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书法实践者,我认为兰亭它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坐标,更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精 神故乡,接下来我将从三个角度展开论证。
一、历史长河中的艺术觉醒
魏晋风骨与书法美学的永恒坐标。兰亭之魂始于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等 42 位名士以曲水流觞,打破礼教桎梏,在自然山水间完成了《兰亭集序》这一天下第一行 书,这一巨作产生的核心条件有三:
1天人合一的创作场域。“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绍兴兰亭拥有天人合一的创作环 境,让书法突破书斋束缚,实现了自然韵律与笔墨节奏的同频共振。
2. 即兴书写的艺术革命。毛笔与纸张的巧妙碰撞,《兰亭集序》全篇 324 字,28 行,通 篇无一雷同的笔法创新,确立了尚韵书风,这种“无意于佳乃佳”的创作状态,将尚韵书 风凝成永恒的美学范式。
3. 文人雅集的精神范式。修禊、赋诗、书艺的三重奏,确立了“以艺载道”的文人集 会范式,其精神回响穿越千年,至今仍在各类艺术雅集中激荡共鸣。
二、人文基因里的笔墨密码
兰亭的圣地地位,深植于越地“没有围墙的博物馆”的文化生态。这片土地上的金石 记忆与学术传承,构建起立体的书法基因库。
1金石传统。从勾践植兰、汉设驿亭,到明清碑林,兰亭现存“三碑十一景”已经构 成了书法地理坐标,御碑亭的康熙临摹,鹅池碑的父子合璧,皆是师古不泥古的实证。
2. 书学研讨的学术高地。右军祠楹联“毕生寄迹在山水,列坐放言无古今”,揭示了 绍兴书法“技道并重”的传统。
3. 对外交流的文化码头。从唐代遣唐使到现如今,兰亭始终是汉字文化圈的精神灯 塔,兰亭具有交流与包容的文化传统。
三、当代视野下的圣地重生
如今,绍兴实现了兰亭圣地的重塑,极大提高了人们心目中的文化自信,新时代的兰 亭,正在书写“传统圣地现代表达”的篇章,比如 40 届的书法节,“曲水流觞实景演绎百 名书童同书兰亭”等活动,把古典仪式转化为大众美育,让人民群众参与到这一书法圣地 的文化建设之中,尤其是对碑林的数字化保护实现了书法艺术的创新发展,使千年文脉可 触可感。
中国书法兰亭奖的举办,也为书法艺术的评价树立了标杆,成为国内无数书法艺术从 业者的毕生追求。中国书坛兰亭书法双年展“兰亭雅集 42 人展”,已成功举办六届,成为 了中国书坛的知名品牌活动,它不仅展示了书法艺术的多样性和创新性,也促进了书法家 之间的交流和学术研究,同时也提升了中国书法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作为书法创作者,我眼中的兰亭既是需要敬畏的古典精神高峰,更是需要攀登的当代 艺术坐标。本次有幸入选“兰亭七子”答辩,我将以“永和雅集”的开放胸襟,以金石为 骨,守护笔墨的温度记忆;以创新为翼,探索汉字的边界可能;以江南为砚,研磨传统文 化的当代价值。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ShaoXingLanTingWoXinZhongDeShuFaShengDi.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