝不会骂理论家和美术史家,相反会对之十分敬重。甚至自惭自己的雕虫小技不敢和做学问的人相提并论。 ...
书画广角 2017-07-20 21:35 0 2123
理论家 美术史家是否要会画画

走向淡逸

有人认为书法境界不及前贤的一个重要原因不在于技法差异,而是后来人对于禅、道都没有进行过如前贤那般深入的学习、感悟,并使之成为生命之需。多一门学识就多一种对于身心有益的条件,每一门学识都能引人由技而道,在体验感悟...
书画赏析 2017-06-16 11:30 0 1662
走向淡逸

董其昌临米芾《天马赋》卷

南京博物院所藏董其昌临米芾《天马赋》卷(图均为作品局部)为绢本,纵54.7厘米,横1058.7厘米。换算一下来说,这件作品就是半米多宽,十米多长,在当时绝对是巨制!像董其昌这样的人,其作品非王公贵族、高官大僚是...
书画赏析 2017-06-15 17:13 0 5727
董其昌临米芾《天马赋》卷

王鉴书画辨伪之法(上)

王鉴(1598—1677),字玄照,后因避清康熙帝玄烨讳改为圆照,号湘碧、染香庵主等,江苏太仓人。他出身于书香名门,祖父王世贞,字元美,号凤洲,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官至南京刑部尚书,是明代著名的诗人、...
书画赏析 2017-06-15 17:07 0 3360
王鉴书画辨伪之法(上)

清幽的意境高逸的情趣

北京画院山水创研部副主任孙远利秉承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和山河的灵秀之气,将山水画作为情感投入和精神追求的手段,并把自己的修养、学识、志趣、理想融入创作中。其山水画笔墨高古、意境天成,给人一种大美的享受。&nbs...
书画赏析 2017-06-14 15:59 0 2336
清幽的意境高逸的情趣

有一种境界他要用一生去陶铸

当代古书画鉴定领域可谓是人才辈出。提起这些鉴定大家的名字,怎么也不能落下徐邦达先生。徐邦达的书法作品 徐邦达先生生于1917年,浙江海宁人。他曾任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中央文物鉴定委员会常务理事。徐先生有...
书画赏析 2017-06-13 22:42 0 2926
有一种境界他要用一生去陶铸
shuhuayishu

shuhuayi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