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平 江西乐平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西省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江西省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主任、 景德镇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会员。书法篆刻作品入展:第六届、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全国第七届篆刻艺术展、纪念毛 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全国书法展等20多次全国大展。获第二届“沙孟海杯”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一等奖,首届‘沈商 文化杯’全国书画作品展优秀奖(最高奖),“百年西泠·乐石吉金”西泠印社大型国际篆刻选拔展优秀奖,华夏文 明渭河源——第三届“希望·圆梦”杯全国书法作品展一等奖,江西省第一、第二届篆刻艺术展一等奖,江西省第九 届书法临帖展三等奖,江西省第六届楹联书法作品展优秀奖,第二届“陈介祺奖”万印楼篆刻艺术大展优秀奖等。
篆刻人的沿习之路,多以秦篆入手,将庙 堂之高的庄穆精严,折中为一种标致优美来敲门 启蒙,然后或上求战国玺印之高蹈、华贵,石鼓 金文之庸和、厚重;或上溯甲骨龟片之古朴与 渊薮;或模仿汉刻摩崖之雄浑苍涩;甚或拓借瓦 当账记的平民意识,仿佛粗率与野逸;或下觅明 清文人余韵,效法雅逸之气、宏富之理;或者干 脆将几种情形分合重组,游走于自由择取之间, 或独处、或合融、或先彼后此。总之,多数人会 越脱故道。……理由很简单:人们总是会对沉溺 已久的熟稔,产生视觉上空洞、庸俗之感,对效 仿、平静、陈陈相因失去耐心,将过往与既有看 作为“俗”的表现。
蒋卫平不这样。 初遇蒋卫平时,其是家乡国营大厂的办公室 秘书,高挑帅气,微笑始终。言谈中觉得其诚恳 大方,勤恳干练。话不多而思维缜密,领悟能力 强,举止得体。他为我刻了元曲择句“寻不得也 么哥”“老先生睡也”的闲章,丝丝入扣的铁线 篆意,合人会心。一顶一的人印吻合:雅致、规 范、周密。我开始关注他的发展,不久他的努力 得到肯定,他获得省首届篆刻展赛一等奖。 2013年正月,我与卫平有过一次谈话,在 数百枚印兑中,我体悟到他的执着与勤奋,也了 解了他的印风。在像“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 道远”“温故而知新”“朝闻道夕死可矣”等 印中,他那将生动、变化、遒峻等等意蕴感受融 合铸就于精细、充满、优雅的印面之中的努力, 给人印象深刻——多用小篆结构,行刀冲切混用 偏于切,喜阳刻,阴文等宽用线与阳文同,下力 干净截利,线面光滑,行止准确,折角以小弧润 组结,谨严规范,框线直爽,少崩脱,但崩必有味。——遂使我明白了,与时下普遍属意于涉险、生拙、 野旷甚至轻佻纳丑,以脱达、跌宕、反差求新的人们不 同,卫平其人,人格风骨与等宽用线用刀,长于阳刻的铁 线秦刻的基本特点是一种高度吻合。
该特点被视作了其印 刻永久本色的审美基元。我们谈到了他的印篆美学特征, 惟永远的匀称、平和与优美是其支配世界的全能理性所 在。 当然,我也比较时下古今相铸、巧拙合融之路的探 讨,提请他考察战国古玺拥有的巨大可塑性及借鉴的可能 性;谈及了官玺的多边栏、竖界格的华贵与规范,私玺阴 文的宽边细文对比下的自由与生气,以及结构活脱错致的 破与和;谈及了江湖民间字的自由变化下的粗犷与野逸; 谈及了明清用印对秦汉宫廷庙堂之气的睿智改造及书卷意 趣。卫平敏锐知我意在择古与融近。说道:当作丰富多样 化的努力! 四五年下来,蒋卫平的印面果然出彩,成绩斐然。
书法篆刻作品先后参加了全国第七届篆刻艺术展、纪念毛 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全国书法展、2014年第三届“四堂 杯”全国书法大展、“祭侄文稿杯”全国书法大展、“丝 绸之路”全国书法作品展、“百年西泠·乐石吉金”西泠 印社大型国际篆刻选拔展等十数个中国书协或西泠印社举 办的全国展。 这一组组辉煌自然要与孤诣构建,精心揣摩,挥汗 如雨的情态身段叠印在我的想象中…… 又一次会面,他给我看了20余方印兑。那是一个进 技入道的蒋卫平。除了“金石之都”“朝闻道夕死可矣” 保持精细文雅的秦篆原色外,我看到了“菩素堂”“名山 足灵药”传达着玉玺点画长于对称连绵、环复缠带的贵胄 与神秘;看到了“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智者不 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的细密用线与宽博结体;看到 了“仁义传家”“为众人师”“泉曲树犹古”“鸟鸣山更 幽”等基于甲骨的拉伸、腾挪、延展、错落,计白当黑的 大智慧;看到了“后生可畏”“不以物喜”等私玺形制的 盎然古拙意趣。——若新旧叠加的话,其大风格应归置 为,于自我既有的匀、和、雅为根基统筹中加入了倚侧、 历险的趣味与灵动。在先后应我之嘱刻予的“雁过楚天 来”(阳文)与“江天数旧鸥”(阴文)二印上,果然刀 味隽永,气脉高古空灵,一派生机勃勃。其表现力的深化 与拓展让人刮目相看。
蒋卫平 篆书对联 138cm×34.5cm×2 2020年 释文:同心援前线,加油武汉;携手战疫情,祝福中华
蒋卫平的“变”给我的印象有两点难能可贵。一是 其变“坚守灵秀”的个性特征之主线。中国传统形式的终 极总是指向“大和谐”的意境范畴,而求取中和之美的方 式则可以不同——在丰富多样化风格元素的择取中,其大 幅的借鉴与改造,始终坚持摒弃挑逗、叛逆、无礼与放 浪,认准规范育天机,改造出自然的方针。“变”的第二 点是,表现力的突破与追求须服从“精致”的本色不变, 将“兼收并蓄势在必然”的方法,偏重在“化之无痕” 上。无令使冲突存在——必须将“进技入道”的门径定在 “难以企及的精致”才得入道上!如,“心平气和”“德 进心闲”“雨后春山半入云”等印所示……
说来有趣,篆书 尤其是铁线秦篆,其意 味原本为皇家的庄严肃 敬,高高在上。但曾几 何时,让人纳入篆刻作 为母本,其垂肃辉煌却 自然演绎造就了古典雅 逸之美,有了优雅的成 色,使其天然间便有了 雅肃互转的枢机。握有 对方便可通达彼岸。
而 坚守此处便自然观照了 对象。 一方“终极实在” 印,放在我的眼下,其 长于设计又不失古拙放 达、褒扬天真又不冲夺 细密与睿智。轻松与 严谨仍在,高古与妍美 谐和,匠心绵密,刀走 无间,刀法与用心合 一……蒋卫平有足够的 理由既不忘初心,又与 众不同! 我们这个时代, 是个艺术广纳宽容多样 化的时代,不拒绝有心 人的努力与追求。在篆 刻这以古文字为对象造 型的艺术样式里,似乎 怎样坚持都是坚持传 统,怎样的风格融合都 可看做探索被认可,但 肯定有一个标准,“与 众不同的坚守、探索与 超越”。——以极度的 精致藐视嚣张、鄙夷粗 野,是蒋卫平凸显自身 印刻语言的特色法宝。 他的与众不同是: “将精致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