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毅,斋号濂溪草堂。结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生课程班。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北京市书法家协会行书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朝阳区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市乾元书社社员、中国人民大学画院岳黔山工作室画家、河北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四川文化艺术学院中国书法篆刻特聘教授。
以书入画,书画同源,是老话题了。这是文人画概念进入中国艺术史时所衍生出来的一个基本命题。赵孟 在《秀石疏林图》中题曰:“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这可以视为首次把书法和绘画合流的观点。但书法用笔在绘画中的应用,似乎更早。谢赫说:“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钱锺书在《管锥编》中说,“骨法用笔是也”应断为“骨法,用笔是也”。
周毅 香风濯锦图 70cm×279cm 2022
东晋卫铄在《笔阵图》中也提到“骨”字,如“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我们可以看出,“骨”在这里指的是力量、笔力。由此可以看出,谢赫虽然没有明确说出绘画中的书法用笔,但是强调了绘画中笔法的重要性。而赵孟 此语,算是在画论史上首次在技法层面明确提出“书画同源”“以书入画”。赵孟 的这一说法影响了其后的“元四家”“明四家”,直至晚明画家。
周毅 石榴图 138cm×34cm 2021
后世也有持此论者,如黄宾虹在《古画微》中说:“书画同源,贵在笔法。士夫隶体,有殊庸工。”至于今日,“以书入画”为多数艺术家所接受,成为品评中国画格调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很多中国画作者的艺术追求。青年艺术家周毅,蛰居北京数载,曾先后师从王镛、岳黔山等书画大家,深入学习书法和中国画艺术,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先后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和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周毅 西双版纳花鸟写生之一 34cm×69cm 2022
这种艺术经历,使他有意识地走向“以书入画”、书画相融合的道路。这也是一位有理想、有情怀的艺术家的自我觉知。周毅的中国画,得益于他的书法造诣。“以书入画”,书和画必须融合统一。所谓融合,一是技术层面上的,用书法的笔法去造型状物,书写物象;二是精神层面上的,就是书、画都发乎性情、观念等,因此要在性情、修养方面融而为一。周毅很好地将书、画加以融合,这是从形式到情感的统一。
周毅 醉花荫·小鸟 34cm×60cm 2022
《石榴图》是他2021年的作品,满纸流露出酣畅淋漓的抒情性意趣,画面的物象用笔草草勾勒,叶子用大笔侧锋点出。画面上线条沉着厚重,但意气飞扬,草情篆意弥漫,充分体现了书法用笔的柔中见刚、有收有放。《醉花荫·小鸟》是周毅另一幅花鸟画,也是“以书入画”的代表作,可以看出笔墨的丰富变化。其画面粗线浑厚,细线秀美,用笔含蓄内敛、沉着果断,线和面讲究节奏变化、气韵衔接,物象色彩明快而生动。书和画的技术和精神表达完美结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ysrh-lldxzydhhzp.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