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亮先生是我的老友,最近他将即将出版的第二本花 卉作品集寄给我,嘱我说几句话,我十分欣然,因为,他的 画不仅让人赏心悦目,而且观后还会让人得到许多启发和感 悟。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透过这些作品,我 们不难看出作品背后他所下的苦功和他对艺术的深入思考。

一、生活与视角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洪亮先生深悟其中三昧,所以,他 从不画那些他不熟悉的花卉。他的画多是梅兰竹菊,瓜果蔬 菜,如此而已,但他总能在大家都很熟悉的地方画出新的感 觉。除了笔墨功夫之外,更多的是艺术家的视角,或者说是一个画家对艺术 的理解和认知, 其实,这种认知 并不是一下子就 能够做到的。

洪亮 行书 篆书 自作诗《踏雪寻梅》 35cm×35cm 2023年

很 多人去写生往往 很快能找到一个 视角,把作品画 得很漂亮,但接 下来总是习惯于 重复前者,不愿 意再深入下去, 转换角度,去寻 找事物的本来面 目。而洪亮先生 则不甘于平淡, 他总是不厌其烦 地去观察,不断 变换角度,久而 久之,他就会发 现事物的真实变 化。这当然只是 问题的一个方 面,问题的另一 个方面是艺术家 对艺术的理解和 认知。洪亮先生 在写生当中体会 到,写生第一要 选择自己满意的 角度,这个角度 不是一成不变 的,而是在自己 的观察中不断变 化的,写生的角 度应当是动态 的。

洪亮 楷书对联 138cm×17cm×2 2023年    洪亮 篆书对联 138cm×17cm×2 2023年 释文:丛生荆 棘披中斩,峻岭崇山登又攀

第二,当自 己的经验和写生 视角发生冲突的 时候,要画物象 的丰富性,而不 是停留在经验的 视角里。艺术并 不是从一个角度 来反映世界,而 是可以从多个角 度反映世界的, 正所谓,“方知 事物心中象, 一辨其间别洞天”。 洪亮先生画了许多荷 花的写生,他在荷塘中不 断寻找,不断发现,不断 转换,不断深入,因为有 了千变万化的满塘荷叶, 所以他自然会信手拈来, 笔下熠熠生辉。有诗为 证,“今为簪花一写真, 寻来视角最宜新。繁枝缛 叶需剪裁,简约从然更显 神”。 

 二、提炼与精神

李方膺诗云:“触 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 两三枝。”世界万象丰富 多彩,艺术则是要通过物 象表达一种精神,而精神 的表达则是需要艺术家自 己去提炼的。在这方面, 洪亮先生是自觉的,他在 创作感言中说,写生的过 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思想的 过程,这种思想是人与自 然之间的一种思想。我们 在写生的时候其实也是在 写我们自己,我们写的是 一种内在的精神。我最喜 欢他的几幅咏蟹图,乍一 看,都是蟹,但读了诗再 回头看每一幅蟹图就有了 不一样的感受,“古时中 甲誉君同,坚硬躯肢健节 通。总是横行非霸道,江 河湖海历经风”。

洪亮 行书 自作诗《绩溪祭祖》 89cm×45cm 2023年

表面狰 狞,其实是为了闯荡江 湖。人们在享受美味的时 候,早忘记了螃蟹为了保 护自己所付出的代价。 “虽是横行也不狂,时时 退缩又何妨。常常举起 双螯舞,只恐身家被敌 伤”。要抗拒自然界的弱 肉强食是非常不容易的。 “菊盛开时蟹正肥,果香 稻熟渐添衣。

酒来不怕 霜寒冻,难品人间是与 非”。菊黄蟹肥,举酒庆 丰,但人世间的是与非却最难品味。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人间正道是苍桑。我们在欣赏洪亮 先生菊蟹图的时候感受到的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忍辱负重百折不挠的精 神,是一种锲而不舍弘道养正的精神。 洪亮先生写的梅与荷同样是在写一种精神。“写来笔笔墨痕新,点 点圈圈亦可人。是雪是梅全不问,满天寒色蕴阳春”。凌霜傲雪,只为报 春而来,红梅的这种献身精神是何等的可爱可敬。“古梅品格似先贤,久 历冰霜志更坚。吐出芳华春讯息,红霞烂漫可延年”。

淡香习习会心处(附边款)

透过千枝万朵的梅 花,梅花的品格和梅花的精神跃然纸上。洪亮先生笔下的荷也同样让人流 连忘返。“大盖重重叠翠台,天仙玉立浴池来。幽香淡淡为谁发?君过 横塘总忘回”。独立池塘,清莲幽香,谦谦君子,与众共享。“昨天菡萏喜今开,疑似群仙下界来。玉玉亭亭风韵见,淤泥潭里育 高才”。出淤泥而不染,亭亭玉立,清廉高洁。洪亮先生写 梅荷其实就是写自己的一种精神追求,写中国人这种生生不 息,自强自立的精神。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