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3月18日出生的侯北人先生,今年已是实实足足的 108周岁高寿了,百岁艺术家本就罕见,而侯老先生今逾百岁 高龄,仍精神矍铄,挥毫不辍;思维敏捷,耳聪目明;妙语 如珠,声若洪钟。更令人啧啧称奇的是自驾开车,2014年6月 的一天,友人访美前,侯老夫妇设宴为其饯行,餐前到侯老 府上老杏堂,侯老笑指老夫人对其说,为今日宴会他太太昨 日特地去发廊做了头发,是他驾车送接的。年近百岁的老先 生送年近百岁的老太太(夫人小侯老3岁)美发,一时成为聚 集在发廊内外人群的美谈。
侯北人 雪山丹霞 70cm×138cm 2002年
许多朋友向侯老请教长寿且康健的秘诀,他总是先开自 己的玩笑:“太太说我是没心没肺的。”然后,他会告诉你 “什么事情都要海阔天空,不要执着,不要太认真,人生就 是这样”。 不过,这些人生哲理和处世智慧并不是人人都能具有 的。一百多年来,中国的历史变幻不定,侯北人少小离家, 个人经历非常复杂。但他始终淡定从容,收放自如,没有被 多变的世道影响他的人格、良知,艺术品格和艺术追求始终 如一。 中国画本重丹青,刘勰《文心雕龙》即用“以色范行” 来定义绘画。
侯北人 李白诗意图 141cm×76cm 2001年
在21世纪的当代,融合中西绘画艺术成就,省思回归视觉艺术的创作立场,重振并创造性地发展中国画的 色彩传统,是当代艺术家一种自觉的责任和担当。 泼墨泼彩不仅仅是“泼”之后的用传统笔墨收拾,而 是要控制已泼成的画面效果,让泼墨泼彩与传统笔墨协调 融合,因此这种画法非常困难,泼墨泼彩必须恰到好处,笔 墨收拾必须精到概括,判断应极精确,才能掌握对水、墨、 色、纸、笔瞬时的处理能力,熔情、景、机、趣于一炉。 笔墨和色彩,是中国泼彩画塑造形象的双翼。
泼彩的 最高境界应是掌握传统中国画的“度”和吸收西方绘画的 “纵”,以中国水墨与西方色彩的融合,中国写意方式与西 方泼彩方式的融合,以及中国文人情怀与西方写实景观的融 合,最终实现视觉效果与文化性的融合。 在中西融合的过程中,如果离开了中国文化的根基,离 开了中国人的审美习惯,离开了中国人代代相传的艺术深层 的基因,就背离了中国画的发展规律。艺术需要互相交流、 互相融合、互相取长补短,艺术家既要依托当下所在的生活 环境才能产生这样的样式,又要依托他所最早吸收的文化元 素和文化教育,以此为基准再进行扩展、融合,才会产生自 己的特色。
侯北人 春山雅集 76cm×141cm 2002年
无论是前辈艺术大师还是当代艺术家,他们在泼彩画领域进行长期的研究和探索,是他们认同将深厚的传统画学 理论作为中国画最重要的艺术资源,但是如果艺术家器识 眼界不足,局限于以勾皴为主的经络线条结构,排斥或抵制 以表现块面为主的泼墨泼色,却也可能成为一种牵制,一种 包袱,为重墨轻色所束缚,为墨守成规所限制。
而拓展传统中国画在现代的发展道路是多元的,他们并不排斥“拉开距 离”,但更主张中西结合的“洋为中用”。 近百年在中国画的现代化思路上,或者说中国画的现代 化转型思考点和切入点上,都是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的大前提下进行的。
艺术家感性的创作植根于他深层的价值理念、责任意识 和义务意识,一个伟大的艺术家是有抱负的,东西方艺术在 最高峰是握手的,终极都是全人类的。 由此可见,真正的艺术创造者,不但继承了传统,更立 志于现代与创新。泼彩画非但不会摒弃中国画传统,而且更拓展了传统中国画在现代的发展空间,是中国画向前走的一 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