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审美特征浅析 书法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艺术瑰宝。书法家借助手中笔墨之线组构成自由的时空艺术形 态,抒发其情怀,或借物托志,或修养身心,将其生命情思、精神意蕴和审美趣味有机地与笔墨 线条交织融合,呈现出一种形外之意、象外之... 书画史论 2025-10-14 12:08 0 102
明代《大崇教寺汉文碑》书法艺术赏析 明代《大崇教寺汉文碑》书法艺术赏析 ——兼谈“台阁体”与“馆阁体”明代《大崇教寺汉文碑》(图 1)是甘肃省重点保护文物,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其碑 文由御制词臣沈粲奉敕书写,笔法流畅,挺拔有力,书法艺术... 书画艺术 2025-10-14 11:57 0 120
沈鹏先生草书构成分析 沈鹏先生是当代书坛巨擘,这是我的观点。 除书法家此一身份外,沈鹏先生还是当代著名诗人、美术评论家、编辑出版家、书法理论家、书法教 育家等。 最为世人称道和熟知的是沈鹏先生的草书艺术,此文独析沈鹏先生草... 书画广角 2025-10-14 11:52 0 75
尽快回归传统隶书本体 中国书坛隶书群体不在少数,且有不断上升趋势,然国展中隶书“示弱”每每成为遗憾之事,令人振 奋的隶书作品更是少之又少。作为中国书法艺术历史进程中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书体,当今隶书发展应 正视“阵痛”,及时“修养... 画里画外 2025-10-14 11:48 0 75
不经意处妙天然 岂在规规点画间丨王世镗章草自作诗轴 王世镗(1868—1933)命运多舛,科考不售,生活困顿,“薄田数亩,老屋十椽。兵燹之余, 每难一饱”。擅章草,但早年不闻,晚年被于右任得识,叹为“今世仍有如此奇才,埋没穷山, 实国人之羞”,遂被邀至南京,... 画里画外 2025-10-13 11:24 0 76
贬评颜真卿书法摭议 从宋代始出版有关颜真卿的生平年谱、碑帖论述,至今仍层出不穷。现当代学者、专家对颜 体楷书、行书的技法及其各时期碑刻风格的论述也颇为丰富、多有精论,本文试从对颜真卿书法 的贬评这一角度出发进行分析,以补不足。... 书画广角 2025-10-13 11:16 0 108
民国周籀农书法篆刻探析 一、周籀农简介 周振(?—1954),原名周振昌,字浴尘,号籀农、古如,别署枹道人、老枹、桃蹊下士、 小麋,斋号有枹庐、得半竹堂、三妙音室、留连室等。嘉定(今上海市)人。工汉隶,兼习诸体... 书画创作 2025-10-13 11:03 0 216
苏轼《书赠邵道士帖》献疑 在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陈继儒选编、释莲如等摹刻的《晚香堂苏帖》中有一件《书 赠邵道士》(图 1),其释文为:身如芭蕉,心如莲花。百节疏通,万窍玲珑。来时一,去时八万四千。此义出《楞严》,世 未有知... 书画广角 2025-10-13 10:56 0 76
峻险峭丽 挺然秀出 ——赵熙行书长剑横笛联 赵熙(1867—1948)此作(如图)为七言对联,行书,纵 128.5cm,横 30.5cm,现藏重庆中 国三峡博物馆。此作内容是“长剑翻然翠蛟舞,横笛吹作苍龙吟”。上款题有“南康仁兄大人雅 正”,是赠予朋... 书画天地 2025-10-13 10:47 0 105
秦咢生书学思想中的朴学精神探赜 秦咢生(1900—1990),字古循,号路亭。他以文史、诗词、书法、篆刻名于世。近年来,秦咢生诗 稿与岭南地区朴学传统逐渐被世人所关注,但目前关于秦咢生研究主要集中于记述一生事迹、鉴赏诗书 印文等领域,缺乏... 书画天地 2025-10-13 10:39 0 83
