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方方 1980年生于江苏。2013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中国画系,获硕士学位。现为徐州书画 院国画院副院长,江苏省书画院 特聘画家,国家高级美术师,中 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 学会会员,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基 金史诗艺术项目研究员,江苏省 中国画学会理事,江苏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会员,徐州青年美 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苏艺术基金 2016年度美术创作项目获得者。 2017年参加中国当代水墨 年鉴展(2016-2017), 2018年参加写意中国——中国国 家画院青年画院作品展,2019年 参加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先后参加国内外画展50余次。 2013年参加庆花博——纪念恽 南田诞辰380周年全国花鸟画展 获优秀奖 (中国美协举办), 2012年参加“八荒通神”—— 哈尔滨中国画双年展获优秀奖 (中国美协举办),2011年参加 2011全国中国画展获优秀奖(中 国美协举办)。
自己一直从事水墨画创作,不知哪一天我把水墨给弄丢 了。
赵方方 生活原本如此 72cm×35cm
我有些惶恐,有些紧张,我是在背宗忘祖,离经叛道 吗?只是我从来没有止于对水墨艺术的思考,追本溯源,水 墨是什么? 纵然,在当今,很多的学者赋予了水墨至高无上的文 化属性,告诫大家丢弃它就是离经叛道。是的,水墨作为一 种特有的艺术样式,承载了中国人的哲学观念和精神内涵,是中国文化、审美和情感的重要视觉表现。
赵方方 恣肆影记——3 35cm×70cm
但是我至今还是 搞不清楚,在进行水墨艺术探索的同时为什么终结了色彩的 生命?或许这与特定的历史时期的文化背景有关吧。有人会 说绚烂复归平淡,但我就喜欢绚烂;有人说五色令人盲,我 的经验告诉我,五色让人心生美好和欢喜。朴素固然美好, 我也深爱至极,但一路走来,内心的自然驱使让我成为“好 色”之徒。我热爱颜色,如同我热爱自然和生命一样。
赵方方 恣肆影记——4 35cm×70cm
在当 今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的生存环境,知识结构,视觉经济,都在加速的变化,因此,传统样式的水墨已经不能满足 当下的视觉体验的消费,水墨多元化势必是一种态势。我只 想顺从内心,自然地表达。当然,我并没有那么自信,我努 力地寻找经典中的依据以便给予自己一个佐证和内心宽慰。
赵方方 旖旎——5 22cm×45cm
当我与中国绘画艺术中的众多色彩作品相遇时,我便深深的 迷恋而更不能自拔,作品里对色彩的态度与我的观念不谋而 合。尤其是中国的佛教壁画,其中的颜色关系是一件非常奇 妙的事情,其色彩观念极为抽象,具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单纯的颜色近乎直觉一般的朴素,对人的内心有所感召,给人 以深刻的印象。
赵方方 旖旎——3 22cm×45cm
仅有的几种颜色通过受众的体会,不仅会衍 生愉悦,而且能产生超越世俗的崇高感。这正是我要追求 的。我并不是要呈现世俗化的简单审美,而是更多地关注不 同的颜色引发的精神寓义和指向。 最近的创作,根据作品主旨的需要我选择了红色,这 是一种潜意识的自我选择。
赵方方 谐奏曲 240cm×120cm
它不仅好看,具有视觉的张力, 而且它还具有众多积极的寓意和文化内涵。在中国,红色寓意一切美好的事物,它是整个民族文化的象征。它吉祥、富 贵、浪漫、庄严、热情而充满着希望,它是力量和信仰的 代名词,这种视觉审美和内心感受是水墨无法给予的。
虽然 在画面中我割舍了水墨这种材质,但我依然保留了水墨的精 神气质和文化内涵,画面所呈现的仍然是东方式的审美,或 许这才是水墨的真正意义吧!结合自己的内心感受和生存体 验,我调制出一种有别于传统红色的“红”进行创作,一种 浪漫中略带诱惑的红,一种在热烈奔放中隐藏生命危机的红。
至于最近创作的《温柔的背后》《如是》等以红色为视 觉主线的系列作品,我并不想做过多地陈述,每一位观者都 能依靠自我的文化架构,自由地参与到作品的解读中来。相 同的画面会生发出不同的答案,这样的作品才更有生命力, 这是我所期望的。
丢掉水墨的“水墨”也是水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