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廷十大顶级画师

中国清代绘画,在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下,呈现出特定的时代风貌。卷轴画延续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风靡,山水画勃兴,水墨写意画法盛行。文人画呈现出崇古和创新两种趋向。在题材内容、思想情趣、笔墨技...
书画赏析 2017-11-02 16:11 0 3428
宫廷十大顶级画师

八大山人画鸟一只脚?

清 八大山人《孤禽图》这是世界上最贵的一只鸡,2010年成交价6272万元 ,八大山人《孤禽图》局部整幅画只在中下方绘一只水禽,禽鸟一足立地,一足悬,缩颈,拱背、白眼,一副既受欺又不屈,傲兀不群,冷眼看世界的神...
书画赏析 2017-11-01 23:02 0 11234
八大山人画鸟一只脚?

中国人能读懂的古代名画

书画的鉴赏是一门很大的学问。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民族绘画的统称,也称国画或水墨画。它以墨为主要颜料,以水为调和剂,以毛笔为主要工具,以宣纸和绢帛为载体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特有画种。它植根于华夏浓厚的文化沃土之中,跨跃不...
书画赏析 2017-11-01 22:37 0 3788
中国人能读懂的古代名画

至美宋画 徽宗的画

我们形容鸟画得生动,会说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像要从画里面飞出来一样。巧密而精细的中国传统工笔画,每一个线条都用狼毫细细勾勒,层层渲染之后,如诗的意境,一花一鸟,一枝一叶,细腻如生。这楚楚动人的中国古动画儿,每一...
书画赏析 2017-11-01 22:15 0 2882
至美宋画 徽宗的画

中国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绘画是通过构图、色调和笔触,在二维平面上以营造三维效果的造型艺术。按理说,画面上塑造的物体,越是接近自然的象物、越有真实感则越佳。殊不知,无论画家有多么高超的技巧,做到极致也不过是自然的翻版,不可能有超越自然的...
书画赏析 2017-11-01 21:48 0 3235
中国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细看宋画意阑珊

柳荫高士图 纵37厘米横37厘米柳荫高士图 纵37厘米横37厘米 局部高清图盥手观花图 纵33.2厘米 横33厘米盥手观花图 纵33.2厘米 横33厘米 局部高清图槐荫消夏图 纵36厘米 横...
书画赏析 2017-11-01 20:37 0 7398
细看宋画意阑珊

清宫秘传鸟谱图

这些花鸟,都是清宫绝顶级的作品。《鸟谱》共十二册,其第一至四册随清宫旧藏的大批珍贵文物,被蒋介石国民政府运至台湾,目前,被保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而第五至十二册则收藏在故宫博物院。该《鸟谱》每册的画幅尺寸及装裱形...
书画赏析 2017-11-01 20:15 0 4006
清宫秘传鸟谱图

宋代的团扇有情调

团扇–说起宋画,特别是小品,即使在今天这个国力上升、民生渐富的时期,我们见到这些杰作,仍会对那个时代心怀激动、胸怀敬意、屏息惊叹。宋代绘画深深地透露着一种静谧,仿佛诗人穿越回宋朝,做一回匠人,手中握着笔,笔尖轻...
书画赏析 2017-11-01 19:10 0 9594
宋代的团扇有情调

隐逸情怀难掩焦灼心境

王蒙的《青卞隐居图》(见图)为纸本,水墨,纵140.6厘米,横42.2厘米,现藏上海博物馆。此图描绘的是王蒙的故乡卞山之景。卞山位于浙江湖州市吴兴西北十八里处,山体巍峨,树木浓密。赵孟頫曾有诗云:“何当便理南归...
书画赏析 2017-10-29 11:03 0 3349
隐逸情怀难掩焦灼心境

李根源赠张良伯隶书联

李根源(1879-1965),字印泉,又字养溪、雪生,别署高黎贡山人。云南腾冲人。近代名士、国民党元老。光绪二十四年(1898)中秀才,二十九年(1903)入昆明高等学堂。次年留学日本,学习陆军军事,先后毕业于...
书画赏析 2017-09-30 19:21 0 2806
李根源赠张良伯隶书联

