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宫廷女画家缪嘉蕙是慈禧太后的重要代笔人,在近年来拍卖市场上,她的作品成交价并不算高,但作品量却很大,有数百件之多;其中鱼目混珠者在所难免。天津市博物馆藏有她的一幅《红叶秋禽图》(见右下图),该画为我们正确认识缪嘉蕙的绘画风格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参照。

这幅《红叶秋禽图》为绢本立轴,落款为一行秀劲的小楷:“时在癸卯春三月望前三日,滇南女史缪素筠写于京师。”“望日”通常指农历每月的十五日,由此可知这幅画作于癸卯(1903)年三月十二日,当时她正供奉内廷,为慈禧的御用画家。中国画家向来不避讳对前代大师的学习,故常常在自己的作品上记下“仿”或“摹”自某某家,以期使自己的作品也成为优秀传统的一部分。缪嘉蕙的这幅画自称摹写“忘葊翁”的笔法大意。忘葊翁即王武,字勤中,晚号忘庵,又号雪颠道人,是清初著名花鸟画家,与恽寿平齐名,被王时敏赞为“神韵生动,应在妙品中”。

画面的结构为一株遒劲的枯树,树干呈“S”形,以苍润的墨笔写出。虽然画家充分考虑到了植物的自然形态,但对形体的塑造依然运用了娴熟的传统笔墨语言,与此同时,吸取了西洋画的明暗法(清末宫廷画家已经能够熟练掌握西洋明暗画法,故能画出非常写实的作品),使树木看上去更具真实感。树木躯干嶙峋,似折钗盘铁,颇有古意。画面向纵深分为三层,树后是一大一小两块润泽的湖石;石的后面布置了一丛菊花和一枝雁来红,这两种秋卉在画面右下方形成一扇五彩斑斓的背屏,与左上方的疏枝呼应。树叶多为虫啮,是一片片殷红的残叶,用工谨的画法,勾筋染叶,寥落又各具风神。树上栖息四只八哥,它们的位置与树干的韵律相统一;树干上段的一只构成画面最强的音符,它的回视与树干的回环一起,引导观者重新阅读画面右下方丰富的细节。整幅画面虽然描绘的是红叶秋禽,但毫无萧索气象,蕴含着勃勃的生命力,敷色明丽、艳而不俗,以疏朗飘逸的风致取胜,绝无恽派的细腻柔美。这幅画为缪素筠亲署的花卉,不似为慈禧代笔之作的小心拘谨,因此更能显示出缪嘉蕙作品的真实面貌。

关于缪嘉蕙的生平,据清末词人况周颐《眉庐丛话》记载,缪嘉蕙,字素筠,云南人,善篆隶书,尤工画。归于陈,早孀。光绪十五年五月四日,奉特宣入储秀宫,供奉绘事。庚子西幸,随驾至长安,仍居宫中。太后几暇无事,辄召入寝宫,赐坐地上,闲论今古。内监皆称为缪先生。缪嘉蕙在宫中的地位远非一般宫廷画家所能比,自入宫始,几乎就一直陪侍在慈禧太后的身边,直到慈禧去世。慈禧的字画大多由缪嘉蕙代笔早已不是什么秘闻。民国学者夏仁虎的《旧京琐记》说:孝钦宫中有一女清客,即缪素筠,俗呼之缪太太……孝钦闻之,令供奉内廷,时令代笔,月赐十金而已。缪嘉蕙的绘画才能在当时的宫廷画家之中也是高超的,这一点在《旧京琐记》中也有所提及:寻常颁赏之品率由供奉为之,稍特异者则缪素筠为之代笔。

缪嘉蕙虽得到了慈禧的倚重,但作为一个宫廷女画家,身份毕竟卑微。我们尚且不知何事感染了这位女画家,使其在春意盎然的时节却萌发了秋日之思,绘出这幅《红叶秋禽图》。此画完成5年后,即1908年,随着慈禧太后的去世,缪嘉蕙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她出色的画艺,仍然时常被人们所提及,正如夏仁虎的《如意馆》诗中所追忆的:“馆名如意集群英,谁似丹邱鉴赏精?唯有滇南女清客,慈宁日召缪先生。”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