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石门颂》长垂笔的形成 《石门颂》又称《杨猛文颂》,于东汉建和二年刻于褒斜山谷幽僻处。从其内容来看,是用来表彰杨猛文等上奏请求修复褒斜道的功绩。其书刻自然飘逸、笔力遒劲,被后人推崇有加。 时代原因 长垂笔源于篆书并... 书画艺术 2018-09-19 10:24 0 4527
《石门颂》的基本笔画临习2 辽宁何绍复临作(见图一) 点评:用笔遒劲,结体适中,基本体现了《石门颂》的特点和规律。 建议:个别字在行笔中有抖颤的动作,此点在今后的临习中要坚决杜绝。《石门颂》为摩崖石刻,时代久远,字体大... 书画技法 2017-08-14 11:48 0 2964
《石门颂》的基本笔画临习1 重庆游修文作品(见图一) 点评:临习作品字体结构准确,用笔基本体现了铺毫涩行、遒劲有力之特点,其中“卑”字尤佳。从这件临习作品中也可以看出作者对隶书,尤其是对《石门颂》有了一定的理解。但临习作品中有些... 书画技法 2017-08-14 11:43 0 4661
《石门颂》的临习与创作4 第六章:偏旁部首(二) 一、“木”(木字)旁:“木”旁横短竖长,且竖画被横画分为上短下长;行笔时要有轻微的提笔动作,并有弯曲之势;左侧的撇和右侧的捺写得不要太放,左部呈纵势,右部呈横势。一般情况下,该... 书画技法 2017-08-14 11:12 0 2184
《石门颂》的临习与创作3 第五章:偏旁部首(一) 《石门颂》的偏旁部首是非常有特点的,线条的风格和结构趣味异常丰富。基于摩崖刻石那种自然天成的特点,所以临习时的心态可比具有庙堂之气的《礼器》、《曹全》等碑更放松;但看似平直的笔... 书画技法 2017-08-14 11:08 0 2261
《石门颂》的临习与创作2 第四章:基本笔画(二) 一、点画的写法 《石门颂》中的点画是非常丰富的,长短、方圆、俯仰,种类比较多,并且是“变化多端”,在书写时一定要注意区分。《石门颂》中点画的行笔一般是藏锋逆入,收笔有... 书画技法 2017-08-14 10:59 0 1721
《石门颂》的临习与创作1 第一章:概述 《石门颂》全称《故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又称《杨孟文碑》,摩崖隶书。东汉建和二年(148年)刻于陕西褒城县(今陕西汉中市)东南褒斜谷的石门崖壁之西壁上。1967年因国家在石门所在地修建大... 书画技法 2017-08-14 10:56 0 4829
女书法家萧娴艺术欣赏 萧娴(1902—1997),中国当代最为著名的女书法家,字稚秋,号蜕阁,署枕琴室主,贵州省贵阳市人,父亲萧铁珊是孙中山先生的追随者,又是著名的南社社员,工诗文,善书画;萧娴幼承庭训,小小年纪就以善作擘窠大字闻名... 书画赏析 2017-05-30 14:08 0 5506
刘炳森先生隶书赏析 刘炳森隶书特色 隶书是一种最好写的书体,同时也是一种最难写好的书体。说它最好写,因为他的笔画最简单;说它最难写好,因为它的笔画过于简单。所以,有人一天就学会了写隶书,但一辈子也未能把隶书写好。也许... 书画赏析 2017-05-23 17:38 0 3768
记旅加书法家陈汉忠 陈汉忠,1941年出生,现居加拿大。毕业于淡江大学中国文学系。移居加国后,参与和独立组织创建多个华人艺术团体,并长期开设培训班教授中国书画。 作品多次在中国、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 书画赏析 2017-05-23 10:50 0 3957
王猛仁的书法艺术 当代中国书坛,若论创作,近20年有过几次惊人的起伏,这种起伏是指书法创作的主流在风格样式上的大幅度变迁和调整。上世纪80年代初期,雄浑博大的中原书风崛起,80年代中晚期,行草手札风靡全国、影响一时,... 书画赏析 2017-05-20 22:48 0 2252
崔廷瑶的书法艺术 崔廷瑶生于1947年,江西九江人。他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委员、装裱艺术委员会委员、培训中心教授,江西省书协副主席,九江市书协主席。崔廷瑶在江西书画界口碑很好,注重和谐学术环... 书画赏析 2017-05-20 22:28 0 2767
求真 求新 求变 求美 重庆市著名书法家卢德龙恐怕对关心书法的人来说并不陌生。他1999年被中国文联授予“中国百杰书法家”称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有突出贡献专家政府特殊津贴,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教授、重庆书画院常务... 书画赏析 2017-05-20 21:11 0 1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