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帖》十二卷,与《淳化阁帖》、《泉州帖》、《绛帖》齐名,是《阁帖》系统的重要刻帖之一。宋大观三年(1109),汝州知州王宷选辑历代法书,汇刻十二石,世称“汝帖”。帖中目录标题为王宷自书,帖尾有王宷跋语。

 《汝帖》的摹刻几乎与《大观帖》同时,但历来对其评价不高。从现有文献来看,对《汝帖》的尖锐批评始于北宋黄伯思《东观余论》:“何必区区作伪以误后学,但贻识者嗤笑耳。”此后曾宏父《石刻铺叙》赞同其说,劣评影响日隆。直到明代,这一观点仍占据着主流。王世贞以《汝帖》略无可取,斥为“最下者”。

 《汝帖》的突出价值在于它是宋代刻帖中唯一原石存世者,作为一种标准参照物,并世无二。清代金石家毕沅在《中州金石记》中誉其为“宋石之鸿宝”。此石今仍在汝州,只是年代既久,字迹已漫灭不可识,实在可惜。八百余年间,屡经兵燹天灾,《汝帖》原石历劫不灭,堪称艺术史上的奇迹。清代诗人孙灏《汝州三宝诗·汝帖》云:“望嵩楼高高入云,旧藏汝帖天下闻。松煤拓纸岁万本,官司厌苦征求纷。楼瓦飘零碑坠地,过眼烟云等闲弃。谁从灰烬拾遗珍,石烂犹存古文字。”该诗生动地描绘了《汝帖》的坎坷命运。

 《阁帖》问世以来,刻帖风靡,而积弊也日益明显。除选择不精、描摹失真外,还有鱼鲁豕亥之弊,误人不浅。《汝帖》亦不能免,所以前人对它的贬抑自有道理在。也正因为它长期不受重视,在它上面无利可图,所以没有人制假以售,前人论定为“独无赝鼎”。

 清代以来,一些书家对《汝帖》下大力进行研究和临习,明末清初的王铎就是其中之一。特别是乾隆时期享有盛名的书家王文治对《汝帖》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从此改变了人们对《汝帖》的认识。他在《快雨堂题跋》中指出,《汝帖》“神采迸露,远出世俗所传《绛》、《潭》诸刻之上”。他还以书家的甘苦,将古帖别为两类,一是“以摹拓至精而传神”,一是“以摹拓粗漫而传神”。他认为《汝帖》更倾向于后者。而对于书法创作来说,这无疑已进入了艺术创作的自由王国。

 此外,在文献保存方面,《汝帖》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许多诗文都是借《汝帖》以传,堪称“孤本”。例如有名的《诅楚文》就是这样流传的,至今在书法史和古文字学史上仍然受到重视。关于《汝帖》,当代帖学研究专家林志钧在《帖考》中称其为“古刻仅存,究属可宝”,不失公允。

 前人对《汝帖》指责较多的,恐怕要数其节略原帖和割裂窜乱两大不足了。这固然有编纂者修养方面不足的原因,但也不能排除拓本在流传过程中就出现了缺失和错乱。也许是这种情形在《汝帖》中表现得尤其明显,因而引起了后人对王宷能力的怀疑。

据文献记载,《汝帖》的翻刻本,在宋即有《兰亭帖》、《兰亭续帖》。但这两者是否异名同实,迄无定论;它们是否与《汝帖》具有可靠的传承关系,也待进一步研究。今上海博物馆藏有《兰亭续帖》宋拓残本,摹刻精工,胜于《汝帖》,有1979年上海古籍书店影印本行世,可充鉴赏之助。(上图为《汝帖》中晋索靖《月仪帖》局部)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