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澂 本名王鹏,1981年生,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艺术学博士,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 尖人才,北京市青年骨干人才。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工笔重彩画会理事,北京文艺评论 家协会美术书法摄影委员会委员。作品参加第十一届、十三届全国美展,第三届、第七届北京国际双年展,第四届全国 青年美展等国家大型美展20余次,出版《中国式表达:中国画图像系统建构研究》《芳香之旅:王鹏工笔人物画辑》等 专著8部。论文、作品发表于各类学术期刊百余次。独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国家艺术基金青年创作人才 项目、教育部社科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5项。2022年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主讲“中国传世名画”系列节 目,获国家首批一流本科课程、彭年杰出青年教师奖等奖项。
王鹏澂 我把远方的远归还草原 133cm×193cm 2018年
近年来的怀旧风潮,我坚定认为是专门针对70、80年代 人的。当我们年轻时的物件、音乐、影像一桩桩一件件被拿 出来怀旧、调侃、感慨的时候,标示着有些岁月,一旦错过 就不再。 本不想服老,又因为一直在学校教书,身上多少还保留着些上学时的书生意气,可回到家里,孩子已经上小学,要 为他的教育发愁,而远在故乡的亲人老一辈有的已离世。
王鹏澂 惊鸿·澎湃狂想 203cm×176cm 2015年
生 命的更迭,如花开花谢,待过谁! 反省自己的青春怎样溜走:是年年反复的常规工作, 是日日无休的琐事生活,是根根见白的头发和办事越来越不从心的体力,还是日益关心粮食和健康、儿女培养的啰唆心 态? 可是终究不甘心,我的岁月计量似乎还有另一坐标,就 是工笔画。
当我回首往事时,那些曾经经历的悲或喜全都模 糊依稀,兴趣寥寥,而哪一年画了哪张画却历历在目,我能 够清楚地记起它们是怎样取材起稿,制作过程又有哪些不经意的机趣和困难。我教学、写文章、研究史论,一切都围绕 着工笔画展开不曾偏离,一根筋,近乎偏执。
王鹏澂 踏莎行之风雨逆行人 234cm×193cm 2022年
工笔画这动辄 经年累月又极不出效果的画种就这样一张张积累起我工作十 多年的时光。我时不时拿出自己的画集,2017年1张,2018 年2张,2019年1张,2020年2张,多年的功夫和酸甜苦辣, 引以为傲的或让我沮丧的原来好像也就只凝成了一本印刷的册子。我时而满足,时而失落似乎被掏得空落落。它们如此 少,我总忍不住一数再数,偶尔多数出的1张2张会让我欣喜 不已。多么希望画能再多一点,再好一点。现在时代变化那 么快,人们的选择那么多,也不知浏览者的眼光又能流连几 秒,心绪能驻足几许,读出的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