钱沣丨云南书法艺术传承与发展 一、钱沣生平与书法艺术 (一)钱沣生平简介 钱沣(1740—1795),字东注,号南园。出生于云南昆明,清代杰出的官吏和书画家。钱沣 出生于一个贫寒的银匠家庭,自幼... 书画广角 2025-10-13 10:33 0 70
峻健开豁 生动出奇丨徐生翁行书又有时见联 徐生翁(1875—1964)早年称“李徐”,中年改称“李生翁”,晚年又称“徐生翁”。此作(如 图)款署“李生翁”,是其中年时作品。“李”字写得方正,“生”字写得宽胖,“翁”字写得褊狭, 结字随心所欲,行笔漫... 书画天地 2025-10-13 10:28 0 84
郭尚先与《芳坚馆题跋》中的书法审美观郄视 中国书法发展到清代,最引人瞩目的是碑学的萌芽与兴盛,对书法艺术的发展与审美情趣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魏晋以来的帖学传承虽然呈衰微之式,但仍然有深厚的根基,在与碑学 的碰撞中,仍自有表现天地。即便像康有为... 书画史论 2025-10-13 10:22 0 128
从唐人为何低评孙过庭书法谈起 中国书法史流传至今有不少经典之作,或文或书。而文书俱佳为经典者,唯有唐代孙过庭《书 谱》。《书谱》现在是书法专业学生的必读之文、必学之书。关于孙过庭《书谱》文书俱佳之论, 现在已为公论,毫无异议。凡学草书者... 书画广角 2025-10-13 10:17 0 87
宁涩毋滑 宁拙毋俗 ——谭延闿行书散尽老来联 谭延闿(1880—1930),“出生科第,而无富贵骄人之习;身为贵公子,而无裘马轻肥之狂; 是名士,而无白眼看人之习;是六朝人,而无嵇、阮之疏放;有谢安救世之怀,而不狎东山之妓; 有曾、左匡济之心,而不效其... 书画广角 2025-10-12 11:02 0 82
有真气 有逸气 有豪气 丨于右任草书醉歌笑读联 于右任(1879—1964)擅楷书、行书、草书,俱内涵丰蕴,卓尔不群,独树一帜。此作(如 图)为草书对联,内容“醉歌田舍酒,笑读古人书”,出自王维《送孟六归襄阳》。从容不迫,优 游自在,不衫不履,字里行间有... 书画天地 2025-10-12 10:58 0 90
物象形势:宋四家“篆籀”观念研究 本文通过对宋四家篆书相关书论、题跋等文献资料梳理,以宋代尚意书风下行书、草书对篆籀“形” 与“势”的撷取与熔裁为脉络,探究宋四家“篆籀”观念的形势技巧、用笔意趣及其规律、特性、审 美意涵等。 一、... 书画史论 2025-10-12 10:44 0 120
论敦煌写经的书法审美流变及当代意义 在中国书法史上,敦煌写经具有浓厚的时代特色和历史背景,艺术价值很高,5 万余件敦煌 遗书,其书写或娴熟娟秀、温文尔雅,或雄强勇猛、大刀阔斧,真、草、隶、篆(图 1)、行皆备, 书写风格丰富多彩,自然质朴、机... 书画史论 2025-10-12 10:37 0 139
探赜“新体”字形结构变革下的西域文书 东晋时期,王羲之对楷书、行书加以变革改造确立“新体”的今妍书风,而后影响广泛。西 域虽地处偏远但受汉文化影响,“新体”字形结构变革也辐射至西域,在唐代时期的西域书法最 终完成“新体”结构变革。通过分析中原同... 书画史论 2025-10-12 10:23 0 86
甘肃简牍整理研究及保护现状概述 从 20 世纪初开始,甘肃的敦煌、酒泉、嘉峪关、武威、甘谷、天水等地的遗址和墓葬中出土 了大量的简牍,数量多、内容丰富、包含大量的屯戍简是其主要特色。时代跨越秦、汉、晋、前凉、 西夏五个时期,其中汉代简牍是... 画里画外 2025-10-12 10:16 0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