谢琯樵《墨竹图》赏析

在笔者收藏的名人书画作品中,有一幅清代谢琯樵的《墨竹图》(见附图),竖式、纸本,纵126厘米,横58厘米,品相完好。清代谢琯樵的《墨竹图》 此作意境清新,运笔坚挺有力,墨色浓淡相宜。画面上一丛墨竹,从...
书画赏析 2017-09-29 19:34 0 5522
谢琯樵《墨竹图》赏析

沈鸿根书法作品赏析

在上世纪80年代末,上海市书法家沈鸿根即以一手遒健流利的行草书享誉书坛。20年过去了,经历了几个非常精彩的大跳跃,如今,沈先生的笔法更加纯熟,尤其线条修炼得更加凝练,并由以前扁平的二维感进化成神采奕奕的立体三维...
书画赏析 2017-09-24 12:51 0 6750
沈鸿根书法作品赏析

徐悲鸿:芭蕉麻雀

徐悲鸿(1895—1953),江苏宜兴人。早年随父学画。1917年东游日本,归国后任北大画法研究会导师,1919年赴法,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受教于弗拉芒格画室,并师从达仰,历时8年。回国后历任中央大学教授、国立...
书画赏析 2017-09-23 11:08 0 3094
徐悲鸿:芭蕉麻雀

元代佚名的《杏花鸳鸯图》

《杏花鸳鸯图》(见上图)为绢本,设色,纵163厘米,横98.2厘米,无款无印,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因此作无名款,故不知何人所作;又因画名不显于当时及后世,故作者很可能为不见经传的民间艺术家。其实,创作者有没有名气...
书画赏析 2017-09-22 21:03 0 5676
元代佚名的《杏花鸳鸯图》

明·陈道复《瓶莲图》

陈道复(1483-1544)明代画家。初名淳,以字行,改字复甫,号白阳山人,长洲(今江苏吴县)人。他自小天资颖异,凡经学、古文、诗词、书法,无不精研通晓。在绘画上也极具天赋,下笔不凡。他是文徵明的学生,但文徵明...
书画赏析 2017-09-22 19:08 0 3019
明·陈道复《瓶莲图》

赏读李兵的西域雪山画

在中国山水画的艺术长廊中,赵幹的《江行初雪图》、赵佶的《雪江归棹图》、黄公望的《九峰雪霁图》等都是冰雪画中的极品。历代冰雪画家大多采用中锋勾勒和烘染留白的画法表现美丽的雪景。而当代冰雪画家、西部中国书画院院长李...
书画赏析 2017-07-04 16:18 0 2845
赏读李兵的西域雪山画

曾嵘国画的意境之美

在朴素而敦厚的视觉形象下,在笔墨的自由穿梭中,恋恋金秋、波涛滚滚、晚晴风景……总有一种生命的存在,以一份隽永的神情,诗化而灵性地显露在画面中。 读广东画家曾嵘的画,总让人得到这种心性的感染。曾嵘国画&...
书画赏析 2017-07-04 16:15 0 3636
曾嵘国画的意境之美

鸟虫篆印创作断想

初习篆刻,先是从工稳、秀雅一路的印风入手,但很快就放弃了。这是基于时风的影响所致,抑或是青春期的我不耐于一板一眼地做“细活儿”?对于这些,我以前没有想过去找寻答案。行年近于不惑,眼巴巴看着青春将逝,偶尔竟然也会...
书画赏析 2017-07-04 15:55 0 5167
鸟虫篆印创作断想

赏读女画家王云的水墨山水画

天津画家王云幼承家学,跟随父亲王超研习诗、书、画艺术。她尊崇“道法自然”的法则,深谙山水画的产生与讲求朴素自然、简淡肃静的艺术精神的道家思想是密不可分的。她喜作秋山寒林、村居野渡、幽人逸士、渔市山驿,绘画追求汉...
书画赏析 2017-07-04 15:48 0 4219
赏读女画家王云的水墨山水画

张少文的书法之路

一张洁白的宣纸,一支饱蘸墨汁的毛笔,天津书法家张少文笔走龙蛇,在黑白之间纵横驰骋出了一片新天地,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书法艺术道路。他用错落有致的方块字,演绎着行云流水般的奔放和舒展。那一根根线条、一笔笔撇捺,令...
书画赏析 2017-07-04 15:43 0 4301
张少文的书法之路
shuhuayishu

shuhuayi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