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作者书画艺术网

世功忠德 风骨永垂丨《吴挺碑》美学初探

《世功保蜀忠德之碑》又称《吴挺碑》,乃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为太师、卫国公吴挺所 立的神道碑。清《成县新志》有载:“挺没,其子都指挥使曦嗣,泣奏于殿。宁宗亲御翰墨,以 世功保蜀忠德铭其碑,比诸麟阁云台之...
书画史论 2025-10-10 11:03 0 78
世功忠德 风骨永垂丨《吴挺碑》美学初探

云峰山刻石的金石学研究

金石学作为中国传统学术的重要分支,以“金”(青铜器铭文)与“石”(碑刻摩崖)为主要 研究对象,其研究历史可追溯至宋代。欧阳修作为金石学的开创者,其《集古录》首开系统研究 之先河,后经赵明诚《金石录》、清代王...
书画天地 2025-10-09 16:31 0 97
云峰山刻石的金石学研究

笔势、字理与书写感管窥

当代书写与当代书法都存在着书写感缺失的问题,在硬笔规范书写中,部件的概念与偏旁的 概念交织混杂,笔顺成为需要特别注意的、十分突出的问题,而毛笔的领域,日常书写几不可见, 书法成为一种艺术,笔法、字法、章法三...
书画天地 2025-10-09 16:26 0 97
笔势、字理与书写感管窥

从边缘到中心丨接受美学视角下的四山摩崖刻经

《兰亭序》《祭侄文稿》《黄州寒食诗帖》无疑是书法史中最知名的作品,它们之所以闻名遐 迩,其中一个关键原因是书写者的影响力巨大。与此不同的是,四山摩崖刻经的名声却和它们的 作者关系不大,甚至可以说,四山摩崖刻...
书画史论 2025-10-09 09:31 0 183
从边缘到中心丨接受美学视角下的四山摩崖刻经

雅有章草意丨余绍宋行书《致朱铎民》札

陈伯衡说:“当代两大书法家,吴昌硕得力于碑,余绍宋得力于帖,各有千秋。”能跟吴昌硕 并列,实是极荣耀之事。不管评论是否允当,余绍宋(1882—1949)书法应确属高水平。清末之 后人,多写碑,但多数人不得其...
书画艺术 2025-10-09 09:26 0 89
雅有章草意丨余绍宋行书《致朱铎民》札

米芾行书“八面出锋”技法的形成与运用探究

米芾(1051—1107),在书法学习历程中转益多师,直至50 岁才形成独特的风格,达到“既老始自成 家,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的境界。诗帖、尺牍、题跋,皆具有痛快淋漓、欹纵变幻、雄健清新的特 征。本文就米...
书画史论 2025-10-09 09:14 0 207
米芾行书“八面出锋”技法的形成与运用探究

清代书家刘墉形象建构探微

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世人称为“浓墨宰相”,死后谥号“文清”,后人习 惯称他为刘文清,清代乾嘉时期政治与文化的重要人物,其形象建构过程折射出传统士大夫阶层 在权力、文化与记忆场域中的生...
书画史论 2025-10-09 09:05 0 157
清代书家刘墉形象建构探微

生态式艺术教育理论对高校书法美育的启示

在当代高校书法美育中,灌输式技法教学、量化式技法评价的教育模式十分突出,是局限于 书法技能追求的教育模式。滕守尧先生提出的生态式艺术教育意在改变各种知识之间的生态失衡 关系,在生态式艺术教育理论的启示下,从...
书画天地 2025-10-08 15:25 0 128
生态式艺术教育理论对高校书法美育的启示

杨沂孙篆书的传统内核与当代启示

一、杨沂孙篆书的传统基因与创新突破  (一)学养筑基:学术传统与书艺实践的共生  杨沂孙(1812—1881),字咏春,号子舆等,呱呱坠地于人文气息馥郁醇厚的江苏常熟恬庄...
书画广角 2025-10-08 15:15 0 115
杨沂孙篆书的传统内核与当代启示

《祭侄文稿》中的“有意识”与“无意识”

一、《祭侄文稿》的“涂抹”:集体无意识的艺术阐发  王一川在《大学美学》中言:“荣格把艺术作品区分为心理性和幻觉性,一下子就判别了伟 大作品的分野。后者是从整个人类心灵深处召唤出来的,它与...
书画广角 2025-10-08 15:02 0 101
《祭侄文稿》中的“有意识”与“无意识”

宋代文人书风对当代书法回归本体的文化探照

宋代文人书风的兴起,标志着书法艺术从“追求技巧”跨入“超越技巧”的时代。苏轼、黄 庭坚、米芾等人是宋代文人书风的创造者与引领者,他们在书写中注入了更多的个人情思与生命 活力,让书写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表现性...
画里画外 2025-10-08 14:56 0 102
宋代文人书风对当代书法回归本体的文化探照

“三吴墨妙”与吴门收藏

“三吴墨妙—近墨堂藏明代江南书法展”正在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展出,向人 们展示了明代吴门书派及三吴地区书法的华彩 篇章,具有书法史的意义。不仅于此,“三吴墨 妙展”还具有鉴藏史的意义,在那些书作、墨迹...
书画收藏 2025-10-07 18:47 0 378
“三吴墨妙”与吴门收藏

苏轼书法的公私收藏

苏轼存世书迹以墨迹、法帖、碑刻三种形式为主。由 西南大学中国书法研究所与眉山三苏祠博物馆合作编撰的 《苏轼书法全集》(简称《全集》),收录了苏轼墨迹70件, 刻帖71种422件,碑刻47件,去重后共计50...
书画收藏 2025-10-07 13:18 0 267
苏轼书法的公私收藏

《蜀中胜迹图》与实景山水画

中国绘画史上,流行画实景山水,尤其 到明清时期,此风更盛。明代王绂的《北京八 景图》卷(中国国家博物馆藏)、王履的《华 山图》册(十一开)(上海博物馆藏)、文徵明 (1470—1559)的《潇湘八景图》...
书画收藏 2025-10-07 12:43 0 593
《蜀中胜迹图》与实景山水画

张謇的书画收藏与赏鉴

一 张謇(1853—1926),字季直,号啬庵,江苏海门人。张謇的 书画收藏与南通博物苑藏品的整理有直接关联,南通博物苑 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建,是中国最早的博物苑。1914年编印 的《南...
书画收藏 2025-10-07 12:29 0 259
张謇的书画收藏与赏鉴
shuhuayishu

shuhuayi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