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孙博文现象” 之于当代画坛的启示

书画艺术网书画史论2025-08-30 09:44240
孙博文(1937年—2003年)作品气象万千,纵横捭阖, 令人慨叹之余也有困惑和思考,首先是对孙作品如何定位, 其次是对孙博文绘画路径的可能性的追问。 孙博文 驱山走海挥彩笔 纸本水墨设色 123cm×244cm 2001年对于中国水墨画家来说,评判其艺术成就主要是看几个 方面——图式的创造性、笔(彩)墨的独特性、意境的感染 力等。有比较方...

孙博文(1937年—2003年)作品气象万千,纵横捭阖, 令人慨叹之余也有困惑和思考,首先是对孙作品如何定位, 其次是对孙博文绘画路径的可能性的追问。

image.png “孙博文现象” 之于当代画坛的启示 书画史论

 孙博文 驱山走海挥彩笔 纸本水墨设色 123cm×244cm 2001年

对于中国水墨画家来说,评判其艺术成就主要是看几个 方面——图式的创造性、笔(彩)墨的独特性、意境的感染 力等。有比较方能鉴别,在我看来,艺术家的类型不同,需 要将其放在不同坐标系统中比较,才能显示出独特性所在。 从艺术家感知和表达的类型角度来看,我认为艺术家表 达方式有“画生之像”——“意生之像”——“心生之像” 之分。 

image.png “孙博文现象” 之于当代画坛的启示 书画史论

孙博文 霁后霞光映远山 纸本水墨设 色 787cm×143cm 2002年 孙博文 秋色无边 纸本水墨设色 415cm×96cm 2002年 孙博文 性灵之光 纸本水墨设色 795cm×144cm 2000年

“画生之像”——纵观中外美术的历史,在传统艺术时 期,绝大多数画家都是在“图式”与“修正”之间把玩一种 微妙的平衡;在东方,“传移模写”的势力在传统中国画中 最大,画史上绝大多数画家因循师规、循门派之法,继承性 大于创新性,他们构成了“画生之像”的主体。 “意生之像”——“意”乃“意境”之意,一些中国画 大家对艺术有所感,对图式、对用笔、对审美创造有自己独 特的感受,他们以“理性的静观创造外观的幻境,维护个体以获得生存的意义”,作品体现出内心感受与外在世界的平 衡,表征出来的正是尼采所谓“日神精神”。画史上各时期 有代表性的画家属于此类。 

image.png “孙博文现象” 之于当代画坛的启示 书画史论

孙博文 但愿人间意珠圆 纸本水墨设色 244.5cm×123cm 2001年

“心生之像”——极少数艺术家在某个时期,其作品 打破“意生之像”的平衡,呈现出一种“水不择地而出” 的喷涌状态,或对以往图式,或对用笔,或营造意境,有突 破之势,往往能进入到一种“前无古人”的境地。2000年— 2003年的孙博文正属于这类艺术家。他的作品在图式上几乎 是内心之象的叠加,谓之前无古人并不为过;在用色上他不 拘成法,重彩浓郁;在意境塑造上更是大气磅礴,甚至奇绝 飘忽。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SunBoWenXianXiangZhiYuDangDaiHuaTanDeQiShi.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