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浙江省书协副主席白砥这样评价已经是当今书坛承上启下中坚力量的70年代书家:“相比于上世纪60年代书家,70年代书家可谓是生逢其时——一上学就赶上了改革开放,无论是生活条件还是学习环境,比早一个年代的我们要好多了。不过,正因为少了五六十年代书家的磨难,70年代书家虽技法性可以说是更加多样,但笔墨中的历史感及对自我的反省意识还是淡薄了一些。好在他们毕竟还算年轻,有的是时间可以沉淀。”

 16年前,现任国务院参事室《中画书画家》杂志社编辑部主任的顾工提出70年代书家概念的时候,书坛并没有特别重视这个暗藏生机的书法群体,的确,那时正逢五六十年代书家如日中天,70年代书家还非常稚嫩,处于“无权无势”状态,他们即使“发声”,书坛往往以一种包容提携后进的眼光看待,他们自己也没有很肯定预测自己的“美好未来”,许多情况下,他们中间的优秀者大都只是希望书坛能分一杯羹给他们,让他们有一种“进入”的存在感,而不仅仅是书坛无足轻重的看客,事实上,70年代书家开始崛起阶段是低调平和而不是挑战性的,因而他们能够迅速被比较开放的书坛接受、鼓励。

 从创作风格而言,70年代书家尽管成员构成多元,尽管也倾向创新,但本质上他们基本保持了尊重传统、致敬传统的谦逊,他们可能没有如同五六十年代书家能够频繁接触老一辈书家中大师巨匠的幸福,但通过间接关系,他们还是可以感受到大师巨匠的遗泽,最主要的,70年代书家成长的环境已经是中国历史上最火热的书法时代之一,书法出版物空前发达,书法信息资讯鼎盛,书法高等教育呈星火燎原之势,他们理所当然享受书法时代的红利,并以他们的年轻汲取各方面的书法养料。

 随着他们年龄的慢慢增长,讲究修炼的书法也不断地影响着他们的修炼,他们不再光是喊别人老师,他们自己也堂堂正正变成别人的老师。与社会其他领域一样,70年代书家担负起建设中国书法大厦的重任,没有人怀疑他们接力当红的能力与力量,也没有人怀疑其中的弄潮儿成为书坛名星偶像,至少,众多70年代书家的专业背景充满了学院色彩,有底线的探索性书法实验得以有效开展,或许他们书法的人文性不及前贤,强调“艺术书法”则使他们的书法技能和书法形式生动活泼。此外,多年拼搏的他们的书法地位大大上升,不少人都已是书法的一方诸侯,很多省份的书协副主席闪烁着他们的影子,个人影响力完全可以和60年代书家媲美抗衡。

 中国书协理事张公者说:“能够被写入书法史的书家与作品必须具备风格。风格是艺术史衡量与取舍艺术家及作品的第一标准。”形成风格、进入创作,其难度要大一百倍、一万倍于临摹(以经典作品风格进行的不同文学内容的‘创作’是伪创作,属于高级临摹)。创造是最好的继承。70年代书家展举办18届,已经是个‘奇迹’。我们更希望70年代书家能够书写书法史的奇迹。”

 勿庸讳言,70年代书家的创作瓶颈与60年代书家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样是作品缺乏鲜明风格。如果停留在临仿,确实有“高手”,一旦脱去依傍的纯粹个性化创作,同质化现象不容乐观,而且有时一两个“书法模特”会让一大批粉丝追捧,看多了便审美疲劳,总觉得浮躁的东西在书法界还大有市场,“偷懒”的捷径学习每每“事半功倍”,长远分析,对书法创作的后劲爆发是致命的伤害。好在70年代书家早意识到这个危险,一种是集体努力矫正,一种是个体用心避免,多元并存,多方探索,多管齐下,一定程度上更自觉地加强自我淬火,不与人同地我手写我书。

 此外,70年代书家在书法理论方面的建树亦占据数据高地,目前全国或地方书学研讨他们都是积极的生力军,跨界的研究方法也是他们热衷践行的。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